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人生 心靈饗宴
            福智讚頌創作曲發表會

編輯室整理


  讚頌是師長重要的教授,團體想要出一個更完整的有聲教材,照一般想法,把團員帶進錄音室錄音就好了,可是依去年憶師恩法會的經驗,大家深知唯有透過台上台下心業力凝聚,才能唱得「到位」,才能唱出讚頌的心髓。

  這樣的天籟要出專輯,需要全體同修的祝福與護持,所以選定在臺北最好的音樂會場「新舞台」對外發表。通常這樣熱門的地點需要一年以前預約,碰巧有人取消預約,所以空出六月六日到八日三天的缺;「新舞台」重新接受申請,福智法人所提的「美化人生 心靈饗宴」通過公開評比,得到這個機會。

  數月積極熱身 法水滋潤提升

  初生之犢不怕虎,因為是外行,所以才「敢」排了連續三天完全不同的四十首曲目,這是非常累人的事。可是讚頌團的同修勇猛承擔,自年初就開始熱身,練到四月,從齊唱到男女混聲四部合唱,背詞譜、分組驗收,忙得不亦樂乎。除了技巧的磨合,大家也希求法水的滋潤,如證法師慨然應允。

  為了配合法師的時間,提升時間臨時挪到母親節的那個週末,很多人已排定家庭聚會,大家對出席率不敢抱太大的奢望,沒想到同修還是排除困難到園區會合。南團的楊文碩師兄提到大家本來覺得對母親、婆婆、太太很難交代,但轉念一想何不將對親人的愛,昇華為無限生命的大愛呢?念一切有情無不是我的父母,所以除了兩位因公不能請假之外,其餘全員到齊。

  五月十三日上午南團先到,熱情洋溢地列隊歡迎北團的遊覽車,中團尚在成立階段,也派代表全場觀摩,會合後隨即開始練唱。南團還帶動「母親你在何方」,將對母親的感恩轉化為對師長的思念,以這種方式慶祝母親節,親情、教法都兼顧了,大家作師所喜,覺得師父的微笑印烙在心坎裡。

  週末兩天的下午及晚上都有法師提升,團員先讚頌一曲,法師提出自己的受用或請同修分享感受,就內涵再深入體會一次,詮釋後再唱一次,果真大不相同。就這樣四個半天分別加入如證、如淨、如願、如瑞、性詮、如英等多位法師的調教。

  「善知識像什麼?」如證法師拋出這樣的引導,大家都很有感覺。對法師而言,善知識「如天覆地」,走到哪裡都在善知識那一片天底下。上師給你一切,永遠照顧你;不管你做錯什麼,他對你的包容是永恆的;不管在天涯海角,他給你最好的。他就像晴朗的陽光,清涼的甘露,能得善知識攝受是最幸福的事,只要不捨離善知識,在你周圍都會出現美好的東西。

  憶起師恩,大家時而熱淚盈眶,時而真誠祈求,心中只有一念:用最美的音聲海供養佛菩薩,以報師恩。

  樂界翹楚相助 雅音遍傳法界

  接下來是緊鑼密鼓練習,用端午節和週末加強集訓,讚頌班負責人林素卿師姐先給團員打預防針,要大家別安立「我會累」、「我不行」,而要安立「我是可以的!」端午節是回鄉過節、祭祖的日子,團員很配合的提早祭祖或請家人諒解。那天一早在敦化國小音樂廳集合,盧總幹事也蒞臨關懷,大家想到這次的任務是讓讚頌的樂音廣流傳,雖然從早練到黃昏,一天下來心力仍然提得很高。

  六月四日以及正行那三天下午,指揮陳雲紅教授親臨指導南北兩團,默契更上層樓。陳教授是音樂界的翹楚,帶團培訓嚴格出了名的,可是對這群非專業的團員,一直微笑鼓勵,偶爾幽默一下,如珠的笑語讓大家輕鬆許多。她的腳去年受傷,至今仍未完全自在,站著指揮一整天下來,有多吃力可想而知,可是樂音一起,她那靈動的雙手又成為全團的焦點,這份敬業讓團員更加自愛。

