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生命所求,各人相異,但終不離「快樂」之願;只是,其間迷障重重,歧途甚多,以致常常得非所願。為此,古來諸多聖者,諄諄引領人們回歸心靈,探尋真善美的快樂之道。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開演教法,即以「眾生皆得徹底離苦得樂」為本懷。

  今日,時代洪流趨奔物質國度,身與心被錯置,不快樂的指數節節升高。日常法師帶領一群弟子,成立「福智」團體,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依憑,學習佛法,凝聚眾志,推展各項志業。從有機農法、德育教學到生命教育,從身體健康、心地良善到心靈提升,從體認生命無限、確立長遠目標到實踐觀功念恩,點點滴滴的努力,都有著自利利他的願力。

  這群人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關人生方向的引導、同行切磋的心得以及生命實踐的甘苦,都藉由「福智之聲」月刊傳遞交流。其後,「福智之友」創刊,結合了更多的有心人,不論是否為佛教徒,一起為社會打造希望,為生命付出關懷。如今,兩本刊物內容頗豐富,為普遍流傳及方便參閱,將陸續結輯出版。

※  ※  ※  ※

  家是孩子接觸世界的起點。

  父母是孩子開展生活的導師。

  家教則是孩子培育人格的苗床。

  因此,家庭所提供的一切,對一個稚嫩生命的成長,無形中皆具莫大的影響。尤其,在利害關頭或困頓乍現時,家教所塑養的價值觀或行動力,將成為面對當下情境最有力的依憑。

  本書輯自「福智之聲」及「福智之友」月刊,有關家風傳續的內容,共分五部分:

  其中「孝悌傳家」是傳統倫常的真實體現,也是父母親留予子女最寶貴的財產,沒有石破天驚的言行,但他們的行誼深遠地影響下一代。

  「寬厚為懷」是將代人著想的心意化為具體行動,容納他人的過失,體諒他人的艱難,進一步盡己之力幫忙張羅所需。

  「生活智慧」是點點滴滴的機會教育,無論是嚴厲喝責、正色以告或慈顏和語,背後多是關愛、殷切之情。

  「失落的愛」則是令人惋惜的反例,孩子雖也備受疼愛,卻缺少正向的引導,結局竟是情何以堪。

  最後「附錄」分別介紹三本好書《傳世家訓》《中國式家教》《世道家風》,期能提供更多傳家之寶,使眾人皆得安身立命。

  家庭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心靈教育,是傳統文化中極重視的根本,時值西風昌盛,物質追求甚烈,但在我們父母身上,仍可覓得傳統精神的典範。他們大部分只是平凡的生命,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有紮實的信念、深刻的體驗,這是我們最寶貴的家產。

  出版《傳家庭訓》,即盼藉由書中篇章,讓你我也憶念起父母更多的行誼,常常刻劃於心,做為日後處世的正向引力。同時,也可反省我們自己要傳給下一代什麼,才是最值得、最永久的。

回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