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慈心大地
蔬福緣餐廳由葷轉蔬的故事
──生命轉彎的幸福滋味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過去,姚以中、陳素女夫婦齊心經營高檔西餐廳,一位是意氣風發的大廚,一位是光鮮亮麗的外場經理,兩人心中飄飄然⋯⋯
2012年,夫妻倆護持朝禮法會,義工前行時聆聽到上師關於勇於造善的開示,想到自己經營的是殺生的事業,連惡業都止不住,如何造善,不禁痛哭流涕,夫妻二人痛定思痛,決定由葷食轉蔬食。
他們受到同行的幫助與鼓勵,不斷祈求三寶、師長加持,菩提道上絕不中途下車,並以健康蔬食利益眾生。同時,一群善友在幫助姚以中夫妻倆的過程中,心靈得到提升,獲益匪淺。
再回首 已過萬重山──姚以中、陳素女
多年前,台北市的「內湖科技園區」不停進駐新的公司,一片商機蓬勃。姚以中夫妻在此經營西餐廳,衣著光鮮的客人於用餐時段如潮水般地湧進湧出,對於能在園區取得合法經營權,事業有成的陳素女,當時心中飄飄然,很是驕傲。
不料,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餐廳生意受到影響,頓時一落千丈,陳素女才發現原來自己沒有想像中那麼行,內心雖苦卻仍抱持希望,以為只需撐過半年便可恢復。然而,景氣未如預期般復甦,苦苦撐著,心中很疑惑:「這麼辛苦是為什麼?為何經營多年的事業如此不堪一擊?」
料理肉食 心忐忑
因緣際會,他們進入福智團體學《廣論》,初期因工作忙碌,出席率不佳,但班長吳國文仍是勉勵:「不要下車!」這句話烙印在兩人腦海裡。直到2010年,他們首次參加憶師恩法會,凝望著師父的法照,不覺淚涔涔下,似乎所有的心事、苦楚,都被理解了;那時才知道師父早已示寂,心中惘然;但是人生路上有師長、法師和這麼多同行相陪,吾道不孤。兩人對著師父法照誠心祈求,和師父間的距離頓時拉近了。
自從認真學習《廣論》後,姚以中的行為開始改變了。以前,他依據菜單採買肉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學佛後看到市場裡的雞鴨魚肉,想到的是生命而不是食材,從此不再親自採買,改請肉商送貨,眼不見為淨。但是看到處理食材殘留下的血跡,心理依然有障礙,於是逐漸增加蔬食菜單,儘量減少肉食用量,兩個月過去了,餐廳提供葷食的陰影仍然存在。
2012年,姚以中夫妻護持朝禮法會,義工前行時聆聽上師開示,不禁痛哭流涕,雖知學佛後要止息惡業並勇於造善,但因工作性質會造殺業,連惡業都止不住,如何造善?陳素女坦言,多次想把餐廳的鐵門拉下來,不忍再造殺業,但想到多年來投入的資本,加上西式排餐是熟悉的事業,若歇業未來將何去何從?心中的想法對上現實的考量,「收與不收」內心幾番掙扎,年年都想結束經營,卻又心意未決。
聞師教誡 下決心
細細思惟上師的教誡後,兩人開始正視問題,覺悟到長期來就是因為決斷不夠,所以遲遲未能走上一條增上的路。兩人痛定思痛,就在法會結束後,即使還看不見未來的路,毅然將西餐廳結束。
恰巧,以前的客人得知他們計畫要開蔬食餐廳,便輾轉介紹「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的餐廳專案。依陳素女的觀察:「芝山園區的遊客不多,餐廳要怎麼做啊?」想到師父說過,越沒希望時,就算只做一點點,功德就很大。看著芝山園區的周圍有地藏王菩薩聖像、芝山巖惠濟宮,她的心念一轉:「或許這有佛緣的地方,可以實現以健康蔬食傳遞慈心理念的願望吧!」
雖有心轉業,但現實中仍有諸多困難,幸好班長吳國文師兄和班上同學不斷給予支持、鼓勵,甚至有人表達「入股」的意願,讓夫妻倆增加不少信心,心中的茫然漸漸如雲霧般散開,便開始四處請教有「由葷轉素」經驗的過來人。許多人都提醒這條路不好走,但他們心意已定,堅持要走出轉業之路。
前人經驗 牢記取
「悅意坊」餐廳老闆黃明美師姐,以過來人經驗,勉勵他們一路上要皈依、祈求三寶及師長加持,才可步步堅定。不習慣每天祈求師長的兩人,開始認真實踐,不論出門或進門都會大聲地跟師長報告,也開始每天對師長啟白,漸漸地,啟白和祈求成為夫妻倆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2年8月8日,標榜健康蔬食概念的「蔬福緣」餐廳,終於在北市芝山生態園開幕了。姚以中期許「蔬福緣」是同行轉業的參考模式,也希望透過蔬食傳遞師長的慈心理念,讓「蔬福緣」的存在能利益更多人。