  南團也積極跟進,每星期密集練兩次,林桃英老師每兩週到高雄指導發聲技巧,甚至要團員在電話中唱給她聽,即時指正。林素卿師姐則不斷鼓勵與關懷,兩人南北奔波,他們是師父的「悲鉤」,拉著全團凝聚的心,協助南團穩定成長。

  六月六日是公演的第一天,雖然演唱會是在晚上,籌備人員早上就開始搬鋼琴、調音、測試音控和螢幕等種種準備。中午過後團員陸續報到,南團有十九人參與首日演出,後台梳頭、上妝的師姐忙個不停。

  下午兩點半,如證法師來為大家打氣。他告訴大家放輕鬆,「該準備的東西,讚頌的詞曲已具全,只要認真融入,師長的加持就在其中。」他向團員講《賢愚因緣經》南印樂王向佛挑戰的典故,樂王讓未證聖位者五欲蠢蠢欲動,可是佛一彈琴,很多人因而發起菩提心。如證法師鼓勵大家,在讚頌法會中用心唱,讓「心音遍傳三千界」,很多天人會歡呼奔相走告,一起來領受佛菩薩的加持。

  想到「心音遍傳三千界」,大家精神抖擻的上台,連在後台未上台的也凝神一字一句跟著在心裡唱,絲毫不敢散亂。就是這樣心業力的凝聚,「南北團才各三十幾個人,可是錄音的效果不亞於百人的合唱團。」林素卿師姐很感動的說。

  樂曲迴盪扣心弦 上師悲智無倫比

  每天公演的流程分為四部分:祈請加持、當天主軸、歡喜讚嘆及祝福回向。第一天的主軸是憶念師恩,第二天是般若智慧,第三天是慈悲觀音。

  第一天由賴錫源學長做開場白與結語。他向聽眾介紹師長和讚頌的意趣:「今晚在此舉行福智讚頌創作發表會,感恩、懷念我們的導師日常老法師。他大悲為懷,以他的智慧,用種種方法,教我們了解佛法,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引導我們如何離苦,得到究竟的快樂。

  讚頌是日常老法師引導眾生趣入佛法的一種方法。回想第一次談到讚頌是在策略會議上,師父提到社會人心的墮落,看到眾生的苦難,師父告訴我們,應該效法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來幫助眾生;接著一句一句教我們唱『宗大師回向文』。這是師父第一次把他內心的感受,藉由讚頌告訴我們,那次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師父告訴我們要效法佛菩薩、祖師大德,要發跟他們一樣的心願。

  又有一次,他引導我們唱『上師頌─想上師』這一首讚頌,當師父唱到上師心願時,忍不住痛哭失聲,我們可以感受到師父那種想把佛法引導眾生學習的慈悲和智慧。」

  大部分的聽眾都是同修,對詞曲相當熟稔,大家屏息凝聽、隨文作觀,聽了「思念」、「上師頌」、「暇滿人生多美好」,成片的憶念、感恩、慶幸,緊緊扣住心弦,心情隨著「讚僧」和「歡樂頌」攀升到最高點。因為聽眾知道這是為讚頌教材做錄音的,滿滿的思念與讚嘆,只有在指揮轉身致意時,才敢藉著如雷的掌聲做一個宣洩。這一夜的感動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安可曲中,迴盪在每個聽眾的心中。

  莊嚴肅穆般若頌 喜迎菩薩冉冉來

  第二天讚頌的主題般若智慧,由南團主唱。盧克宙總幹事非常感性的開場白揭開了序幕:「我們有幸成為師父的弟子,這十幾年來,在他用心的教導下,才能略懂生命的真相。所以我們特別在這樣的因緣,以讚頌回報我們對師長的感恩、懷念、景仰或是追思。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表達我們內心的感情,從最開始的聲音,到最後圓滿的表達,都是靠音樂。我們模糊的情感,透過讚頌獲得清晰的表白;我們木訥的言詞,透過讚頌而能流利地說明;我們沙啞的聲音,透過讚頌變得優美流暢。」

  在「般若法會頌」緩緩的鋪陳中,莊嚴肅穆之情油然而生,在禮讚文殊菩薩及菩提心之後,「喜迎菩薩冉冉來」、「傑仁波切」以及「想上師」、「拉緊我的手」讓大家孺慕之情得以抒發,接著北團唱出「謝謝好慈心」、「向日葵」等小品。

