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淨源.相續不絕的善緣

◆台北 蘇慕容

  致力有機農業與生命關懷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二○○九年將有機業務往山上延伸,希望淨化山林、淨化水源頭,包括北部坪林有機茶園輔導與推廣、中部福壽山減農藥蘋果認養、南部阿里山原住民轉作有機,統稱「淨源計畫」,透由保護台灣的生命源頭──山林,讓既存的產業與住民,能改採友善環境的農耕行為,建立永續經營模式,在維持其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保護了這些區域的生靈、水資源。

  主要負責這個從源頭開始、正本清源的「三合一」計畫的慈心基金會副執行長蘇慕容師兄,在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師長、佛菩薩的美意與加持,及同行善友的相伴與祝福,以下是他的分享:

 

淨源三部曲 渾然天成

  很多同學在看完了「從八八水患談究竟災──共創健康和樂的世界」的宣導影片後,以為這是刻意巧妙串起北中南三點連線的計畫。其實,「淨源計畫」這幾個案子的誕生,有些是我們主動營造、有些則是跟其他機構合作。但總的來講,都是因緣而來,我們並沒有刻意去思考或選擇。

  但這真的是一個很特殊的因緣,這三個計畫歸納起來都是在山林推有機、保護山林的工作。而因為「起頭」坪林有機茶轉作案子定名為「淨源茶」,爾後,只要類似這樣的計畫都統稱為「淨源計畫」。

  目前三個案子都在進行著。投入最多、最核心的應該是坪林有機茶園輔導與推廣,由於這兒是翡翠水庫的集水區,影響整個大台北的飲用水,推動後可讓水源乾淨,所以是最主要的計畫。

  至於福壽山減農藥蘋果認養計畫的緣起,是退輔會借重賴學長推動有機的經驗,聘為「有機農業顧問」,在學長接了這個職位後,基金會開始跟退輔會合作,先以減農藥模式認養蘋果,希望未來能漸進地讓這些高山農場都走向有機。

  第三部曲是阿里山原住民轉作有機。幾百年來,原住民是台灣山林最重要的守護者,卻也一直是文化流失嚴重、處於經濟弱勢的一群,如果能夠激發原民對土地的使命感,並給予支持鼓勵,讓他們在兼顧經濟、生活、原民文化的情況下來轉作有機,成為「守護山林天使」,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我想,阿里山只是其中一個點,台灣還有許多的山林,很希望這些原住民都能夠回到故鄉、從事有機、貼近他們原來的土地,保存文化,自他兩利。

 

最初的隔閡 最終的和合

  相較於以往多是輔導已有意願轉作有機農友為主的案子,淨源計畫這三個事業都是自建立理念開始,「從零到有」的打拚,這是最不共的地方。初與公部門接觸,不時面臨彼此意見迥異,致作業困難的狀況,但想到師父以老病之軀,頻勸修繕氧氣筒的人員吃素的身教示現,我也期勉自己:「不管做不做得成功,都要種正因。」於是不斷地與對方溝通:「勿以既定成見觀待,覺得做有機不可能,只要肯學習、有次第,就走得下去。」

  還記得推動福壽山減農藥蘋果認養時,三場會議下來都沒交集,眼見山窮水盡,卻因突然的人事異動而有了轉機,再加上對團隊友善、親切、規矩的互動印象,這塊有機沃土的開拓因此向前邁步。如今,福壽山農場不但覺得與我們做「生意」輕鬆愉快,也進而認同慈心理念,甚至在國際交流時,會帶泰國的泰皇農場人員參觀古坑麻園農場,並且十分讚賞農場與農友的互助合作模式。

  歷經這些過程,在在感受每個環節「上中下和合」的重要,內部和合是事情成功不可少的因素,就像般若經中所說的「兩相合和」才能成辦殊勝事業。農友們從最初的自利、隔閡,到認識團體、打開心房,甚至也為我們著想,這不就是師父教授菩提心的勝利之一嗎?

  阿里山原住民轉作有機是從指導文件書寫建立、幫忙申請有機驗證、代銷高價嶠篙筍,到提供環保等理念課⋯⋯更見團隊力量,看到團體成功的因──第一步能跨出去,靠同修護持──基礎來自廣論,而廣論來自師父!

