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深植業果正見
廣播劇是靠音聲演說故事,負責編教案的王斐萍老師聽了學生錄製的粗胚作品時,就覺得很需要請專業來指導,於是邀請從事多年配音工作的吳祖忞師姐指導,經過吳老師引導和現身說法,劇本中旁白的運用,或聲音的清晰、速度都有明顯的改善。 最美的共業 國中、高中有十二班參與,總共編出十八部廣播劇,每一齣的題材都是取材自校園的生活業果,有環境省思、吃素、種樹等環保題材、服務利他、先公後私、孝順、悌道禮讓、關懷師長、斷惡修善、守時、背書、農耕……學校四大學習主軸的內涵無所不包,學生創作角度很寬,視野也很廣,效法師父想幫助眾生的心胸,格局很大。 舉例來說,「人才培訓」劇幾經波折,過程中大家的心情並不熱絡,直到進行錄音時,才有了大轉機。那時師生十人擠在兩坪不到的琴房錄音,為了避免雜音干擾,緊閉門窗,一心一意在錄製上,不管悶熱、汗臭,不怕重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馬虎,遇到困難,同學互相支援、提醒、鼓勵。完成時,大家興奮無比,露出燦爛的笑容!那是大家心業力一致,邁向高峰的美妙時刻。 「懇親」劇本出來,大家開始分工,有記者、旁白、音效和錄音員,過程中大家克服了許多困難和辛苦。好聽的片頭曲是導播編出來的,記者、旁白、音效和錄音員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心的練翹舌音,也努力的把感情放進去,讓聲音有起伏變化;音效的同學努力的想出最像的聲;負責配樂的同學,花了許多時間找適合的讚頌,當變化球來時,他們都沒有抱怨。 學習的迴響
為弟妹說故事 國高同學完成廣播劇錄製後,緊接著要為國小弟弟、妹妹播演廣播劇說故事,各班紛紛做各種準備,當然禮物和獎品是不能少的!五月三十日晚上,哥哥、姐姐準備很豐富的行囊,到弟弟、妹妹家裡做客。當天晚上風雨交加,出外不方便,而大小孩子卻充滿著興奮和喜悅的心情期待這一刻的到來。 國一仁配到小一忠、孝女生戶,姐姐沒有接觸過小妹妹,不知道話要怎麼說,更不知道要怎麼帶她們,於是特地邀請小一陳秀美老師為她們前行。國一姐姐很用心,小一班群老師也引導小朋友如何扮演小主人的角色。小一戶裡分成四組,每組都精心布置溫馨的場地,有禮貌、盛情的邀請小姐姐來做客。如何在初次見面時,彼此有個好的開始,國二仁送出小卡片當見面禮,是個不錯的點子,果然小三、四忠的妹妹們都很高興。 六孝妹妹等待高二愛姐姐的心情似乎比其他戶更複雜,她們擔心姐姐怕被感染不敢來。原來六孝班上有九位得了結膜炎,三位B型流感剛隔離出來。高二愛班群老師兩天前接到要去小六孝講故事,其實一開始也很擔心感染的問題,後來知道播廣播劇活動有悌道的內涵,又感受到六孝小朋友渴望被關懷的心,於是引導同學以善念突破心理障礙,少觸摸、勤洗手預防感染。出發前全班殷重誦《佛說療痔病經》,並帶著佛菩薩的加持水,去關懷妹妹們。沒想到,當她們一進門,妹妹們早已列隊在歡迎她們,而且設計了特別的位子,請姐姐們坐上高座。那天廣播劇她們只播了一次,原本擔心小學生有些不能理解,沒想到妹妹們很踴躍的搶答問題,一點兒都不覺得困難。 播廣播劇是這次活動的特色,雖然未必每個題材小學生聽第一次就可以理解,不過大孩子們似乎都有備而來,有的把廣播劇劇情連說帶演再來一次,有的乾脆重新講一個故事。聽故事是小朋友的最愛,哥哥、姐姐準備搶答的獎品,更讓他們覺得很開心。 悌道活動是園區的大事,每一個現場參與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利他業力,在校園裡流淌著,心裡充滿歡喜與感動。師父、上師都希望園區成為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大的照顧小的,小的體諒、尊重大的,互相陪伴與支持。透由活動的學習,營造一個悌道內涵的校園,正是師長樂見其成的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