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金庫


  師父示寂屆四年,時間流逝,思念不減。

  海內外同修不斷憶起生命中與師父交會的燦爛時光,師父的一言一行,都在記憶的金庫中閃耀不已。同修們相繼為文,將綿延不絕的思念化成句句呼喚─大寶恩師,祈請您速速再來!

師長的語功德

園區 黃俊明

  有個機會與師父獨處,師父問我:「你們公司要培養人才是怎麼培養的?」我沈思了一下,沒來得及回應,師父接著說:「是不是要把人調到各單位去歷練?」我接腔道:「對!對!」師父接著說:「那調你到台北去,好嗎?」我沒有絲毫的理由說不,只能說:「好!好!」師父真聰明啊!連講話都有次第,這也是師父的語功德。


師父以身作則

園區 楊鳳珠

  • 一九九九年僧團有很多法師常會被派至三區帶各區幹部上課及了解、關懷各區狀況。因從鳳山寺至車站,乃至從各區坐車回來至車站下車回鳳山寺還有一段路程,法師們常會打電話進鳳山寺,請其他法師開車去接。師父知道了以後都沒講什麼。過了一陣子以後,師父不管要到台北或是到台中、高雄,他都自己走路至車站坐車,下火車若不是時間來不及,一定坐公車至學苑。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侍者才問師父為什麼要這麼做,師父才告訴侍者說:「我是在做給你們看,自己能走就走,因為這些錢都是十方供養的,我們這麼做是浪費福報,還浪費資源及對環境不好,甚至還耽誤別人修行時間,請大家注意。」

  • 漢地僧眾六十五歲就可以不用跟大家一起在齋堂用餐,可以請人把飯菜端至寮房。但是師父堅持不要,每天一樣跟大眾法師過堂至齋堂用餐,日復一日。直到九十年,師父胃消化不好,他老人家就提早至齋堂,把飯菜端至後齋堂,自己慢慢地吃。到九十一年,身體病到沒力氣走路才肯讓侍者端飯菜至寮房用餐。師父說:「我不要濫用當住持這個權利,我要帶你們,必須以身作則,做給你們看,將來後面的人才會跟著做。」

  • 師父住在園區那段時間是身體病得最嚴重的時候。那一段時間有好幾位侍者輪流照顧師父,師父的飯菜都由廚房來做。萬得師兄和我,都因為煮師父的飯菜,常會跟師父身邊的侍者有一些互動。其中有一位侍者常會跑來廚房了解師父當餐的飯菜有哪些?怎麼配?怎麼煮?然後這位侍者會做一些建議。有一次,這位侍者從廚房回到師父那邊去,師父就問他說:「某某法師啊,你剛剛跑到哪裡去啊!」侍者趕快回答師父說:「我到廚房去。」師父馬上跟侍者說:「你是不是又跑去廚房給他們壓力了?你以後不要再去廚房對他們說什麼了,隨他們煮就好!」我記得那時候師父雖然身體病得很嚴重,他還常交代侍者要跟大眾吃同樣的菜,不用特別另外煮。師父的菜幾乎都是從大眾的菜挑出來,另外煮爛一點而已,一直到後面那段時間,才從外面買一些其他的菜,另外煮給師父吃。

  • 師父一生對自己的身、口、意的行持是非常嚴謹的,平常對於飲食,乃至於一滴水,師父都很珍惜,從不浪費。曾聽法師說,有一位法師在當師父的侍者那段時間,非常細心地照顧師父的身體,也很用心地觀察及學習,甚至對師父所喝的水也一定是用溫熱的,開水稍冷,這位侍者都會馬上拿去換熱的來。有一次這位侍者因為看到師父保溫杯的開水又冷掉了,就馬上伸手拿起保溫杯,走進齋堂正準備把保溫杯裡面的水倒掉,忽然聽到後面師父說了一聲:「不許倒!」侍者回過頭嚇一跳,發現師父站在他背後,雙眼瞪著他,然後對這位侍者說:「誰准許你把開水倒掉的?」鳳山寺的任何一滴水都不能隨便浪費掉!開水冷了就再去加一些熱開水就可以喝了。」師父一生就是這麼惜福,他不但自己做,也帶著弟子一起做,也讓弟子有一個效學的準則。

難忘的一堂課

台中 美雲

  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正式學習廣論,開啟我人生最重要的扉頁,至今滿十年了。

  剛接廣論教本欣喜異常,文字內涵不是很了解,但每一堂課都歡喜上課,勇猛承擔消文。兩個月後,有一天昌平教室來了一位清瘦的法師,在樓梯的轉角處,跟我擦身而過,我不知進退的禮節,呆立在那裡,但卻真實地感受到師長的親和力!

  上課不久,班長宣佈師父要來班上為我們開示,這是我第一次與師父面對面,宛如鄰家的長者,客氣與謙虛,卻用堅定的語氣,殷重地告訴我們:「生活的內涵不在物質的滿足,而在精神層面的提升,生命是無限的,怎可為短暫的生命犧牲無限呢?」還舉「前世今生」、「新世紀飲食」兩本書,及熱鍋裡青蛙做譬喻,告訴我們一切都是業決定的,好好做有無上加持,總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這是師父的教誡,當時聽得很歡喜,真正要去落實卻是在十年之後,隨喜自己總有一股傻勁跟著團體慢慢走,正如師父說的:只要不離開團體,每一個人都有希望,都有自己的路可以走。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