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 菩提路上
師永隨 編輯室整理 師父示寂九年,
聽聽牠們在說什麼? 台中 胡克勤 我廣論還沒有讀很久時,記得有一次參加放生法會,那時候都是師父親自主持。在鳳山寺的廣場上,師父看到我,就走過來笑著對我說:「胡居士!胡居士!你要不要過去那邊,聽聽看牠們在講什麼?」邊說邊指著前面的鳥籠,那些鳥就是在那裡嘰嘰喳喳地叫。 我想我會不會聽錯了?還是師父要跟我說什麼呢?我一臉疑惑,師父又再講了一遍:「過去啊!過去啊!你去聽看看!牠們到底在講什麼?」我只好向前幾步,可是我實在是聽不懂啊! 然後師父就很高興,笑著跟我說:「有沒有聽到?牠們都在說:胡居士,你要努力啊!胡居士,你要努力啊!」幾年之後,我調到台北,常常有機會參加放生法會,每次我都會現起這一幕。看到那些苦難的眾生,心裡就會想,我真的要好好努力,因為眾生在受苦,牠們的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
佛就是不一樣 台中 胡克勤 在新竹時,有一次師父要我們開車,載他一起到台北。那時候如英法師還沒出家,準備進僧團,我們想說,他可能需要資糧,就請他來開車。師父坐前面,我和另一位居士坐後面,進了台北之後,要找左轉的地方,如英法師問:「前面可以左轉嗎?」另一位居士就回答說:「可以啊!前面有一個地方可以轉。」 可是車子往前走,過了一個路口,又一個路口,都不能左轉,已經過了我們要去的地方的那個路口,還是不能左轉。我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師父突然說了一句話:「我們都是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概念來教別人,可是講的東西都是錯的。佛呢?祂也是用祂自己的經驗跟概念來教別人,可是祂講的都是對的。」 那次我印象很深刻,覺得師父在每一個境界、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看到佛的功德,都可以對比出我們跟佛有多大的不一樣!後來在法人,常常也會遇到一些事情,需要做出一些決定,就會多想這一步:師父會這麼想嗎?廣論是這樣說的嗎?如果完全用自己的反應去抉擇,就是照著自己的習氣,結果往往會是不好的。
你和世間人已經不一樣 新竹 李國珍 有次佛七,師父要大家思惟:要怎麼學佛?學佛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在課堂上聽到師父很多的開示和教授,下課時我也努力思考很多問題,想到佛七前因為工作目標及價值觀的不同,和弟弟產生的種種爭執,此時似乎領悟了學習佛法的重要性。 小參時,我報告自己和弟弟沒有達成共識這件事,以及自己的領悟,請師父教誡。我殷重地說:「透過這次佛七師父的教導,體會自己佛法沒有學好,其實就和弟弟沒兩樣。」 師父的眼睛一亮,說:「對!對!對!不是和弟弟沒兩樣,是和所有世間的人沒兩樣。世間人都在輪迴生死,是煩惱眾生;今天因為學習佛法,要非常慶幸,你和世間人已經不一樣,可以透脫很多世間的痛苦。」
一本不夠 台中 陳吉昇 一九八八年的夏安居,我在圓通精舍第一次遇到師父。師父大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到我們家,我記得第三次的時候,師父提到他很想在台灣出版《菩提道次第廣論》,我聽到之後很高興,叫太太趕緊開了一張支票。師父拿到那張支票,非常歡喜地說:「陳居士,你是台灣第一位發心助印這本書的人。」 一段時間之後書出版了,師父從圓通精舍打電話說:「陳居士,書已經來了,你要幾本?」我跟師父說:「這本書這麼深奧,沒有人看得懂,我都看不懂,師父你只要送一本就好了。」師父說:「不行,以後要開研討班,一本不夠,你至少要二十本。」 隔一個禮拜之後,師父真的帶來二十本廣論,然後像頒獎一樣,拿一本廣論叫我雙手伸出來接。我不曉得師父當時的用意,但是我感覺師父非常慎重。
兩腳一伸去哪裡? 台中 陳吉昇 一九九一年的春節,我帶著一家大小到南普陀去供養師父,最後師父問:「陳居士,你廣論讀到哪裡、聽到哪裡了?」我很輕鬆地回答:「喔!最近生意很忙,所以我只有讀到下士道而已。」沒想到我輕輕鬆鬆、高高興興地回答之後,師父馬上說:「陳居士,你忙,你忙著賺錢,兩腳一伸,你到哪裡去了?」 聽師父這樣,我眼睛瞪得很大,但是,這句話又真的深深打入我的心坎,震撼我的心。 從那天拜年回去之後,這句話時常縈繞在我心裡。我想要修行,想要學佛的心,被師父提策起來了,也認真想要趕快把研討班承辦起來。
