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短波
幸運的師生 三月中旬,老師帶著小朋友在農地裡播種,種下毛豆、綠豆、花生。一開始就跟小朋友討論,要種些什麼?還有為什麼要種?小朋友說:「我們要迎請師父快快再來,要種給師父吃。」經過這樣的討論,小朋友很開心的把菜畦做得很漂亮。種完後澆水時覺得很辛苦,心想如果下一場大雨那該多好!結果就下起雨來了,小朋友都高興的歡呼。 他們種了三次的農作物都出現這種情形。去年,如願法師帶他們種柳丁,要供養根本道場。種下之後連下了七天的雨,今年柳丁已經開花結果了,小小果實掛在樹上很可愛,小朋友非常歡喜。種長年菜的經驗也是如此,師生以祈請師長長久住世的心願種下長年菜,也是連下三天雨,不用澆水,菜種就發芽了,收成前綠油油的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孩子們很高興的請法師來教他們採收,也在廣大供養時供養師長佛菩薩。當憶念師長一心想要供養時,一切好事都會降臨。 * * * 孩子們也有頑皮不聽話的時候,每次輪到班上的小朋友負責餐前服務,為每桌打理菜飯時,小朋友覺得很好玩,興奮的端著碗盤在餐廳穿梭,碰碰撞撞而且很吵鬧,看起來好危險。老師的指導他們都忘光了,碰到這種情形,心裡很難過,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帶好他們。 後來,想到法師曾經指導老師,這些孩子是師父的弟子,老師要憶念上師,要把孩子帶到師父身邊,讓師父來帶他們。所以有一天老師就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做餐前服務,就是在當師父的侍者,心裡要想著師父,不要講話。」結果,那天小朋友的動作變得很優雅,不再碰碰撞撞,完成的速度很快,最重要的是,老師心裡因為一直緣念著師父,也變得很踏實、很開心,不再沮喪無力。 * * * 前陣子,有位小朋友因為感染了腸胃炎,用餐時吐得桌上、地上都是穢物,看起來一團髒亂,挺棘手的。不等老師開口,七、八個小朋友自動的拿抹布、拖把,一會兒就清理得乾乾淨淨的。 有一天夜裡小朋友也是吐了一地,閃到腰的老師正想找個好姿勢蹲下去清理時,旁邊的小朋友已經蹲下,用抹布把吐在地上的飯粒、菜屑等等清理乾淨了。 平常老覺得小朋友好調皮、不聽話,可是當同學需要幫忙時,他們自動自發,充分發揮悌道的精神,令老師們很感動。 憶念師長、感受到師長加持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師生的生命變得很不一樣,園區師生真是最幸運的一群! 溫馨的周日午後 開學不久,一個周日的午後,國二仁班四十位女學生帶著鮮花、卡片及自己栽種的玉米、紅蘿蔔等農產品,在班群老師的陪同下來到陳耀輝學長辦公室探望學長。 她們聽說學長身體微恙,原先想由班上推派代表前來關懷學長,但有感於學長經年累月為園區付出全副心力,百忙之中還為她們上課,殷殷教導大家認識生命的真相、如何將儒家思想運用於生活上,讓同學們受益良多,所以全班同學都想來親近學長,親自表達她們的感恩與祝福,所以最後決定全班一起行動。 雖是星期天下午,學長行程依然滿檔,但仍抽空跟孩子們見面。在辦公室外靜候的學生,見學長走出辦公室,都掩不住內心的喜悅,連忙起身迎接學長,獻上她們的禮物與祝福。 學長笑容滿面,對學生們能聽從老師的教導恭敬長上,非常歡喜。他親切的對學生們說:「你們看起來都長大了不少。」並告訴學生能到園區念書或當義工,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事。在園區的生活規律,早睡早起,如此的作息順乎自然、順乎天理。他鼓勵學生好好珍惜福報,在和諧的環境學習,建立崇高人格,大家用功學習是師父最歡喜的事,自然能得師父的加持,我們內心也會感到和諧與舒暢,智慧自然得以開展。 學生們專注聆聽學長的指導,最後學長也禮尚往來送學生禮物。學長的長者風範,對學生們自然流露的關懷與殷切的叮嚀,讓師生們如沐春風,過了個溫馨難忘的周日午後。 園區喜事連連 自去年十月成長組產銷的施景智師兄、佩琪師姐喜獲麟兒以來,先是新年伊始,國小吳欣緯老師找到好婆家,先生十分支持她在園區教書,他們在園區辦酒席,宴請軟硬體同修,接受大家的祝福;開春後,偕魁元老師的太太廖曉萍老師平安產下一位千金,這是他們計畫之下的喜訊。