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有次陳亢問孔子的兒子伯魚:「老師對你可有特別的訓示?」伯魚回答:「沒有!有次我經過庭園時,父親問我:『學過詩經了嗎?』我回答:『還沒有。』父親跟我說:『不學詩,如何與人談話?』從此,我開始讀詩經。另外有一次,我又在庭園中見到父親,他問我:『學過禮記了嗎?』我回答:『還沒有。』父親教導我:『不學禮,何以在社會立足?』從此,我開始學習禮記。如果說父親對我有特別的訓示,大概就這兩項!」陳亢聽了,歡喜地說:「提一個問題卻得到三個答案,不僅了解學『詩』可以言、學『禮』可以立,同時也看到老師之教其子亦如門人,接遇有禮,不特別親狎。」師父如同孔夫子一般,對待任何一個弟子皆如愛子,陳亢問伯魚,所得的答案其實無異於夫子平日教誡,可見聖人之德如同皓月,乾坤之下,眾生平等,無私無欲。
本刊近期連載師父開示之「論語摸象記」,師父所演繹之意趣,在在都是要弟子從自己的起心動念上面好好淨化,從而生生增上,及至成就無上佛果,此即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以本期來說,師父開示「為政篇」亦不離孝,師父指出:「我們無始來一直被煩惱束縛,所以要接受師長的教導,透過學習改變錯誤的行為。這時候孝就變得絕端重要,否則尊長的話聽不進去,雖然老師有最好的東西,我們也沒辦法接受。」師父在此點出:「廣論前面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真正要想進入佛法的根本在親近善知識,而親近善知識最重要的是,內心要如同孝子心,沒有這個基礎,後面就談不上。」師父的開示,言必道次第,不離宗大師最圓滿的教授。而我們是否能夠像孔子之子伯魚一樣,聞「詩」可以言,聞「禮」可以立,聽見一個教誡就努力去學習?我們聽聞師長的開示,可謂不少,但又做到多少?伯魚就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對多數大專生而言,暑假是打工、玩樂的代名詞;福智大專班為扭轉這個偏頗認知,特別規劃三天兩夜園區體驗營,體會勞動、互助、增上的義工生活。看人挑擔不吃力,還未上工前,這群年輕人以為種草、耙地、清水溝易如反掌,動手後才知道,不是這麼回事。有人說,看資深義工整地,咻!咻!輕而易舉就把凸起來的地方剷平;自己拿了才知道鋤頭好重,又不知道如何控制力道,結果把土地挖得坑坑洞洞。「充實一夏」還有許多精彩小故事,值得一睹。
澎湖慈慧慈心農場柯金水居士,人稱柯爸爸,八年前遇見師父,生命開始轉彎,老漁夫轉「業」為老農夫,這幾年所串習的業,都是依師、利他的內涵,一向是同修的楷模。柯爸爸於九月十五日往生,福智新聞整理其轉「業」之過程,他在澎湖曾創造「綠色奇蹟」,在台北三軍總醫院治療腫瘤期間是「最快樂的病人」,斯人雖已遠,而典範永長存。
慈心大地「蓮霧的輸贏」,詳述慈心基金會決定拔掉李木村農友蓮霧園的慈心驗證牌子,停止他的驗證資格,一路走來驗證人員、產銷課、里仁賣場,計對此事各有立場,同時也經由賴學長的指導,省思上中下的互動,學習打開心胸代人著想。從李農友的蓮霧被驗出農藥殘留物談起,話說從頭,在在都是歷事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