與他人合作經營,對姚以中來說是新的挑戰,因為過去習慣自行創業,也因此學習到同行互相扶持的重要;同時,合作也讓陳素女體會有人教、有人管、有人關懷是很幸福的事。以前,她在娘家是受寵的女兒,在婆家是發號施令的媳婦,口齒伶俐且主觀意識強。現在,因有同行願意指出缺點,她開始學習先聽別人的意見,學著修改自我為主的習性,這是她意外的收穫。
體驗農務 學謙卑
姚以中自許「蔬福緣」要做消費者跟農友之間的橋樑。以前開餐廳只要一通電話就有菜送來,然而供應有機蔬菜的「向日農場」主人許有勝師兄,則希望他們來農場當義工體驗農務。無農務經驗的姚以中起了煩惱,怎麼廚師還要自己種菜?一年下來,卻讓他看清楚,如果沒有親自下田是體會不出師父的慈心理念,也就呈現不出「蔬福緣」的意義。陳素女在田裡跪著拔草、種菜,慢慢感受大地除了孕育萬物更是滋養生命的來源,逐漸理解師父想光復大地的用心。
夫妻(左二人)參訪向日農場 |
饒益眾生 心中願
有機耕作遵循自然節氣,有時因天候因素,產量與品項都有限,當食材選擇性變少了,姚以中卻一派輕鬆地說:「很簡單」。當季有機蔬菜有著食材的原味,只需少許的鹽或糖提味,就能帶出蔬食的天然鮮甜,他說:「因為食材清淨加上用心琢磨,燒出好菜就是這麼簡單。」
有一回,兩人為了護持農友,甚至推著餐車在人潮洶湧處,兜售專門為有機紅蘿蔔盛產而研發的麵包,對他們來說,這個轉變不是辛苦而是幸福。
值遇師長以後的生命,從此峰迴路轉。以前,他們的人生除了賺錢還是賺錢,而今,每早醒來就是祈願「蔬福緣」能饒益眾生;更祈願「蔬福緣」的存在是鼓勵他人轉業的樣本。對兩人而言,「蔬福緣」的經營不在賺或賠,而是確信生命有正確的方向。因為有師法友,現在的日子分分秒秒充滿念恩與感恩,即使生活未能事事順遂,夫妻倆以「繼續堅持」作為回報。
轉動善業的推手──吳國文
姚以中夫婦轉業的幾個關鍵時刻,班長吳國文師兄的提醒,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此,吳國文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師父的法領納在心,然後再把師長的教誡,講說出去,希望給學員支持與力量。一切都是佛菩薩和師長的功德,以及他們兩位的善根。」
當吳國文乍聽姚以中夫婦連下一步在哪裡都不知道,就毅然決然結束葷食轉營蔬食餐廳,而且發下大願:「希望做出成功模式,可供未來想轉業的同行參考。」他非常讚嘆。「我只是個名言安立的班長,但學法的相應、精進,他們是典範,我遠遠不如他們。對比於他們直接將黑業轉為白業的勇悍,我遠遠不如。」
他認為,這一生或來生希望有什麼樣的成績,就在當下種因,所以很祝福他們的清淨善業能夠成辦,因為善業的成辦,可以利益許多眾生,成辦愈久,利益愈多生命。另一方面,他也想著:「這個機會,我要修什麼呢?」
當蔬福緣的規劃出爐,初估需要二百萬資金時,吳國文要求同學們不得在班上公開討論此事,也不得私下募款。資金募集就以當時有緣知道,願意參與的幾個核心人物為限;對於其他知道此事,也很想參與此殊勝共業的同學,吳國文則鼓勵他們以協助推廣或直接消費蔬福緣產品的方式來護持。
幾位股東都沒有經營蔬食餐廳的經驗,在芝山岩有了首次營運的機會,但得提出營運企劃書,隨之而來的營運操作、公司登記、中央廚房、蔬食食譜、餐廳裝潢、稅務等,雖然事項繁多,但幾乎需要什麼,相關的助緣就適時出現,吳國文說:「蔬福緣是善業的集聚,我只是搭順風車而已。」
營運初期,由於工作人員學習《廣論》的時間尚短,對境時總緣在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上,彼此之間常有摩擦。於是,吳國文每周三到「蔬福緣」與員工共學《廣論》,他也引導大家觀功念恩、代人著想,提醒:「學習是在修正自己,而不是改變他人;對境時若能看到自己所處的相狀,則可降低逆境的挫折;用時間換取空間,只要多撐一秒鐘,就多集一秒的善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觀過」的時間減少了,「觀功」的機會增加了,雖然大家還不是做得很好,但都在進步中。