曉萍老師是園區第一位懷孕的老師,當懷孕的喜訊傳出來,只要她走在校園裡,就會收到滿滿的關懷與祝福。生產前,她因為安胎在家中調養身體,每天聽讚頌、誦經給孩子聽,生產時出奇的順利,一點兒也沒讓她吃到什麼苦頭。 接著,國中教務行政周明麗老師結婚,大家都吃到她的喜餅,也有不少老師參加她的婚宴。 在文宣採訪組的許恆慈老師再過不久就要當媽媽了,她每天笑口常開,工作之餘勤背書、誦經,傍晚和先生吳曜丞老師到農地散步,還順便照顧他們的小菜圃。 結婚、生兒育女或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然在以教育為主軸的環境裡,這些訊息的確為園區寧靜、祥和的氣氛平添幾分喜氣。 插秧樂 春天來了,大地萬物也跟著忙起來了,今春福智大大小小孩子最快樂的大事是學種稻,國小、國中、高中各自邀請有種稻經驗的老師來指導。 三月十九日,國小小朋友打頭陣,小五、小六的孩子們和班群老師挽起袖子、捲起褲管,對著一片片綠油油的秧苗,跟著老師持種子咒;法師、學長、校長也應邀參加,師生邊插秧,邊踩著柔軟的爛泥巴,既新鮮又有趣。 接著,兩天後,國二兩班男生也在另ㄧ塊地種水稻,種稻是他們這學期生活技能的主要課程內容,透由平時紮實的學習,從培育稻種到下田插秧,不但學以致用,同學在和樂融融、互助合作中,更豐富了不少生命體驗。 三月二十三日,高二愛班女生也下田插秧,她們直接在田邊育苗,學習以前農夫的耕作方式,這群娘子軍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嘗到種稻的樂趣,也真實體會粒粒白米得來不易的心情。
〈成長實踐組〉 農友大會共識產銷履歷 福智麻園農場管理中心在三月二十九日召開農友大會,這次聚會除了行政事項的溝通協調之外,就是麻園農場產銷履歷共識。農委會為啟動新農業運動,把今年訂為安全農業年,預計二○○九年將為有機農業立法,強制推動產銷履歷,這是國際潮流與趨勢,所以麻園農場準備今年七月開始推動。 產銷履歷是農產品的身分證,從生產到銷售過程都有完整的紀錄,透過資訊化、電腦化,消費者可以由認證標章的「二維條碼」上了解該項產品的生產過程,確保消費者食的安全與知的權利,更能對購買產品產生信任。 如何在麻園農場推動呢?因為這是集團栽培的農場,需要多位農友的配合,主持人柯力誌師兄引導農友們提問,並說出個人的看法,農友們都一致表示願意配合農場管理中心來推動這項制度。有人認為生產過程中可透過照片來做完整紀錄,因為照片會說話,將會讓人更清楚、明白。也有人說:「為了配合電腦化,願意開始學電腦。」管理中心則願意提供農友更完善的服務,為讓不會使用電腦的人沒有太大的壓力,可在工作日誌上詳細的紀錄,再由管理中心人員協助輸入電腦。 林茂宗場長說:「我們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集團栽培區,很多人都在看我們怎麼做,在產銷履歷上,希望大家更要努力,希望麻園農場成為有機農業的火車頭,更是一流的農場。」 麻園農場的水塘 走遍福智麻園農場,約九十六公頃的耕作面積,就有大大小小近二十個蓄水池,最大佔地約一公畝,池四周的黑色塑膠網,爬滿綠色野生藤蔓,形成自然的保護屏障,木製的牌子佇立池邊,以紅漆寫著「水深危險,請勿靠近」,蒼勁有力卻又帶著慈悲的警示語。 寸土寸金的概念早已深植人心,一般農友也會充分利用每塊土地從事生產,但在這裡為何需要「浪費」這麼大的空間呢?其中必有緣故。 麻園農場的灌溉用水完全來自台糖的地下泵浦,農田需要灌溉時,向台糖供水站提出申請,密閉的水道,直接將清澈的水送進田裡,保證優質的乾淨水源,但對面積較小,或地勢不整平的農田,蓄水池就能隨時提供用水,發揮灌溉的功效。 在砂石滿佈的池底,必須鋪上塑膠布才能蓄滿水,蓄滿水的水塘有如湖泊般的功能,對溫度的調節可產生一些影響,有人說,種樹猶如提供天然的冷氣,其實水塘亦有此作用。至於沒有鋪上塑膠布的水池,蓄水功能就打些折扣,水會慢慢滲入地層中,看似浪費水源,實際上卻能讓水回歸地下,別以為農友們傻,因為這樣,麻園農場有豐沛的地下水源,對水資源的貢獻不小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