  盧總幹事在第四段回向之前做結語:「今晚在此聚會,必定是在很久以前許下願望,願意跟著師父生生世世不捨離,因為師父的出現,我們又從世界各個角落來此相聚。

  有師父帶領的日子,人生就變得亮麗,是彩色的,我們曾經在師父的攝受下,經過這十幾年非常快樂的日子,雖然今日師父示現圓寂,但師父的身影一直都還很鮮活地留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非常肯定,分開一定還會再相聚,師父到時光的下一站,為我們做準備。我們留下來的人,把師父留下來的事業認真的承擔下來,總有一天,我們會帶著歡喜祈請的心情,喜迎師父冉冉來。有著未來相聚的希望,分手的日子就不會那麼孤單,所以我們把思念的心情化成音符,期盼、等待著師父再來。」一番話惹得大家視線模糊,深深自許努力修好弟子相,祈請師父早日回來。

  讚頌移風易俗 廣大饒益眾生

  第三天淨遠法師不只做開場和結語,還帶著團員緣念。這一天主要歌頌的是代表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淨遠法師談到讚頌就是梵唄,人的耳根很利,善加利用有利修行。有人問師父:「讚頌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好處?」老和尚說:「移風易俗」。透過讚頌體會這些深厚、崇高的內涵,讓我們心靈慢慢去改善,變得更清淨、更柔軟。

  淨遠法師進而告訴聽眾:「我們今天讚頌的對象,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像佛陀或是佛教裡面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他們代表智慧與慈悲,這都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在座的每位來賓,不管是不是佛教徒,如果能夠至誠聆聽,必然能得到很大的受用。把這麼好的東西,呈現在世界上,必能廣大饒益。在座的每一位,專誠恭敬地聆聽,深深地用心去體會它;你有所感受,能夠帶一份真實的受用回去,不管對你或對別人,就是一種感染的力量。」

  當天來了一位音樂界的耆宿申學庸教授,由學生林桃英師姐大力推薦而來;林教授這一天也挑大樑,獨唱「搖籃曲」並領唱「觀世音菩薩頌」。九十幾歲的申老教授一生聽過世界名曲不知凡幾,在曲終人散時,他走到淨遠法師面前致意,說:「我來對了!雖然只是清純簡單的小品,非常精緻感人。」

  實況錄音雜音多 同心補錄不怕苦

  讚頌法會第二天結束,林素卿師姐、吳樹忠師兄到舞台總監杜滿生師兄家,漏夜試聽前兩天的錄音實況,發現裡面夾雜咳嗽聲、手機聲、觀眾東西掉落的雜音,於是決定第三天進行補錄的工作。

  林素卿師姐先向總幹事回報這件事,總幹事寬大的說:「沒關係,我們是外行,憑著對師長的信心去饒益眾生,碰到困難設法去突破;如果不行,可以明年再來。重要的是法的體受,業績不是主要目標,它提供我們學習的經驗。」素卿師姐好感動:「團體對每個人的投資真的是不計代價,在師長眼裡,每個人都是寶。」

  林素卿師姐向團員說明補錄之事,大家正住,齊心圓滿這份善業,自中午一點半就開始練,演唱會散場後還繼續錄到晚上十點半,扣掉吃晚飯、換裝的半個鐘頭,整整站了九個鐘頭。既知新舞台的收音效果極佳,團員不敢隨便挪動腳步,深怕產生雜訊,累到受不了了,膝關節上下鬆一鬆吧!中間休息時看大家回到後台,臉上只寫著兩個字「疲累!」,可是上了舞台,又好似「活過來了!」有人因緊繃背痛了兩天,痛得無法入睡。後台的工作人員看在眼裡,實在心疼又愛莫能助,其實他們並未因為不必上台而散心雜話,看他們深怕弄出噪音,小心翼翼的拎著鞋子走路。演出時眼睛盯著螢幕,心裡跟著逐字默唱呢!