參與「蔬福緣」這份善業,與有榮焉的吳國文說:「何其有幸可以護持這個班級,讓我可以對治習氣,也深深地隨喜同修。」兩年多來,他觀察到《廣論》的強大力量在幾位同修身上轉動,出現不可思議的果相,因而體會出,善的力量轉動起來難以想像,何時結出小花、小果,何時開展出大片的繁花似錦,甚至最後會長成什麼樣子,我們並不知道。只要每個人在自己的緣起點上努力,就會成就不可思議的力量。
企劃專長賺法財──張子俊師兄
企業高階主管張子俊師兄,在廣論研討班與姚以中夫婦相遇。擔任小組長的張子俊,看到這兩位忙於事業的插班生加入他這一組,上課時有一搭沒一搭的,心裡還不時地想:「拿刀鏟的人,會念《廣論》嗎?」那一刻,怎會料到自己將和他們攜手共同經營事業,並開展師父的慈心理念。
張子俊自認《廣論》消文當然比兩夫婦輕鬆,但是,不久便領教他們帶來的震撼。姚以中夫妻經常在課堂上只是聽到一句話,就視若珍寶並身體力行,短時間身心就出現大幅度變轉,尤其是破釜沈舟轉業的決心,更令人刮目相看。
當張子俊得知他們迫切地想要轉業做蔬食的心願,就經常想著:「該如何幫助他們?」這份善願很快地就實現了。不久,他收到姚以中寄來的兩張轉業企劃書,希望得到指導。他不吝分享經驗,將計劃書應該具備的項目一一提列。但是經過一周,姚以中仍然理不出頭緒,深入了解後,知道他們已經擁有許多資材,但卻無力將資材組合。
擅長規畫的張子俊決定幫姚以中寫企劃書,他說:「既然要轉業,就要轉得正確。」於是開始研讀師父的慈心理念,並將慈心理念融入成為企劃書的核心。結合慈心理念,又匯聚了研討班同學的心業力,有人修潤、有人提供資訊,這本凝聚師法友心業力、集成四十頁的厚實企劃書終於完成!
「蔬福緣」在眾人祝福下開始營業,張子俊秉持:「蔬福緣是師父讓我們累積資糧的園地。」因此,義無反顧的協助營運,遇困境也當作師長所賜予的考驗。
有一次,蔬福緣承辦一個大型活動,對方卻臨時喊停,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大夥一時無法接受,張子俊懇請大家以「修心八偈」調伏自心,引導大夥按捺想抗辯的心情,轉而「修心」。張子俊安定好姚以中夫妻的情緒,向班長吳國文說明經過,即刻深入了解原委。當他向對方說明「蔬福緣」來芝山岩推展慈心理念的因緣之後,很多事情都能順利成辦了。他說,姚以中夫妻能夠順利轉業,都是師長和三寶的功德,「看起來好像是我在幫他們,實則是他們幫助我對師長、三寶生起感恩的心。」內心充滿歡喜。
「利」之所在 吾心嚮往──鍾志明師兄
目前在醒吾科技大學教企管行銷的鍾志明師兄,參加教師營後開始上廣論研討班,後因工作忙碌轉班,與姚以中夫妻成為同班同學,因緣際會成為蔬福緣的一員。一路走來,他看到蔬福緣由順遂到出現障礙,接著停業、復業等過程,體會師法友共同增上的可貴。
姚以中敬重鍾志明的專業,邀請他一起共襄盛舉,協助修改企劃案、行銷、資訊系統設立等等。鍾志明也邀請台中科技大學的老師陳志騰師兄及醒吾的學生一起協助,蔬福緣裡導覽的觸控式螢幕,就是由他們設計提供。
他回顧,一開始蔬福園在芝山生態園區經營順遂,一段時間後,有人認為園區內不適合經營餐廳,因此執照取得出現問題,不得以只好暫時歇業。鍾志明檢討,一開始自己對企畫書內容並未深入,經營後才發現蔬福緣營業起伏太大,因為餐飲業淡旺季、氣候影響很明顯,且客源不穩定,蔬果無法大批購買,否則會增加成本。若從專業角度看待這件事,似乎存在許多問題,讓人想打退堂鼓;但是想到師長說,要饒益有情的事業本來就會有困難,愈困難愈要做,於是,大夥彼此打氣,繼續勇往直前。
其實,如果照以往的個性,在無法取得執照的情況下,他一定會建議歇業,因為無利可圖!但是想到股東們一開始就確定:「投資若有盈餘,全部轉到法人事業。」因為這是一個無限生命的投資,而不是金錢的投資,推廣師父慈心理念,目的是要利益眾生,只要多一個人吃蔬食,對自己、對環境、對地球都有好處,所以,不是無利可圖,而是好處多得數不完。
鍾志明師兄說,開始上廣論研討班後一直掙扎要不要繼續,但因為加入蔬福緣,靠著同行彼此策勵,多了一道鞏固的力量,「我不能脫隊」,緊跟著團隊,一起邁向增上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