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年路

台中 楊墩煌


  現任台中學苑清水教室負責人的楊墩煌師兄 也是中區早期學員之一。隨著中區的第一班開始,台中學苑成立,到福友班,護持清水教室,法人事業的不斷成長,楊師兄也隨著各各學習的事件、環境的不同亦不斷成長受用,回首十幾年來的路程可謂五味雜陳。

  第一次接觸廣論是在民國七十八年,那時我任職於台中火力發電廠工程處。公司裡有一個「學佛社」的社團,主要是以念佛為主。參加一年多,漸漸的愈念愈茫然,總覺得很不踏實的感覺,好像少了什麼。內心總想著希望能有位出家師父來引導我們學習。有一次和張水池師兄談到這種感覺時,他就給我兩卷師父開示的廣論錄音帶,是師父所講的「十二緣起」。當時的同事游陳溪、張秀珍等都已經在聽師父所開示的廣論錄音帶。

  八十年初,榮總有一個共修會,剛好延請當時在南普陀寺當教務長的日常法師來開示,同時也邀請台電學佛社去聽法,那一次師父開示的是「業果」。聽完師父開示後,由社長張春國師兄代表懇請師父能當台電學佛社的指導法師,師父很慈悲的答應了。

台中成立研討班

  不久,師父在南普陀寺邀集游陳溪師兄、張秀珍師姊和我,指導我們成立廣論研討班,這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不僅要聽錄音帶、讀廣論,還要大家找共同的時間一起討論研究,對不解處提出來討論。因此大家都很努力奔走籌備。終於,在八十年四月十九日成立台中第一班廣論研討班。

  一開始參加的人還蠻多的,漸漸的因為各種因緣的變化,一個月後留下來的學員都只剩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同事。大家將此一現象稟告師父時,師父好像一切都在預料中般,鼓勵我們不要氣餒,繼續好好研討廣論,並慈悲的建議我們在台電辦公室找個場地,方便同修下班後來上課。此時師父也由南普陀寺搬到國姓鄉的福智精舍。

  隨後兩年,研討班相繼成立,遍及台中市的向上國中及台中一中、中興大學等地。當時沒有固定的班長,幸有張秀珍、李達英等人和我,輪流當主席,帶領大家消文、討論,主席也就是現在帶研討班班長的前身。張秀珍師姐很會帶班及照顧同修,為台中地區初期的研討班打下很好的基礎。當時的老學員如沈金燕師姐等後來都成了帶班的班長,老學員之一的游陳溪師兄退休進入園區當義工,陳志豪師兄現在負責南投教室;現在在鳳山寺的如倫法師、如剛法師也是早期的學員之一。

終於有個共同的「家」

  兩年後,即民國八十四年,台中一中已成為台中地區廣論研討班的大本營。畢竟是夜間借用的場地,台中仍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一個屬於大家共同的「家」。不久,蔡連瑞師兄、張燕雪師姊,發心供養兩棟在昌平路的房子,做為學苑使用場地。台中學員終於有一個固定的屬於大家的場所,也是一個可以親近師父的地方。

  台中地利之便,師父南下時總會特別在台中學苑停留,有時行程允許,就會留下來過夜。並利用晚上時間為中部地區的同修開示。每每有如此機會,同修總不遠從彰化、東勢、清水、南投等地趕來台中學苑,領受師父的悲心與加持,同時也把台中學苑擠得水洩不通。

  學苑剛開始成立,總有太多的事務要處理,而人手總是不夠,因為大部分的人白天都需上班,無法來護持。憑藉著對師父的信心,許多人紛紛投入義工行列。有更多人放棄晚上休息時間,下班後,就到學苑加入義工工作。就在大家同心同願、共同努力下,學苑的一切事務都逐步上了軌道。同時也造就許多「廣論家庭」,例如蔡連瑞師兄,媽媽、兄弟姐妹全部都來學廣論並護持學苑工作。

從共事中看到「我」的問題

  台中學苑成立一年多後,民國八十六年初梵因法師問我有沒有考慮進法人當志工,雖然有此計畫,但當時距退休年限還差二年,衡量自己狀況,還是想等退休後再考慮。不久,公司準備民營化,鼓勵員工提早退休,我就順應自然進來法人當志工。事實上我進入法人之後發覺我「賺到了」,也深深體會當時梵因法師曾提醒我:「團體不會虧待你的!」這句話。

  我是在接觸廣論之後才知道佛法有如此完整的次第,自己以前的學習是那麼零散、片斷、沒有聯貫性。當時雖然心中有所寄託,在心境上有些轉變,但因為物質享受一如往常,還一切都依自己習性做自己想做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自認是一個快樂的學佛人。

