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精神的承先啟後

雲林 夏雲


  隨著時空的轉變,物換星移,一九九五年矗立於台中東勢石岡農場,有著師父親題「慈心農場」的大石碑,如今坐落於雲林古坑鄉的慈心有機農業推廣中心。遭逢九二一大地震,石岡農場破壞殆盡,同修們費盡心力,把這顆大石碑護送到園區的一角。

  賴學長期望把農推中心建設為一流的農場,有一流的想法、一流的做法,做為全省有機農業教育中心,所以動用吊車,把象徵慈心精神的大石碑搬運到農推中心。二○○九年六月十三日,禪僧法師揭開紅布的同時,也正式宣告慈心精神將在此繼續往下紮根,向外推廣。石岡農場老前輩及中、南、雲嘉地區慈心義工、實踐志工,總共一百五十人聚集在推廣中心,開啟承先啟後的新頁。

  「四生」共存共榮

  賴學長指出:「石岡農場,是邱家財師兄的供養,師父非常重視這個農場。當時很多人投入農場的建設,希望藉由這個事業來推動善法,進而能夠建立教法。師父親手寫了『慈心農場』四個字,雕刻在石頭上,今天我們把那個石碑移來農推中心,它有『承石岡農場之先,啟農推中心之後』的意義,藉由農推中心把師父的理念呈現並廣傳出去。希望農推中心能夠呈現「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四生的內涵。有生產也要照顧到生態,生活也應該要跟生態結合,這就是共存共榮;我們為了無限生命來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為了增上生在這裡努力,讓我們生命能夠集資淨罪,步步增上。萬事起頭難,我們都願意盡心盡力的把它做起來,藉由推廣中心,利益更多的眾生。」

  「一流」跳脫常軌

  負責整體規劃的陳明泉師兄說:「三年前,我從印度請法回來,對師長的功德感受特別深。看到師父帶著大家把有機農場做起來了,非常感動,當我在園區的一角看到『慈心農場』這塊大石碑時,暗自發了一個願──把農推中心的建設承擔下來。賴學長說推廣中心的建設已經上一檔了,這塊石頭過來就是個好的開端。」所謂一流農場就是想法一流、做法一流,也就是能呈現師父的理念,又能跳脫常軌,不破壞自然環境,可生活也可生產,這樣農推中心才可真正落實。

  「石岡老人」分享他們當初和師父請教推動有機農業的過程,及真正從事後的辛酸與甘苦,更重要的是能繼續走下去的精神所在。台下的「新人」聽得又歡喜又感動,歡喜的是有幸能接下這一棒,感動的是「老人們」一步一腳印、不畏困難、堅持走下去的精神。很多人發願承接了這個重任就要盡心盡力把農推中心建設起來,才能真正利益更多人。

  農推中心真正的建設才將開始,希望集合更多義工的心力,讓農推中心成為真正一流的農場,邁向新的里程碑。

  

「慈心老人」憶師恩

  師父推動慈心事業之初,很多同修就真的以有機無農藥的方式種植,過程中不斷請示師父,體會師父的慈心、悲心,也成為這些同修堅持做下去的推動力。以下是關西、朴子、石岡農場的慈心老人憶念、分享早期師父的教授,讓我們一起憶念師長的功德。


  師父的身教功德

  宋有發

  我在關西農場的學習,處處可見師父的身教功德。

  我在一家日式工廠當廠長,三十三歲那一年遇見師父,學了廣論一年多,我告訴師父:「我有一塊二.六公頃的農場,希望能供養師父。」那時農場設有佛堂,師父一見到佛堂就非常非常歡喜,他說:「這個農場很特別,因為有佛堂,佛堂是佛菩薩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道場。」我帶著師父到後山,看到柑橘樹上的果蠅燈,師父問:「這裡面是不是有農藥?」師父起心動念關注的都是眾生。之後,我跟師父報告:「因為線蟲會把柑橘樹的根系破壞,果樹就會枯黃,農藥商介紹我用賽滅得,我試用了十棵,就在樹邊挖溝,放藥再覆土,沒想到第二天就產生功效,一條像手臂般粗、十多公斤的大蟒蛇爬過,不久就暴斃了,我內心非常恐慌,農藥這麼厲害,為什麼農友還喜歡用呢?」聽了我的報告,師父不忍地哭泣著,說:「台灣農業如果不轉型的話,將會帶來不可收拾的後果。我在美國看過有機農業,我們可慢慢朝這個方向去做。」師父勸我不如把農藥放掉,推廣有機耕種,佛法也可在這塊沃土上紮根。

  農場有了,卻沒人要來種,我想到這麼好的時大因緣,能出來就出來吧!於是,我辭掉廠長的職位,選定一九九七年的五一勞動節,農場開始動了!