請菩薩來帶班 台中 陳吉昇 一九九二年春節,我去福智精舍跟師父拜年。師父非常殷重、正式地說,研討班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它辦起來,要我開研討班。 開班後,當時福智精舍的所有法師輪流來帶過一堂課。輪完之後,師父在電話那頭說,某某法師做什麼、某某法師做什麼,結果沒有人可以來了。上課前一天,我很緊張,打電話去福智精舍,跟師父說:「師父,明天要上課了,法師不能來,那師父你一定要來,不能開天窗。」 師父告訴我:「沒關係,陳居士,我教你,你今天下班回到家,就到佛堂跟觀世音菩薩祈求,說明天廣論進度是第幾頁第幾行到第幾頁第幾行,這一段師父是怎麼解釋的,然後一段一段跟觀世音菩薩講。講完後你要祈求說,觀世音菩薩,明天師父要請您來帶班。」之後我每個星期二晚上都會做這個動作,到佛堂去跟觀世音菩薩祈求啟白,請觀世音菩薩來帶班。
這是一個好問題! 台北 蔡瑩君 剛學廣論時,大約二十幾人,師父常來開示,每次總會笑咪咪地讓我們問問題。我雖然學了兩三年佛,常去聽經,也喜歡打佛七,對佛法好樂,卻很?概念,當聽到師父說可以隨便問問題時,我就會天馬行空地亂問。不管我問什麼,師父總會笑咪咪地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很感謝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可以幫助在場每一位同學對法有更多的了解。然後師父會很善巧、很有次第地說出廣論的法義。 比較有印象的是剛學到七支供養時,二十多年前了,我問師父:「經過傳統市場的豬肉攤,看到一塊塊切開來賣的豬肉,我覺得豬很可憐,可不可以代替牠們,用身上的肉觀想供養?」師父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很感謝我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他覺得應該由三惡趣苦來想,豬就像一個善知識,提醒我們要好好學,不要偷懶,否則一旦墮到三惡道,就只能讓人家宰,讓人家割,很難有學法的機會。在生死輪迴當中,如果?有解脫成佛,隨時都有可能墮到三惡道,所以要好好積集資糧、懺悔業障、發願成佛。 現在想來,那時的我,只是單純喜歡聽師父說法,對於師父所說的法,其實懵懵懂懂,並不了解。但我很感謝師父曾經為我說法,因為那些法在師父的加持下,落入我的心中,隨著時間在心中滋長,為我建立正知見。 尤其是無論再怎麼跟佛法八竿子打不到關係的問題,師父總有辦法將問題的中心指向道次第,用深入淺出的話語,引導出廣論的內涵。是師父的和顏悅色,與生動活潑的話語,讓我不害怕廣論艱澀的文字。隨著學習的時間不斷增加,讓我慢慢多懂一些,在帶班時也比較不怕同學問問題,甚至會記起師父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十個是你的份 園區 陳耀棋 剛剛認識師父的時候,學廣論不是很相應,但是很喜歡做事,一有空就往福智精舍跑;後來師父到鳳山寺,仍然常常去幫忙搭帳棚、搬資材、掛電扇,做得很起勁。但是內心非常擔心家人的相應問題,會不會起煩惱。所以每次出門前幾天就開始作前行,努力在家裡洗碗、拖地板、洗衣服,把能做的都先做了,又交代兒子要聽媽媽的話,不要讓媽媽生氣。 又有一次法會前行,帶太太一起去做義工,忙完了,師父招手叫我倆過去,師父說了勉勵的話,又對著我太太說:「你家這個陳居士,一個人可以頂二十個人,十個是你的份。」聽了百感交集,哇!師父怎麼這麼了解我的難處,為我消業障,給我這麼大的加持,也加持了我太太。真的!很感恩師父,口出蓮花,令我和太太都滿心歡喜。從此之後,兩人同心學習佛法,護持法人事業。
學廣論的義工 園區 鐘長華 有一次,師父陪著某位仁波切在台北法味用餐,餐後參觀法味和里仁,我依照慣例介紹,最後看到一群揀菜的長青班學員,我跟仁波切解說:「這是揀菜的義工。」沒想到師父馬上補一句話:「這些人都是因為學了廣論以後,開始出來做義工的,要加上這一句。」 這句話對我是很大的震撼,我從來沒這樣看待義工!他們都是學廣論之後才跨出來的。往後看到義工時,我就會現起「學廣論」,內心對他們生起一分恭敬。
我們也有專利! 園區 鐘長華 基於「不忍眾生苦」的悲願,當師父聽到日本有新的方法,利用潛水方式,不用農藥即可防止蟲害;水可重複使用不必排放,因此也不會污染大地;夏天蔬菜可沈到水底躲颱風時,心中無比歡喜,因為無量有情又可得到三寶的饒益攝受,因為這是「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們把它引進台灣,選在福智教育園區開始試驗,我也在此時調到園區,開始學習師父的「浮浮沈沈為何事,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大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