  後來,大家共事機會增多了,自己遇境機會也多了,我這個快樂的學佛人也漸成了受苦的人。例如:有時研討班上課時,學員表達個人意見,常因彼此觀點不同無法接受對方,因而起了煩惱,心中很苦,也深深為苦所綁,有時就到佛堂禮佛、懺悔,心裡暫時好受些,但是下一次,境來時,內心又犯,再去懺悔,如此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不斷懺悔,也不斷再犯,曾興起放棄不想學的念頭。有天,突然驚覺到一個「我」現起,原來我不是在「學佛」,而只是一直在「學我」,此時內心很高興,自己一直在尋尋覓覓的問題點,今天終於清楚看到了。當研討班上課,境界又現起時,心中先是愣一下,告訴自己不要再被這個「我」騙了,此時心中反而能生起坦誠、接納自己的心,然後發出會心的一笑。然而這些都只是個開端,彷彿是空中的閃電般的靈光乍現,隨即又是烏雲籠罩,如此不斷的對境磨練,逐漸看到師長的功德,及努力的方向。

參與救災體認生命無限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大地震,也讓東勢及南投地區發展中一切,突然停頓下來。大家把全部的精神投入關懷受災同修以及受災戶,幫助他們做重建的工作。師父也來台中關心,並特別開示救災的價值意義在哪?師父說:「救災最重要是救究竟災,要救此災首先自己要先自救才能得救。」

  同時,我因跟陳吉昇師兄一起參與救災,過程中看到受災戶對生命無常的困惑,對未來生命的茫然,逐漸體會師父開拓園區的悲願,為眾生留下一個對生命應有的態度及對無限生命的認識及規劃,讓我們生生世世可以延續學習的地方。真正感受到園區是我們生命的希望所在,因為真正能救無限生命的是要透由一個好的增上學習環境。因此,當傷痛漸漸遠離之後,大家痛定思痛,決定擴展台中學苑,讓更多有緣人經由不同的階梯認識無限生命,先讓自己堅強起來,將來遇到無常才能真正幫助他人,於是於八十九年有福友班的開設。

廣納福友之門

  此時台中學苑主任為李學長,為了開設福友班,建議大家先到北南觀摩,綜合考量中區區域性的資源、師資等因素,決議以泡茶方式開辦福友班,定名為「快樂人生班」。

  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具普遍性,接受度也較高。課程中泡茶只是個方便,內容規劃配合慈心、文教等,搭配有助心靈提升的錄影帶,期望學員回到家裡可與家人泡茶,看所推薦影片與家人互動討論,增進家人良性的互動,營造美好家庭氣氛,也培養正確的理念。

  現在福友班已陸續開演出生命成長班、電影欣賞班、小品讀書會、生機飲食班等,學員越來越多,象徵著師父以各種不同的善巧法門接引,攝受著每一位眾生。

  隨著學員的不斷增加,台中學苑已不敷使用。為接納更多各地的學員與福友,以及南北學員往來互動,而將台中學苑辦公室遷往交通較便利的市區,也就是現在中港路上的台中學苑,而原址即改名昌平苑區,昌平苑區依然保留教室及廣福倉儲部門。

做便當學習代人著想

  清水在民國八十年已有研討班,但到民國九十年才成立教室,我有幸將長期在台中學苑所學,協助清水同修,把大家的心力凝聚起來,共同承辦師長的志業。

  這真是歷事練心的好場景。例如為了消化清水里仁賣不掉的菜,我們想出可以推出清水便當。當時重事相的義工贊成,重理念的義工則認為學佛就學佛不用這麼累,但如果都不去嘗試怎能讓雙方看法取得平衡,因此我們從十個便當起家。有一天做清水便當,時間到,準備盛飯才發現三個電鍋全未插電,當時內心現起的是,如何把作便當流程作成完整紀錄。後來有機會向法師請益,如偉法師引導我去思惟:「如果你是那個忘了插上插頭的人,你的內心會是什麼相狀?」認真的思索後才想到對方當時內心一定很慚愧難過,我也才想到當時一定要馬上安撫對方,告訴他類似事情常會發生,沒什麼大不了。先關照對方的心,再討論事相如何改進。至此才體會到真正代人著想的內涵,也深深體悟到法人事業的重要。

  現在的清水教室像一個大家庭,我們一起做便當,一起吃午餐,一起護持法人事業,也一起找時間共修,有時我會主動為他們講述,分享多年來親近師長及法師所有的心得受用。因為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個地區的成長是整體性的,唯有大家共同提升,整個團隊才能提升。所以,我很感恩師父給我機會,並把握利用各種帶班的機會,或是與義工共事時傳遞著法人事業的宗旨。

十年感想

  師父曾說:「有了法人事業,在家人才有希望。」這是一句非常真實的話。法人成立十周年了,感恩師父為我們在家人開闢了這條道路,也隨喜自己能隨著台中學苑發展,不斷的學習成長。回首十年路,裡面有苦受、有提升,但滿滿的是佛恩、師恩、及同行善友的功德,我歡喜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