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集
我們常認為時代不同,對諸佛妙智,感覺不合時宜,這是對如來語沒有深忍信,所以道理聽得滿好,但是碰到一點事就動搖了。佛陀的教誡就是法,真正解脫痛苦就要依止正法,如法行持,分分斷證,纔可圓滿一切功德,成就無上菩提,這個概念不但要認識,還要深入的思惟觀察,產生殊勝的勝解,那個時候會深深的忍可於心,深忍的狀態就是在一切時處,起心動念之間,隨時會現起「這個果一定有他的因」,以及起一念立刻曉得將來會感什麼果。對於如來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經過恆常修習,以後「起心動念」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時就得到「深忍信」。 緣起性空、互為助伴 有一類人認為自己對於空性,已獲定解,甚至說見到空性,但是對於業果沒有決定信,所以不認真慎重地行持,這種人說了解空性是顛倒的。真正了解空性就是見到緣起,因為空,所以緣起;因為緣起,所以空。一切都是因緣條件而存在,所以是空。 一切諸法像水中月、陽燄電,雖看得清清楚楚,卻絕對找不到。我們雖然死了以後到他世,但是所造的業終不失,將會繼續下去。業果道理非常微細,唯有諸佛能了解,凡夫是看不見的。因為空性跟業果互為助伴,相輔相成。 晝夜觀察三門,斷截惡趣 對於業感緣起的道理,產生定解之後,就要晝夜用這個標準去觀察身口意。起心動念之間,不對的,馬上防止,好的努力去做,如此在因地中把惡業切斷,自然能將惡趣的門關閉。假如對業果道理不能善巧了解,或者稍有認識而不能產生決定的勝解,身口意仍舊放逸,這樣的話,唯是開啟惡趣之門,將來祇有墮落的份。我們往往感覺提起來很難,主要是因為怕苦,無非是貪一點快樂,要知道,貪一點小小的快樂,將會受到大苦,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