  我一個人在關西農場撐了兩年多,負責農場管理及轉型工作。這裡有一千多棵果樹都是父親和我親手種的,為了要從生產性果園轉變成教育性農場,不得不把環山道的柑橘樹都挖掉,這就是挖掉了我愛執──樹是我種的,種了好幾十年,已經果實纍纍了,內心實在不忍。還好,有師父的正知見攝持,我去思惟這塊農場是做什麼用的,這份執著才慢慢從很大的傷痛中縮小。

  有一天,我在割草時不小心碰到蜂窩,因為內心的瞋恨,三隻帝王蜂就在我身上打了三針,身強體壯的我差點不支倒地,可見毒性有多強啊!後來到醫院打解毒針,毒性才退掉。又有一次,農場的水池裡有一隻黑白相間的雨傘節,牠溜進水池裡吃青蛙後,就出不來了,師父知道我被蜂螫的公案,所以專程來看雨傘節,他以和蛇互動的例子,讓我了解「用慈心對待動物,牠可以感受到你的關愛」。師父來的前一天,我拿個水桶放在水上面,蛇拼命爬到水桶裡面休息,師父到水池旁邊,我把水桶移到師父前面,蛇就看著師父,師父說:「你之所以為蛇是造什麼業所感的呢?就是喜歡起瞋心,這瞋心又傷害了眾生,所以感得人家看到你就覺得恐怖。」師父又說:「大家用心為牠皈依。」漸漸地蛇有反應了,師父說:「很好,蛇接收到訊息了,很好。」蛇就爬到水桶上緣,看著師父,接受師父的皈依,皈依後蛇又回到水桶裡面,第二天牠爬上立在水裡的竹竿,就這樣不見了。這是師父度化蛇的因緣,聖人的心是和眾生結合一體的,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如今我會使用機械,工作的次第安排,乃至心力的調整,都是師父點點滴滴的教化,非常感恩師父,願生生世世、如理如法、死心塌地的跟著師父。


  體悟「慈心」內涵

  陳吉昇

  我在一九八八年值遇師父後,就不斷得到師父的攝受,一九九四年師父第一次告訴我想要種有機無農藥的菜,我回答師父:「師父您就好好修行,為什麼要種有機的菜呢?」真的聽不懂師父的話,接著師父三顧茅蘆,不斷舊話重提,這時才感受到師父是玩真的。

  後來黃順得師兄提供了一塊地,師父來電說:「陳居士,你帶頭去種,雖然不會,但一定種得起來。」電話中,我一直告訴師父:「我真的不會種。」師父說:「你和陳榮三、黃順得三個人一起承擔。」就這樣,我承擔下來了, 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開始下田,當時我穿西裝,開著賓士車,到了農場再換裝,直到十月二十五日朴子農場灑淨,師父在貨櫃屋裡看到西裝,笑著對我說:「陳居士,這個天氣穿西裝不會很熱嗎?」師父這句話讓我脫下我愛執這層皮。

  第一次種菜,被蚜蟲吃掉很多,師父知道後告訴我:「蚜蟲喜歡吃就布施給牠們吃吧!」對我而言,這是信心的打擊,可是師父不斷鼓勵我繼續種。接著種白菜,收成前,綠葉被蟲吃光了,真的只剩白菜,這次師父有不同的教誡,師父說:「這個好吃,被蟲吃過最營養,你採收後全部送到鳳山寺來。」我慢慢對有機有了正確的概念,對蟲的瞋心也漸鬆懈,接著師父又教我一招──每天早上到農場後,要作早課,念心經、大悲咒以及六字大明咒,再為蟲蟲開示,告訴牠們一起發心護持慈心事業,明天開始就到布施區去吃吧!兩個禮拜後,當我看到布施區的菜被吃得精光,我竟然不生氣,我感覺蟲是可以溝通的,從此心轉過來了,蟲也愈來愈少,菜終於可種出來了。

  一九九六年冬種菠菜,種籽撒下後,久久不見發芽,走在田埂上竟然看到螞蟻洞口都是菠菜種籽的殼,看到這一幕,我非常生氣,「我這麼辛苦,你們卻吃得一粒不剩。」此時,師父來電告訴我:「陳居士,螞蟻吃得很高興,牠們很感激你。」師父接著說:「明天到市場買菠菜籽,記得到柑仔店買一包糖,把糖撒在螞蟻洞口,告訴牠們一起來護持慈心事業。」我當場哭出來,不是傷心,而是感受到電話那頭的極端悲心,也因此讓我體悟到「慈心」的內涵。

  
  種有機 心量要大

  邱家財

  我在東勢石岡買了一塊河川地,準備做為休閒農場,當太太告訴我師父要推動有機農場時,我對師父說:「師父,我送給您。」沒想到師父說:「送給我可以,但是你要帶人來做。」既然師父要做,我就勉強答應了,做了幾年之後,才體會師父真的不簡單。

  早期在慈心農場做得很辛苦,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要買肥料,雖然區區幾千元,卻要很多人簽名,甚至還要等學長、師父簽名,時間總要等很久,因為急著要施肥了,難免會發一些牢騷,師父對我說:「你在這裡做,賺的錢是算不清的。」我知道我要學的是「要有耐心、不要抱怨」,這樣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去。

  師父常對我說:「你要和蟲溝通。」有一次農場種高麗菜,我就對蟲說:「種在果樹邊的菜給你吃,其他的就不要吃喔!」我感覺蟲好像有聽到,漸漸地我的心量放大後,種的菜不怕蟲吃了,我還把蟲當作好朋友。直到現在,我在山上種水果,還是依著師父的教誡,常和鳥兒溝通,告訴牠們:「我種的水果歡迎你們來吃,但是種子要留下來。」心轉業也轉了,有度量讓牠們吃,蟲兒、鳥兒反而不來吃,種出來的水果更甜、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