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心得


  視為稻草或持為羽毛(新竹 郭龍飛)

  原本行程滿滿的週末,因為緣起的改變,在當天早晨起床前,我抉擇與北區採訪義工們前往坪林的「淨源茶廠」,一刻頃正確的取捨,讓近日陰霾的心緒乍見天光,盎然如晴空下的山野。

  聆聽茶廠護持同修們一路走來遇事轉心的故事,對我目前困境的紓解有及時的助益。林秀郁師姐原想學習製茶,卻被分派去廚房和做環保的工作,好多的委屈想向廠長說,但廠長並沒有對她講好話。還好有師長的教誡,讓她縮短攪煩惱的時間,體會這是要對治她習氣的好機會,是師父安排很多人讓她學習。

  侯又升師兄因自己較年輕,自願承擔較吃力的揉布球工作,有次手受傷了,想要休息,但廠長只叫他去擦藥。侯師兄轉念一想,廠長是個很好的善知識,遇事一如師父重視細節,若能跟他學到這些內涵,未來生出家才能把戒持好。

  以之為鏡反觀自己,職場上新來的組長心思細膩,急件的公文斟酌推敲,我草擬的公文被她一改再改,被主管誤以為我延宕承辦,讓我如熱鍋上的螞蟻。最低潮時,我曾將此視為壓垮駱駝的稻草,幸好師兄姐展現的弟子相,讓我見賢思齊,讓稻草變成了孔雀的羽毛。

  「淨源茶廠」之行,讓我對師友增上環境有了更深的體會,承擔義工是護持,更是受用三寶的恩德。

  花生殼與茶樹的相遇(基隆 王惠珠)

  對於長住於都市的我而言,茶樹只是路過的風景之一。一畦畦翠綠的茶樹叢中,配上戴著斗笠的採茶姑娘,交織一幅樂融融的田園樂,那是茶品的廣告。對於識茶不清的我,終於有機會與茶農及位在坪林「淨源茶廠」的義工們做一次近距離的接觸。

  在坪林農友陳陸合的茶園裡,踏上鬆軟的有機土,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的泥土味。茶園的小道上,佈滿了菁芳草和昭和草,台灣常見的藥草也在其中,農友如數家珍般的一一介紹它們的名字及功用。可是有用的藥草長在茶樹下,攻城掠地,對於茶農而言就不是那麼可愛了。於是聰明的陳陸合就在樹下舖滿了花生殼,既不會讓草長得太快,所施的有機肥也不容易流失,最大的好處是腐爛後又可充當養分,一舉數得,這真是有經驗農夫的智慧!

  常常覺得自己也只是人群中一粒小小的花生米,我的存在能有什麼價值呢?直到學習了廣論,因為師父引導的佛法,讓我的花生殼慢慢的產生了效益,再結合眾多的花生殼,一同發揮了群體的力量,一點一滴融入土地裡;群體中也有我的一份心力,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小滴水融入大海也擁有了大海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