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上的慈心大地
阿里山上有藍天 這樣既深且廣的內涵,明確地體現於團體與「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的合作案中。 「瑪納」是個長期關心台灣部落發展的團體,在阿里山上深耕多年,藉政府推行廚餘轉做肥料為起點,協助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瑪納」執行長陳雅楨說,既然開始在土地上從事有機堆肥的工作,自然不可能再以慣行農法耕耘。朝有機發展,成了時勢所趨。 為解決有機種植與輔導上的種種困難,二○○八年,雅楨在教育部主辦的公益團體執行長會議中認識了慈心基金會董事長賴錫源學長,學長允諾提供協助,並分享多年來依師教誡、推動有機農業的經驗及心得。於是,慈心基金會開始參與瑪納產銷班的輔導及驗證,更透過銷售體系,購買當時苦無出路的轎篙筍,由農管單位牽線,於三區法味進行護持。 二○○九年六月起,慈心基金會產業服務部門的同修加入瑪納每個月固定進行的有機農業研習課程,協助原住民農友不僅在行動上轉作,更傳遞了有機農業的概念。 沒想到,隨之而來的八八風災,讓阿里山上才剛起步的綠色足跡,面臨了外境急遽變化的考驗。大批土石隨驟雨崩落,讓入山的公路柔腸寸斷,許多居民受困其中。福智佛教基金會即時捐款數十萬協助農友進行道路與灌溉管線的重建,里仁更以提撥預付款項的方式,讓農友們能安心進行下一期的耕種。 二○一○年五月,突如其來的豪大雨再度帶來了衝擊。里仁公司再度提出一張大訂單,以預付款方式大量收購轎篙筍(約全部產量的四分之三)。瑪納以此款項添增冷藏設備,克服採收後的出貨困難。在農管人員積極的規劃與協助下,讓來自瑪納的農產,包括轎篙筍等一批批進入師長所攝的事業體中:法味餐廳、各大營隊(企業營、提昇營、大專營),處處皆飄散著恢復大地生機的馨香。 有機 讓原住民的精神回來了 「瑪納」理事長幸朝明神父說:「因為有機,我看到原住民的精神回來了!」神父說,以前的環境單純、人心單純,原住民很重視互助合作,農事方面多以輪工制進行,哪家需要幫忙,總能號召到左鄰右舍。但後來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凡事向錢看,輪工的形式與精神漸漸消失。現在做了有機後,由於有了共同的信念,過去那種互信互助、分工合作的精神又回來了,他看到這情形,內心滿是歡喜。 「瑪納」有機蔬菜班的班長汪良善說,瑪納是天主教團體,山上的居民也有部分是基督教的,現在又加入了一個佛教團體(慈心),透過這三個團體的合作,阿里山上的有機天地,開展迅速。 另一個班員湯志偉說:「農業上的技術修正、管理修正,心態不修正,這個還是不行。我們跟你們學習到最多的,就是心態這個部分要修。要修這個心啊!把它修得越接近自然,就會知道,要懂得對別人謙虛、對大自然謙虛。」透過彼此的合作,師父的心,開始走進原住民們的無限生命,留下後續萌芽的因緣。 「瑪納」執行長陳雅楨說,不只是阿里山,瑪納農友們更希望的,就是可以把做有機的經驗,提供給其他有相同需求的原住民部落(如南投)。有機事業的推展,不僅是「瑪納」的一步,也是慈心與里仁努力實踐師父理念的共業網絡。 光復大地 淨化人心 師父曾提到,「求無上菩提」是我們的理念與希望。有了這個希望,就要有實際上的行為,如果可以一步一步這樣走上去,發了這個願後,緊跟著很實在的步驟走下去,這就會是一個真實、不虛的願。集合你我的一份心業力,不待劬勞,即可共創健康和樂的世界。 (管理部廣福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