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國中小新生訓練
這次新生訓練不同於體驗營及保溫計畫的是,一天廿四小時,完全模擬開學後的生活作息運作。十天來,食、衣、住、行、學習、勞動都有教育內涵,對師生而言,吃飯、洗澡、就寢等任何小事,無不是全新的經驗以及不斷地學習。 福智教育園區的國中、小教室及宿舍,在無數人次的義工投注體力、心力下,工程在七月中旬前順利完工。為了因應九月一日開學後,一直到明年寒假間,為期長達四個月的全天候課程,這次新生訓練除了測試日後的運作方式,也讓師生間提早適應前所未有的教學及學習模式。 與外面學校不同的是,福智國中、小將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德育教育,所以這次新生訓練以生活適應為主,讓小五、小六、國一學生早三天報到率先體驗,再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分,把新生活的心得傳承給隨後報到的小一至小四年級弟弟、妹妹們。 枕戈待旦一年多,老師們七月十八日目睹一百六十多位國一及國小高年級小朋友從北、中、南搭乘遊覽車而來,內心很激動。一位老師說,園區從無到有,小朋友果真來上學了,實在很感恩師父!不過由於師生都太興奮了,報到時上演了一幕幕「戶長失蹤記」、「你丟我撿─學生糊塗遺落了行李,老師在後面撿拾」的脫線戲碼。 由於宿舍、教室都剛完工不久,環境都還未清理,小朋友們安頓後,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自己的家─宿舍,掃地、洗碗、擦桌子、刷廁所。夜幕低垂,晚上七點到九點,是各戶的「家庭時間」,每一樓層都有三位生活輔導老師與孩子們為伴,指導洗澡、洗衣服、談心。 生活輔導老師是這次新生訓練最辛苦的一群,他(她)們三人一組,負責照顧一層樓約三十多名的學生。他(她)們同時肩負慈母與嚴師雙重角色,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例如教導學生們生活習慣、洗衣服、整理內務時,語氣得不厭其煩,而當有孩子因為想家哭泣、鬧情緒時,則改以溫言安慰,讓孩子感覺彷彿爸媽就在身旁。 學校教育、生活教育融為一體,這是台灣少見的教育模式,而教務老師與生輔老師怎麼相互配合,也是這次新生訓練中,老師們要學習的重點。為了幫助老師們穩住陣腳,如願法師、緣寶法師兩人全程參與指導,每天傾聽老師的問題及心得,也分享鳳山寺的教育經驗,給老師們及時的鼓勵與指正。 新生訓練的第四天,國一、小六、小五的大哥哥及大姐姐已經過三天宿舍生活適應,善心的力量漸漸被啟動,常在教師營、校長營出現的「搶行李事件」,也在低年級學弟妹搭乘遊覽車抵達時上演。 為了迎接學弟妹的到來,學長姐們一大早就幫忙打掃教室、鋪床,演練如何幫忙搬行李,怎麼引導宿舍安頓,非常期待照顧弟弟妹妹。當第一輛遊覽車抵達時,一群「大朋友」蜂擁而上搶搬「小朋友」數公斤重的行李,場面雖然有點混亂,但搶做善行的發心,很令大人動容,也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希望。 三百廿多位小朋友全數報到後,生輔老師的責任更重了,幾乎沒有坐下休息的時刻,腳都站得發痠。忙了一整天,夜幕低垂,即使眼皮再重,仍打起精神對小朋友說說故事,以紓解他們思鄉之情。當孩子熄燈後,他們仍提起水腫的雙腿巡房,為孩子蓋被子,這是外面的學校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但為了建立師長的志業,老師們毫無怨言! 白天在校的作息亦模擬開學後日程表進行,從認識師長、讀經、善行實踐、科任課程,到勞動體能教育,每一個課程設計都是為了讓孩子早點了解環境,幫助他們留下來。 「勞動體能教育」是孩子們很喜歡的課程之一,下午放學後,有的班級打掃教室,有的班級就到老師先前開闢的菜圃體驗農耕。老師們過去一年來在菜圃造下的業都已結「果」,絲瓜、苦瓜結實纍纍,尤其青椒綠得油亮。在報告老師,得到允許後,低年級小朋友摘了青椒當場剝開,就和同學們野餐起來了。採收的感覺太棒了,小朋友也很想種看看,不過老師說要先鋤草才行。 有了前幾次體驗營、保溫計畫的經驗,老師們其實是戰戰兢兢地迎接小朋友的到來。老師們有雷同的感受,這群小孩子似乎「出乎意料之外地好帶」。如證法師對園區全職志工開示時說,這是所有同修先前努力的結果,無論是鋤草、撿石頭、灌漿,每個人的業力都烙印在這塊土地上,孩子一進來就被這裡的磁場及業力包圍。 新生訓練在七月廿七日的懇親會中結束,除了父母以外,還有許多阿公、阿媽也因為孫子、孫女緣故,特地前來認識福智教育園區,家長們則與老師座談後把孩子接回家。這次新生訓練,雖有少數學生因實在不能適應而提早離營,大多數學生則都頗能適應生命中第一次的離家求學的生活。小朋友將於八月廿五日再回到教育園區,九月一日就會正式開學,展開為期四個月的德育教育學程,直到寒假才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