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法味拾穗
找回心靈的感受
◆台中 莊盛淇
進法人以前,我從事十年的電腦程式設計。我習慣以科學的精神,講求實事求是,用嚴謹的研究方法追求真相;多年串習下來,我經常以電腦角度來看待事情,慢慢地感受不見了。和客戶互動時,常常感覺對方怎麼老是糊成一團,我總要重新釐出條理、流程,再數量化、邏輯化,滿腦子都是這些東西,而對方感受我卻沒有感覺。
化解對立 耕耘慈心
學佛以後,師父談到慈心,所緣是三界六道有情,對學科學的人來說,要接受六道有情的概念很不容易,有很多困難要突破;特別是對「心靈」很陌生。投入慈心事業以後,有機會不斷地串習,慢慢開始有些感受。
有一次,東勢慈心農場的劉愛珠師姐,因為母親中風需要照顧,我到農場幫忙。對一個玩電腦的人而言,來到農場有很多事情需要適應,農務忙起來讓我又渴又累,流很多汗,很想休息;而且在除草、翻土、種菜的過程中,又會傷害到眾生,覺得在造惡業;同時又抱怨這些眾生貪吃,我們的耕耘成果都被吃掉了!都是對立的心情,我也很苦惱。
我知道這種心態不對,很想調整,於是一邊做,一邊緣念六字大明咒,向觀世音菩薩認真祈求。過了幾天,內心突然湧現很特別的感觸,園子裡的眾生和我一樣,是來護持這塊有機農場,我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在耕作的時候,牠們能夠自動閃開。
學習聽懂你的心
以前,我討厭動物、蟲類,漸漸地,我竟然可以把牠們當成同伴,邀請牠們一起來跟佛菩薩學習,耕耘慈心田。內心改變以後,很多慈心乃至菩提心的內涵,不知不覺地在心裡開始生根了。
之前因為工作關係,和人互動時邊聽邊分析,若不合邏輯就切斷,所以對方可能有很多話想要告訴我,而我不但沒聽懂,還提出莫名其妙的問題,讓人不知所措。乃至承辦一件事,需要和大家共識,我慣用的電腦模式就出來了,每人每小時要做什麼?流程之間如何搭配?我一一訂出規劃,然後問大家清不清楚?每個人都點頭,可是開始操作就不一樣了,奇怪!難道你們聽不懂國語嗎?
後來,慢慢注意到問題好像出在自己身上,我請教法師和學長,他們給我的答案是:「你過去都是和電腦講話,你的話只有電腦才聽得懂,不自覺地就會把人當電腦下指令。但人是聽不懂電腦指令,就會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來的東西自然和你想的不一樣。」果真如此。
之前,我在倉儲工作,蔬菜進貨的整理包裝,是一群四、五十歲的媽媽義工在承擔,她們大多是家庭主婦,少有社會工作經驗,我和她們互動常常無法對焦,我講流程,她們講感受。發現是自己的問題以後,我開始練習重視她們的感受,幾年下來,自己逐漸在改變中。
生起感受 溝通更好
里仁倉庫每個月都要盤點,如果有盤差就要查原因,近來連續好幾個月盤差都很大,我很想改善,於是找倉庫的主管互動。而這位主管比較在乎人的感受,對事相不那麼在意,但是,當我想起早期他護持農場付出非常多,不是農夫卻願意放下身段去做,實在令人敬佩。於是,對他的感受開始不一樣;又想到朴子教室剛發展時,他也是重要功臣,很多後來參與的幹部都是他引進來的。
再想起最近的共學,他非常認真地學習《南山律在家備覽》,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他也非常想要把法人事業做好,希望每位同修都能學習成長,心裡一轉,和他的溝通也變好了。 現在,這樣的經驗常常出現,對我來說是很大的突破,和人的溝通不再用邏輯和數字,而能夠把對方的特質、優點,化為感受放在內心,當感受生起來,態度自然就不一樣。
以前我聽師父錄音帶也是習慣地抓出文字理路,像做科判一樣,還沾沾自喜自己理路清楚。可是每次聽到師父說:「這不是一個道理,這是一個真實的感受!」而我只有道理卻沒有感受,這時候就感覺好像少了什麼。透過這幾年對境不斷練習,我再聽師父講這句話時,開始有感受了。尤其最近的廣論共學,常常複習師父的錄音帶,讓我體會原來有感受是這個樣子,它真的不是一個道理。我覺得這是師長最好的安排,讓我體會在學佛的道路上,心靈成長才是最主要的,經過幾年的磨練,又重新找回來,我由衷地感恩師長。
福智之聲第1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