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日常師父在本期「利器之輪講記」中提及一則老師的行誼:老師離家到三大寺求學,他的姊姊經常寫信要他回家,老師一直沒回去,他的內心是這麼想的:「我回去頂多大家見了面哭一哭,哭完了也沒什麼道理。如果我的身體非常珍貴,可使大家生起清淨的信心,能夠馬上淨化身心,那麼回去讓家人看一看,我倒是願意。可是並非如此呀!」於是他寫信告訴姊姊:「如果你們真的想我,可以多修皈依,多唸嗡嘛呢貝咪吽,不要跟人家吵架,多做好事,淨化內心。」

  昔時宗大師也是如此。大師七歲出家,十六歲離開家鄉「宗喀」遠涉重山到衛藏學習,二十歲依止仁達瓦尊者後,一心悠遊法海。長久離家,母親對他無比思念,托客商進藏帶來一封信。大師看了家書,原想返鄉,當他走到「墨竹拉隆」時,內心突然生起:「眾生心中的貪愛,有如家中豢養的狗,任你如何驅逐,也驅逐不去;而出離心就像森林中急奔的小鹿,瞬間就消失無蹤。因此我要小心對治,勵力調伏此心。」大師生起猛利的厭離,立即下定決心不回去了。於是寄一封信給母親,稟明回鄉障難大而利益小的道理,同時附了一軸自己的畫像。信及畫像寄回鄉後,母親剛一展開畫像,其像即發「阿媽」叫聲。母親聞聲,頓時生起如同親見大師一般的歡喜心,也忘卻了思子之苦。

  老師說:「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師父更教導我們:「眼前對他好,將來對他也好,要做!眼前對他不好,將來對他好,要做!眼前對他好,將來對他不好,一定不要做!眼前對他不好,將來對他也不好的,絕對不可以做!」師父要我們常常思惟「現在做這件事,發的是什麼心?」

  本期福智之聲「歷事練心」單元,一位師兄提及平常很仰慕諸位學長,可是真正面對學長時,卻無法像其他人一樣,能在學長面前侃侃而談,並提出個人修學上的問題。他的心被什麼卡住呢?如得法師一語道破:「這是因為不清楚親近師長背後的動機。」我們理智上親近師長是為了學習,可是對境時的心態卻是「現寶」,只想展示我們會的,而不是學我們不會的,所以師長的教誨一來,我們就受傷了。我們唱〈上師頌〉時,「盼你,盼你賜教誨」,內心實際的相狀是「怕你,怕你賜教誨」。盼與怕,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慈心大地」也有一篇感人的故事,主人翁罹患乳癌,他也在修學廣論過程中看見自己的問題:「我不只是生理不調,多半是由心理引發的。」作者是個完美主義者,孩子還小時,就對他寄以厚望,結果孩子變得畏縮、不快樂。生病時,先生幫忙洗菜,他嫌先生動作慢,急得一直挑毛病,而忘了先生在他生病期間擔待多少家務事。觀功念恩讓他看清自己的問題,病灶找到了,動手術也出奇順利。作者樂道:終於找到「身心靈的家」。

  廣論之門大開,法筵豐盛;師父慈滿人寰,接納十方。祈願更多人同霑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