  一個案子開始推動,要能夠順利,通路是最大的後盾,試想:如果先期產品沒人護持,就會被壓得喘不過氣、跨不出去。坪林有機茶第一年為什麼能順利賣?蘋果認養為何能獲全面支持?為什麼外面很多人做不來,而我們做得起來?因為團體有幾萬個同修;因為我們有厚實的廣論研討班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學員,就靠少數人是沒有辦法的。

 

用同理心 觀待眾生

  「用同理心,去對待不同的眾生。」是我承擔「淨源計畫」後最深的體會。每每承擔案子都會獲得很多全新的經驗,因為每位農民心裡所想的,都代表了他的生命歷程,及意味著他在地區的一種定位。當我們推動不同的案子時,便發現要讓農民相信有機、願意來做,「不能永遠用同一招去推廣」,而是聽懂農民的心聲、了解農民的希求,「衣食足而知榮辱」,他們眼前的基本需求必須先理解,並滿足他,然後慢慢的帶入業果、互助合作、誠信、慈心不殺等理念。

  此外,在推動的過程中,難免碰到錯綜複雜、棘手的問題。比如在輔導坪林茶葉轉作有機時,農友突然跑來跟你說「茶已經夠熟了,要趕快採收」;有時候又說「蟲把茶葉都吃光了」⋯⋯面對措手不及的「豐收」或無茶可採的窘境,要怎麼解決?又比如與福壽山合作減農藥蘋果認養,颱風突然來襲,就很擔心蘋果會掉光?這些問題在在考驗著大家的智慧與悲心。以前會覺得這是農友的苦樂,關我什麼事,我不一定要代他解決,照合約走就好啦!感恩師父啟發我的善心,現在,我會感受別人的苦樂就是我的苦樂,我必須努力幫他,這也是師父希望我做的。

  「承接更多的計畫,就意味要面對更多的挑戰。」但我很慶幸背後有師父及一群同修,大家可以共同面對,而不是我一個人承擔這些成敗;遇到困難時,大家也都能夠給我很多實質上、精神上的幫助。像是廣福處理念課王貴美師姐,在百忙中協助承擔原住民推動有機的課程;北苑廣福組陳永龍師兄是淨源茶、福壽山蘋果背後的大支柱;陳明泉師兄臨危受命接下園區農推中心建設工程。當然我們只是檯面上的代表,背後有很多人的用心參與,事實上,還有很多人在第一線不斷地努力。所以,雖然對外界來講,這些計畫看起來都很困難,但對團體來說,大夥都很篤定、很安心,不會孤獨無助,在團體裡就有這一份幸福。

 

師法友團體 幸福滿滿

  正是這個充滿福智美的師法友團體,是我一路走來,遇到許多困難時,幫助我突破的最主要關鍵。

  還沒有認識師父以前,對很多世間真相所知非常有限,也不覺得周遭的一切事物有什麼問題?覺得平常的消費行為都理所當然,可是當我慢慢認識師父的理念,再加上我的業務,很多事情必須去了解,認識得越深入就越發體會師父的功德,讓我們慢慢認識世間真相,而這些真相,由於過去的無知,只會把我帶到惡道中,不斷受苦,因此我想要改變我的生命!

  今昔對比之下,以前就是一天過一天,人家說要去旅遊,我也去玩的很高興;忙著升遷、儲蓄、賺錢⋯⋯進入團體之後,很多想法都慢慢修正,以前錯誤的知見、行為都自然而然的改變了,覺得這才是正確的人生選擇。就像口中啜飲的這杯茶、眼前這盤脆甜的蘋果⋯⋯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走在增上生道了,這並沒有費太大的力量,就感得了這些幸福!

  雖然現在的生活作息時間全填滿了,過得忙碌緊湊,有時也會想「真要過得這麼緊湊嗎?」但想到這些都是師父歡喜的,是可以利他的──不只幫助他人,更包括環境、土地上的眾生,就不覺得是負擔,反而能保持陽光的心情,因為回憶是光明的。所以,累完了,隔天繼續拚!能量回填很快,總覺得永遠有些事情等在前面,完成後看到很多人得到快樂,會有滿足感。

  就像承擔「淨源計畫」,不管是事相上或心境上的,過程中自會遭遇困難,但有同行在一起,大家互相支持。這樣的一條路,會越來越清楚:這就是我們無限生命裡應該要走的一條路。所以,一想到這些,就會覺得有師長、有同行,真好的一件事!

  淨源三部曲一路演奏,渾然天成,深覺是佛菩薩、師父的加持。至於未來是否會再增加不同的項目,或擴大出不同的作法?我想一定會有無限的可能,因為師父的悲願是「三界六道有情護生」。但眼前走到這一步,看到團體整個的脈動與努力,這也是在師父慈心事業的開展之下,我們才能有今天這樣的學習機會。

  我相信在師父的引導下,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大的格局,還有非常寬廣的方向可以去努力,「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辦」,只怕我們力量不夠、沒有那份希求、想學的心。我也相信,既是有意義的事情,同修們都會很樂意、很歡喜的去做。「淨源」茶是個起始,相信在師父、佛菩薩的加持、友伴的扶助下,將會有源源不絕的善緣相續!

福智之聲第190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