  雖然讚頌法會已經落幕,除了台上人員唱出天籟之音,幕後工作人員全力以赴;其實,前來觀賞的同修也占了重要的一環,大家配合演出,遵守螢幕指示,可以鼓掌才鼓掌,排隊、守秩序,連新舞台工作人員都稱讚連連。


幕後點滴

陳教授居功厥偉

  讚頌曲目中,有以清甜的童音詮釋兒歌的小品,也有用四部混聲合唱,懇切呼喚佛菩薩;即令是單純的齊唱也有合唱磅礡的氣勢。同一批人,可以唱出這樣迥然相異的韻味,還要歸功讚頌團的靈魂人物││指揮陳雲紅教授,「她一定下過很深的功夫,才能恰如其分的詮釋內涵。」林桃英老師真心的推崇。林文俊和王大川也帶其他的合唱團,對陳教授能把團員的情感呈現得這麼恰到好處,也非常佩服,直說能請得到她,是團體的福報。

杜先生掌控全局

  當然這次能成辦,也有很多外援助力。團體中有舞台經驗的人不多,多虧杜滿生師兄大力承擔舞台總監的工作。他是配音的老手,有三十多年舞台經驗,有他幫忙節目流程管控、內外聯繫以及其他運作細節,讓整體運作流暢得多。

錄音師全力配合

  此外還有很多音樂界的高人鼎力相助。就拿錄音來說,這次承擔的李梓民先生一向專長於古典音樂、交響樂及宗教音樂的錄製,這次因為陳雲紅教授的引薦,才能請到他協助錄音。溫文的李先生真會代人著想,而且不居功。籌備期間,問他有什麼需要配合的?他只說是否可以將所有的讚頌曲譜給他,因為他發現福智的讚頌竟然如此美麗動人。以前他也錄過佛曲,但是感受到在接引眾生的過程中,音樂和佛法都有被世俗化的危機;不過這次錄的福智讚頌的歌詞及旋律都很有深度。他說:「讚頌是在傳遞真理,傳遞大師心靈的磁場,這種磁場,現代科技錄音只能錄到一部分,但對一位專業錄音師來說,能錄到這樣的人文內涵和心靈磁場,我覺得很快樂很榮幸。」

  第三天重錄,忙到晚上十點半,想付加班費給他,他婉拒而且對加班費有個很有意思的詮釋:「只要讚頌能圓滿製作,眾生能得到法益、法喜,就會幫我做最好的回向,法音能傳播給有緣的眾生,這就是最好的加班費!」

演唱者巧妙詮釋

  原野三重唱的王大川先生以他渾厚的男中音領唱梵文四皈依、讚僧等曲目。看到團員這麼投入,他的壓力很大,因為民謠世俗化,和讚頌的唱法大異其趣。他獨唱「思念」這一曲,歌詞句句打在心坎兒裡,就好像是針對他說的,真想結束流浪的日子,更精進一點。當他看到團員對法的追求和上師功德那種細膩的認知,他謙稱「那是修行後所唱出來的韻味,我自己還有很多學習的空間。」

  「妙音天女」與「喜迎菩薩冉冉來」兩曲,時而高亢、時而低迴,這優雅的天樂讓全國知名的女高音傅孟倩詮釋起來,句句珠圓玉潤,鏗鏘有調。傅教授撥冗演出,次日就直飛美國了!

  國內知名的男高音林文俊老師獨唱紫羅蘭一曲,最後一小節的「永永皈依」唱得餘音繞樑,聽得心弦震盪,久久不能自已。林老師也曾開過獨唱會,二十幾首歌唱下來面不改色。可是背這首曲子還煞費一些功夫,因為旋律相似、重複很多詞反而容易搞混,最後看了法師開示,把內涵所要呈現的意象連貫成劇情後才背下來。

  聲樂家林桃英師姐除了協助大家調整音質,還自己獨唱、領唱好幾首。這半年的投入讓她收穫很多,首先她很佩服林素卿師姐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從專業的角度看錄音,一則至少要五倍以上的時間才夠,再則從沒聽說把公演和專輯錄音合著辦的。她一開始力阻此事,後來發現她要學著閉嘴、配合,默默地隨喜學習素卿師姐如何成辦這件事。這幾天看到聽眾的配合,只能用「了不起」來形容。練習「觀音菩薩頌」時,她幾次感動得涕泗縱橫,正行前還要加強心理建設才不會感動得唱不下去。經過這幾個月的洗禮,她用四句當結語:「上師上師我想你,學習讚頌盡心力,祈求上師聽我心,生生世世學菩提。」這應該是全體與會學員的心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