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交輝

編輯室整理

  公關組是營隊對內、對外很重要的窗口,義工來自北、中、南三區,有新的、有舊的,彼此之間互動不多,營隊前行時可能一起開過幾次會、通過幾次電話,正行時,新舊義工要合作無間的接待參訪團,的確不容易。

  尤其今年大專營公關組的業務特別繁忙,參訪團一團接一團,有學苑同修組團參訪;有社會人士應邀而來,社會人士又包括中油公司、麻園鄉親、台糖公司及雲科大師生等。每一組人都是不同的背景,都有不同的參觀目的,解說如何讓客人賓至如歸,又認同我們團體,的確須要一些引導的技巧。公關組義工戰戰兢兢的帶隊,有經驗的義工很容易進入情況;初次參加的新手,還沒摸清方向就得帶隊參觀,對講機數量又不多,碰到問題時不知如何應變,卻苦於沒有聯絡工具,雲科大幅員遼闊,也不可能將客人暫放一旁回組請示,新義工只好自己作決定。回組內分享時,有經驗的義工又不能以觀過之心看新學員,至於善巧的建議,新義工如果能接受又能改善是很好,通常是聽懂了卻不一定做得到,巧的是小組長也是第一次參加營隊,老義工既心疼她,又怕她受傷害,只好在提升時間請問如證法師新舊義工如何交融並濟?以下是法師精闢的開示。

  如證法師特別期勉新人:要多學習觀摩「老」人如何做,不要怕事情做不好,以開計程車為例:一開始並不完全知道市區哪一條路怎麼走,開了幾個月之後,哪一條巷子在哪裡,他都清清楚楚。

  他說:「對新人而言,其實不用擔心事情該怎麼做,好好學習就可以。老人要從學習中拓寬觀察角度,將自己的經驗傳給新人,過一兩年之後,新人也許青出於藍,做得比老人順手。所以不管老人或新人,各自有學習的點,隨時都得把握機會學習。可以進一步思惟師長的功德,觀察周遭品德較好或是有某些專長的人,將他們當成學習的對象,我也是經由與同行的互動溝通,看到自己的不足。」

  聽了上面的開示,自認溝通不足的新進義工似乎抓到了一點眉目。

  如證法師又進一步說明世間與佛法在互動與溝通上不相共之處,他說:「互動與溝通在講究權勢、名位的世間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是佛法告訴我們,你若想真正去關顧別人,必需面面具到且精緻掌握人際關係,這是不容易的事,即使在淨化程度很高的僧團,也不是輕易達成。所以真想帶人一定要對別人的生命發出真誠關心,才會讓人產生信心,如果關心不了,別人對你的信心也不會太大。」
如證法師又舉了一個如何讓人產生信心又不得罪人的例子,他說:「大專生要上台演戲,有的說他很緊張,有的說他不緊張,使我不知道該對緊張的人說話或是對不緊張的人說話,後來想想我決定不講話,這是最佳的處置。」

  這是一件小事,但是日常生活上哪一件事應該做到哪些分寸,應該自己去思惟。不學習的話就只能做到某種程度,其餘就一籌莫展了。據如證法師的觀察,發現師父所說的每一句話,一顰一笑,背後都是功夫,師父知道點到就好,說這些並不是要大家放著事情不做,而是要把事情做好。

  如證法師又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要更好,要學會聽話、學會了解、學會為別人著想,透過學習聽話,我們聽得到別人的心聲;透過了解,可以深度了解別人的感受;透過為人著想,可以發揮主動積極的力量。這幾個層次,都足以讓我們學習一輩子,人與人之間的違緣,就從學習聽話那一刻開始消除。

  大乘的領域非常寬廣,在藏系連倒水都有學問,從做事之中可以看到對別人的態度,對別人關懷的程度,雖然都是些小事,但是帶人的學問,就是由一連串的小事,慢慢的累積。」

  「新義工如果心力低,老義工如何替新義工提心力?」巧的是場地組也問到相同的問題。李學長也提出他的看法。他說:「要用你並沒有比對方偉大的心去關懷新人,先去除我要幫助你、關心你的心,以免對方不接受,也讓自己陷入苦境。要知道對方能轉變並不是我們的能力,是他的善根、佛菩薩的加持,與師長的威德力。最好是做一個傾聽者,進入他的世界,了解他的苦,或是帶他看展覽等活動,不要讓他緣自己,也可以帶他接近心力強的人,和心力強的人互動,感染磁場,就有振奮的效果。我每次心力低時,若和師父開會,就會感染師父的磁場,心力就提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