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重擔

芸愛

永遠忘不了,五歲那年,一個夏日早晨,父親發怒的面容。

  那一天當我們快樂的吃完早餐,母親提著一桶滾燙的熱水,正要清洗油膩的木桌,為防頑皮的弟弟玩水發生意外,母親將弟弟抱上餐桌。父親由外進來,見到這一幕,大聲的斥責母親:「怎麼可以寵孩子,寵到餐桌上?」二話不說,用力的踢了木桶一腳,木桶裡的熱水,不偏不倚的淋在母親的腳上,母親的腳燙傷了。痛苦無助的母親,含著淚水,帶著弟弟匆忙的奔回不遠的外婆家,留下害怕及錯愕的哥哥和我。

  及長,我才深深的體會父親身為長兄的無奈及重擔。母親懷我時,祖父因身為長子,承擔照顧兩個弟弟、五個妹妹的責任,加上七子二女,食指浩繁的家族重擔,終於過勞而身故。同樣的負擔交到父親的肩膀上,只是對象是五個弟弟、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父親國小畢業立即投入農耕,學會各種農事的技巧,祖父過世後更是費盡心思,張羅全家的溫飽及眾多學子的學雜費。

  父親除農事外又兼營多種副業,諸如種菸草、種洋菇、養豬、餵羊、自製羊乳、醃製梅干外銷日本,凡是能賺錢的合法行業,父親都任勞任怨、勢單力孤的盡力嘗試。每天雞啼即起,先灑掃庭院再到田裡巡田水,吃過早餐,戴上斗笠,荷起鋤頭,開始一天的粗活。不過中午、不到太陽偏西,絕不休息。我們已習慣父親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一天父親晏起,那一定是父親生病了,而且是令他相當難受,所以我們每天起床時,一定先到父親的房間看一看父親是否起床,再放心的上學。

  祖父過世時,曾祖母尚健在,父親孫代子職,孝順曾祖母。那時曾祖母與二叔公同住,只要家裡有好吃的食物,父親一定先想到老人家,要小孩子馬上送去;逢年過節,躬自問候;身體違和時,時時掛念,延請名醫診治。祖母自從母親進門後,不再過問農事,專掌家中財務,父親辛辛苦苦賺到的一元半角均如數的交給祖母,從未留下一分一毫據為己有,即使是我們的學費也是跟祖母要的。父親每天默默的耕耘,為的是怕祖母擔憂家計。

  父親早年不得已失學,深知窮人家的子女,唯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五個叔叔只要願意讀書,父親都盡力籌存學費,不讀書想要創業的,也鼎力支持。五、六十年代,能栽培出留美經濟博士,的確是咬緊牙根撐過來的。六叔不想讀書,也不想幫忙農事,一心一意想開計程車,父親也東拼西湊籌了一筆錢,買了一輛全新的車子給他。

  父親對堂姑堂叔們也如父般呵護,事無大小他們都要找父親商量。父親的行為,讓村人讚佩,咸謂:「打著燈籠,也找不到這樣忠孝兩全又勤勞的老實人。」

  隨著兒女日漸增多、長大,家庭開銷漸煩重,整天讀書不事生產的叔叔們,開始責怪父親的愚蠢,為什麼要連生四子一女,難道不知貧窮是罪惡的根源?父親為了家庭氣氛,只好嚴格要求母親教好孩子,免得我們的行為惹叔叔們討厭。童年時的熱水事件就是這樣發生的,只要是孩子的事,父親一定先責備母親,免得叔叔跟祖母告狀。所以,從小我們就學會察言觀色,學會在眾多大人的隙縫中平安過日子,也學會如何幫忙雙親分擔農事。

  由於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子,五歲時媽媽生三弟,我會自動撿起滿地的尿布,拿到河邊清洗。六歲時,灶高人矮,墊著椅子,有板有眼的煮三餐,再背著弟弟到山上喊雙親回家吃飯。隨著年紀增長,分擔的工作越重,母親問我:「將來要繼續讀書,還是要留在家幫忙農事?」沒想到我人小志氣高,斬釘截鐵的說:「要追求高深的學問!」父親對於子女們的教育,一如當年對待叔叔們,只要肯上進,他都支持,再大的苦都可忍受,更不會重男輕女。感謝父親給我的機會,讓我的人生因有知識而豐富。

  五個叔叔陸續結婚生子,到外另組家庭,父親的擔子減輕了一半,年歲已高的祖母住不慣市區叔叔的家,而與雙親住在群山環繞的老家,安養餘年。父親數十年來如一日,晨昏定省,噓寒問暖,至祖母九十高齡辭世。我們兄弟各組家庭後,父親以為從此可以歇歇腳,過過自己想要的日子,沒想到新的煩惱來了!

   由於經濟起飛,帶動建築風潮,連種植都嫌不便的山坡地,也可闢為別墅區。農家瞬間致富的例子,讓叔叔們心動,顧不得長兄如父,三不五時,輪番回家,對父親軟硬兼施,務必賣掉祖產,各自現金落袋,互無瓜葛。這是父親最傷心的事。為了達成叔叔的願望,為怕背負侵占家產之名,父親含淚物色買主,終於在最好時機以最好價錢,賣掉祖產,心如刀割的,將伴隨他五十年的山田過戶給別人。

   親友們都為父親抱不平,為什麼父親不能留下他應得的祖產?有人批評叔叔們無情無義,過河拆橋,只見父親平靜的說:「祖宗財產每個人都有份,不賣掉,永遠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我留下祖厝,勢必賣不到好價錢。」父親總是護衛著叔叔們,讓我們為人子女的心生感動,並互約彼此之間應更加團結,盡力孝順父母,千萬不能因小事破壞手足之情,讓父母心煩。七十多歲的父親,因兒女個個秉持家訓,勤奮持家,讓他得以安享老年,多次出國觀光,經常爬山健身,對於地方善舉也不落人後。

   俗話說:「孝順的人較有底」,不就是儒家講的「百善孝為先」嗎?凡事只想到別人,就是大善的出發點。父親是個凡人,沒有高深的學問,沒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卻有過人的耐力,高潔無私的風骨,相信只要對別人有同情心,對自己有責任感,傾聽良知的引導,一定活得自在。父親的行誼正是我的典範。

 

 

回章節目錄

回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