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的課程


編輯室整理

  德容師兄原是任職政府機構的農業專家,因極肯定慈心基金會的事業,便辭職進法人擔任評鑑驗證的工作。前一陣子要做慈心驗證的標章,因基金會內部專業人才不足,初期看不出什麼成績。恰好某個做廣告設計的同修很好樂地接過設計的工作,並表示以後網頁設計也樂於幫忙。德容師兄很隨喜她的熱誠和專業,心想不如成就她的發心。雖然政府已把設計網頁的經費撥給宜蘭技術學院,但他們目前呈現的尚不理想,所以就找組內的助理進一步和設計公司接洽。

  這位助理不了解師兄的用意和原委,只是聽命行事,到設計公司洽談,結果發現該公司另一負責人(非廣論同修)覺得設計標章還不算難,但網頁工程是很大的負擔,助理聽了他的話後,感覺好像是基金會為難設計公司了。助理討個沒趣回來,納悶師兄幹嘛橫生枝節,所以就在報告上寫著:不清楚為何要請設計公司幫忙,不知意樂如何安立,只是跟著主管跑。

  德容師兄看了報告後,心頭一震,這位助理真是憨厚、不覆藏,老實地寫出他的感受。師兄沒更動報告內容,只是跟助理詳加敘述整件事的過程。原以為助理知道他做此事的意趣,可是他不明白助理的感受,也事先未充分互動,很明顯這樣的溝通出了問題。這件事是在呈現什麼問題?他要怎麼改?

  正好陳學長在幹部會議提到一個重點:要學習如何和別人相應,尤其是要把跟師長相應的功課做好。德容師兄自省就是這個功課沒做好,果相上才會呈現同行不了解他做事的意趣,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如何透過做事的過程同時做好相應的功課?他利用善行班上課時請陳學長詳加指導。

  陳學長看他虛心求教,其他人也豎著耳朵聽,就直言無諱:相不相應,看開會時的相狀就知道了。講的人很認真,聽的人覺得與自己的工作範疇不相干,坐在那邊做白日夢或打瞌睡。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放棄世間優渥的條件進法人,卻呈現這樣的不相應,是非常對不起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這樣的人帶著慢心,只想把他的長才貢獻給團體。

  師父說團體需要各種人才一起共事,不是個別長才大顯本事,如果是這樣,和世間企業就沒有兩樣,只是吸引這個人進來,利用他的長才而已。這是很容易誤解,很難拿掉的世間價值觀。實質上,師父要攝受他,以他的長才為因緣,讓他在團體裡學到能夠提供他學習的東西;如果他只想呈現自己的本事和能耐,希望受到肯定、重用,那就大錯特錯了。

  陳學長告訴德容師兄:「在驗證方面你是專家,也很努力地規劃,但我們和一般驗證的機構內涵不一樣。就如賴學長曾經提醒你,除了照規定的條件去執行驗證外,我們要把對方當福友來關懷,把『心靈提升』、『偏重物質的過患』,甚至『無限生命的內涵』都要加進去。這種加入關懷的驗證可以激發農友對自己的良心負責,也就是『良心驗證』,要照顧好的不只是耕作者、銷售者、消費者,連身心健康、生態環境、社會健全都要兼顧到,不是只在制度面或行政面的驗證而已!」

  「賴學長的理念是你從沒想過的,初聽時可能感受不深,但慢慢地,對境時會想應當照這個理念來做。沒有這個理念,只照自己原先的認知去做,事情可能照做,但進不到心靈層次。所以今天你以專業著力在法人事業,如果沒有藉這個機緣去內化、實踐佛法的理念,頂多只是負責做事,沒有提起慈悲心的意樂—這個是不是我們最欠缺的?」

  陳學長更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把這個理念用在做事時,事情是事情,廣論是廣論,認識是認識,分得很清楚,與增上生道沒有辦法結合,和無上菩提不相干。而今如何把評鑑、驗證變成你的增上生道,或者成佛資糧?就是從做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做心靈提升。聽了『良心認證』的理念後,這件事在你意樂裡是不是提升了?產生了這個理念後,去推動你的行為,是不是用行為成就這個理念?以這理念加進來當互動的動機,做事時就會不斷的關懷和利他,這樣做評鑑驗證就是在成就你的理念與成熟菩提資糧,幫助你心靈的轉化和成長。」

  「般若經上說般若是一切善法,有四禪、四無量心、七菩提分、八聖道…十八不共法,一層一層上去,不能了解一樣就以此自滿,而膠著不前。今天你懂有機農法,但不要執著在我會做這件事來呈現自己的能力。這是你可以任運的工具而已,成佛要不要它?要,但真正重要的是靠這些工具幫助你完成根本目標。」

  「在努力做認證的同時,要常檢查自己的動機。近的動機就是賴學長告訴你的,遠的動機是增上共業,最後能淨佛國土,這是根本中心,也是成就的目標。眼前要藉著專業能力,成就團體裡師長給你的、你所欠缺的東西,在這裡不斷提升、不斷成長,這樣就是和師長相應、和法相應。」

  認證標章最後是與成佛相應,德容師兄上了一堂紮實的宗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