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有情天

編輯室


  福智教育園區除了住義工、老師、小朋友,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牠們和人一樣,知道這裡很安全,可以安居,於是不知從哪裡跳來、游來、飛來的有情,把園區當成自己的家,和同修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早期園區建設時設置有洗車道,為的是讓離開工地的車輛都能過水洗輪胎,以免行駛途中,塵土飛揚造成空氣污染。我們的洗車道非常儉樸、惜福,板模、鋼筋都是回收再利用,外觀雖然非盡善盡美,甚至有點「拙」,但卻很有「人情味」,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惜福習勞,吸引了一群青蛙來棲息。

  說也奇怪,洗車道常有大卡車進出,但青蛙族群似乎沒減少過,園區的義工們很詫異,觀察後發現,原來大卡車的輪子很大,當輪胎通過洗車道時水花四濺,青蛙也隨著「飛」起來,車子離開後,牠們又回沖至洗車池,就這樣有驚無險地在洗車道安身立命了。

  去年九月,有個颱風來襲,當時終身學習園區正在埋設管線,結果大雨一來淹沒了原來的灌溉渠道,大水灌進管線溝,所有管線(電線管、污水管、自來水管等)都漂浮起來,施工管理股的師兄們決定把水引至剛開挖的滯洪池,結果雨水順利引進了滯洪池,還有一批動物也搭了洪水的便車進駐園區,牠們是一群「土虱」。

  義工們本來也不知道滯洪池裡有土虱,直到後來幾個月,滯洪池的水快乾涸了才發現牠們的行蹤,但施工在即怎麼辦呢?師兄們一大早在滯洪池裡抓土虱,四、五個義工弄得全身都是爛泥巴,既悲憫這群土虱,卻也覺得好笑:「到底牠們打哪兒來的呢?」好不容易才把牠們全部集合起來,總共二十多尾,為牠們皈依,並帶到安全的地方放生。

  滯洪池最近又來了一批更壯觀的有情,牠們呼朋引伴而來,朝夕與園區的義工相處,漸漸變得大膽,就好像園區的「原住民」一樣自在,牠們是「燕子」。滯洪池開挖後,四周土牆成了燕子築窩的預定地,牠們用尖尖的嘴,每天一點點地挖,打造屬於自己的窩。

  牠們可能也發現這裡的人不會傷害牠們,呼朋引伴而來,當園區義工休息時,就輪到他們上場「施工」,上百個燕窩洞一字排開煞是壯觀,看起來就像敦煌的千佛洞,每個洞都頗深,約有三十至四十公分,有的獨居,有的二隻同居,早上十點多出門覓食,傍晚五點歸巢,一群燕子就在滯洪池上空翱翔。

  說起這個滯洪池,也有許多奇妙的故事。園區去年八月在國中教室旁施作一個景觀池,義工不想在景觀池底舖水泥,於是四處尋找黏土,正當發愁找不到之際,滯洪池開挖了,一開挖發現園區到處都是礫石,沒想到這裡竟然是黏土!而且黏土的量剛剛好景觀池使用。更奇妙的是,偌大的園區就只有這裡的地底是黏土,剛好符合滯洪池不透水的需求,不必費工夫再舖,而挖起來的黏土方又剛好送給景觀池舖底。

  如此巧妙的安排,義工們覺得是佛菩薩的美意,於是更用心規劃這長一百一十公尺、寬三十公尺的滯洪池。現代由於水泥取得方便,滯洪池都直接以水泥建構,護坡都是垂直的水泥牆壁。而園區的滯洪池用的是砌石護坡,雖然要花很多時間及人力,但卻能讓更多有情共享此淨土,許多小生命得以安身立命。

  要做一個好的砌石護坡很不容易,必須要耗費極多人力與材料,砌石護坡的石頭哪來呢?台糖地本來就有很多石頭,義工們頂著大太陽撿石頭,大小分類堆成一堆,就是現成的砌石材料。為了防止護坡的土壤流失,從師生飯廳廚房工地拆下來的綠色防塵網剛好派上用場,既惜福又好用,義工們不辭辛勞,把一塊塊的防塵網舖設在邊坡,再以石頭壓好。

  接著就是砌石了,二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北、中、南三區的大專生到園區體驗義工生活,他們帶頭上陣參與滯洪池護坡工程。一百八十多名男女大專生,在烈日下把滯洪池圍繞起來,分成兩條路線,以接龍方式傳遞石頭,由於工程浩大,大專生們只把石頭傳到了護坡旁,還談不上砌石,等待未來還有大批義工來幫忙,但願您下次來園區當義工時,也能來參與這一份建立教法、護生的共業。當然,別忘了與滯洪池旁的燕子群打聲招呼,可別嚇著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