「利器之輪」講記(二十三)
這一偈的前後幾個偈都是特別指修行人而說的。出家並不是剃頭、穿件僧服就是了,出家人是以皈依受戒為主的。持戒,有個根本條件,就是出家無家,因為家是染污的,以佛法來說,最重要的是跳出「家」的牢籠。前面曾經說過,出了家以後不應該再和家人聯繫,可是他現在確實出了家,也受了戒,卻還是忙家裡的事情,跟家裡邊聯繫、管理家裡事務,甚至教導乃至代理家裡的人,這個現象在西藏特別多而且普遍。結果這麼一來,出家人愈來愈多,然後這種狀態是愈來愈亂。 偈七十二 我們現在出家修行,是為了要得到解脫,不但自己解脫,還要幫助一切眾生解脫。而真正要得到解脫,只有一樣最重要,就是認真地如法行持。但是我們不願意留在寺院裡很認真的、如法地堅持下去,反而是東跑西跑到處跑。而且亂跑也不是毫無理由,做什麼呢?朝聖去!我們現在有錢了,所以這現象也很普遍,或者到印度,或者到泰國、大陸去朝聖。老師說,朝聖不是不要,只是總要把真正的主副分得很清楚。結果實際上我們說是去朝聖,結果一出去就整個放鬆掉了,把修行也就丟掉了。現在還有另外一種怪現象,很多出家人因為接觸了西方社會,他們不是去朝聖,而是學英文。乃至於父母把小孩子送到寺院裡,是要叫小孩好好唸英文,實際上這都是很顛倒的現象。世間最珍貴的事情,就是能夠認識整個的染污,拋棄這個而走到修行路上。現在很不幸,已經走上這條路了,還要回頭走。這等於得到了一個無價的摩尼寶珠,這無價的摩尼寶珠就譬如我們這暇滿人身,我們現在得到暇滿人身,不好好利用它,卻是忙這樣的事情。這暇滿人身真正可貴的地方在哪裡?真正要想超脫生死輪迴之苦,對自己來說,必須要的根本條件是具足暇滿的人身。暇滿人身所以比喻為摩尼寶珠,就是你所要的一切的東西,沒有得不到的。結果現在得到了這個東西,卻不好好的去做,反而忙這些事情,乃至於還有很好的理由,例如去朝聖。同樣的,要去學很多東西,說起來有很多理由支撐,這些都使我們走上岔路,讓我們以前很難得積聚的資糧,而得到這個暇滿人身以後,卻去浪費,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偈七十三 這偈對一個修行佛法的人來說,真是最主要的話。如法的修行,清淨的修持,是真正安樂之因,是最大的快樂,也是究竟的快樂。假定我們了解這個道理,只要我們能夠如法去行持,最後結果自然會到,所謂水到渠成,因圓果滿,因果是絕對不會有差池的,所以我們不必急求果報。我們要注意的是壞事絕對不能做,好事就絕對不要怕,但是,如果做了好事,還想果遲遲不來,這樣,因果就不對了。了解這個特點以後,我們自己內心當中便要堅持下去。然而有些出家人希望得到一些快速的好處,去經營一些世間的事情。實際上,我們要曉得,世間法是得不到真正的快樂,雖然世間的快樂看起來好像比較快速得到,可是都是短暫的,因此,這偈子特別指真正的修行人:要把握住快樂的正因,所以做生意這種事情,無非是為了希望得到快樂,可是卻棄捨了真正的快樂之因,如果去忙這些事情,真是顛倒!凡是這些事情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由於我愛執。 偈七十四 有一些人修行本來在一個很好的道場,可是卻離開這個道場,然後到處跑,或者到鄉下,或者到城裡。實際上修行剛剛開始的第一步—聽聞、思惟,一定要有一個清淨的道場,而且有好的修行人,不管是師,是友,只要有好的師友,便會有法。現在一旦離開這個地方,就會很麻煩,如果到鄉下可能會安靜一點,到城市會方便一點,但是如果在這些地方聽不到佛法,就算要修行也很難。現在有一些人心安不住,再加上不知足,所以會不斷的追求。真正的修學佛法,自己把握準了以後,一定要慢慢的修行,一點都急不來,必須咬緊牙關跟相應的一步一步去做,自然而然會相應。所以真正重要的,應該看見這個問題的因在哪裡。但是平常由於我們在這地方都很久缺,所以很容易不能對這種現況、執著看清楚,便到處去追求,一下跑到這裡,一下跑到那裡。
前面我們一路講下來,先是講出家、講持戒,然後講修行,是有一個大致的次第一步一步上來的。修行佛法的次第在戒定慧,要戒持清淨以後,才可以學定,要得智慧一定要得定。阿底峽尊者就很強調,學了定以後,可以得神通,得神通在特別的修行上有它的功效,可是真正學定的目標不在神通。這點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偈頌便特別說:自己在修行佛法,因為禪定條件不夠,所以定的能力很薄弱,可是他會對別人講自己有神通,見神見鬼,乃至於有其他各種的神通。實際上這種情況,他自己修行的能力非常差,原因還是由於對事情的理論看不清楚,所以急於希望得到什麼果位,希望能夠見到什麼本尊,這種時候,魔就會來障礙。結果,本尊真的顯相了,這一種情況之下,我們要了解,魔就有本事現本尊相,而且還會幫忙我們得到神通。平常我們真正修並沒這麼容易,現在他得到了,然後就非常歡喜,這一下魔來,他就上當了。實際上他自己真正的修道,在次第的道位上,一點沒進步,然後在這種情況,麻煩就來了。由於這樣的成就,他會到處跑,特別他們會跑去墳墓修,或者是到處去朝聖。因為他已經有了一點小小成就相,再加上得到了魔的干擾,把以前好好修行的基礎,整個散失掉了。散失掉還是件好事情,非人會來干擾就更麻煩了。 偈七十六 有一類人,你真心誠意、如理如法地規勸他,這個事情不應該做,那個事情應該做,但他聽不進去;反過來,別人用種種甜言蜜語告訴他,他聽了心裡很歡喜,因此便把真心勸勉他的人當作仇人,而真正的仇人,因為跟他講甜言蜜語,他反而覺得歡喜。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對我們來說不會太多,可是實際上我們會遇見一種狀態,而且這個地方所謂的好壞是拿佛法標準來衡準的,就是現在我們世間常常是跟我情投意合的人,說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兩個人很談得來,也許旁邊的人便會來規勸我們,我們心裡就會不能接受,會排拒,認為這傢伙來破壞我們。這種情況我們很容易犯,要特別注意,當僧團人數逐漸多起來,就比較容易這樣。所以這個地方我們真正應該注意,這些細的行相完全要靠自己內心當中,好好地檢查。 有句話叫「吃裡扒外」,這個是怎樣的一個行相呢?平常家庭總有一些事情是不便讓外人知道的,但是有人把家裡這些不應該給外人知道的秘密,去告訴外面不相干,乃至是不應該告訴的人。這個情況不僅僅是在家庭裡,在各式各樣的團體當中,都可能有這種人。碰到這種人,通常我們稱之為「間諜」。實際上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吃這邊的,可是他的心向著外邊。這種狀態雖然不一定是間諜,也許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可是他卻不能忠心耿耿。所以中國傳統很強調對家庭要「孝、悌」對團體要「忠、信」,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商場上也有這種情況,做伙計的,老闆好好的待他,可是他卻把店裡的秘密告訴別人。像這種恩將仇報、吃裡扒外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什麼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我愛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