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解鈴還需繫鈴人

◆台北 朱姵儒

  祖孫三代同堂,共享天倫之樂,是許多家庭所渴盼的;但是大家庭中,彼此要和睦相處實屬不易,尤其是婆媳問題,自古皆然。作者在學佛後,面對與婆婆看法不同時,能憶起師長教誡,從而深自反省懺悔,改善與公婆的關係,過程相當感人。以下是她的敘述:

 

  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夫妻倆一起經營超商,每天早出晚歸。三個孩子都是公婆在照顧,所以祖孫之間感情相當融洽,尤其是女兒,自小機伶貼心,很博得長輩的歡心,和阿嬤幾乎無話不說。

  三代同堂雖然很好,但是朝夕相處,免不了會有觀念上的不同。由於我們白天忙於經營超商,家中大小事情全落在公婆身上,婆婆年紀大了,體力漸漸衰弱,偶爾會向孫女抱怨我的過失,比如說:「妳媽媽很懶,家事也不做。」或者說:「妳媽做菜都只煮自己喜歡吃的,不會考慮到我跟阿公是否咬得動。」女兒聽過後,會一五一十地轉告我。起初我不以為意,認為這些都是小事,但是經過一次、兩次,聽多之後,心裡漸漸不以為然,我心想:「婆婆怎麼可以在我女兒面前說我的壞話呢?」因為我擔心長久下來,會影響女兒對我的觀感。

  一方面我也覺得不平,我對婆婆那麼孝順,該買給她的東西我也買了,該給她的錢我也給了,該做的都做了,還要怎麼樣呢?所以心中著實也有怨氣,卻不敢說出來,只好對先生抱怨了。先生夾在中間,真的很為難,於是就和父母溝通,希望他們心裡有什麼話,不要對孩子講,直接告訴我們就可以了,但是情況還是沒有改善。

 

芝麻綠豆事 終成引爆點

  有一天全家人都在家,中餐我煮了稀飯,婆婆另外又煮了一鍋飯,先生問婆婆為何還要另煮一鍋飯?她回說:「那是煮給你吃的,不是煮給我們吃的!」於是母子吵了起來,這是婚後我第一次發現公公臉色發白、全身顫抖地罵自己的兒子;婆婆更是對著我罵說:「妳很厲害,我兒子都聽妳的!」當時我實在氣不過,立刻對婆婆說:「妳既然這樣講,那就分開住好了!」

  從此,一個屋簷下住著兩家人,彼此形同陌路,煮飯時各煮各的,兩老煮完就端進房間,我們這一家子則大大方方地坐在餐桌上用餐,當時我還覺得很高興呢!孩子若進阿公、阿嬤的房間,我就會立刻把他們叫出來。

  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有天我們下班回家,沒看見老人家,打開房門,整間屋子空空的,兩老居然不聲不響地搬出去了,先生立刻慌了起來,開始找人,後來雖然找到人,但他們執意要搬出去住。大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可真樂極了,因為從此以後我可以自由自在,再也不會有人盯著我了,那種感覺就好像拔除了眼中釘一樣的舒服。

 

我鄙惡行影 明見於法鏡

  那時我參加的廣論研討班剛好研討到「聽聞軌理」,其中引《本生論》的話:「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師父在開示中提到,我們學了法應該要照自己,可是我們都是在照別人。當時的感覺是師父在說我,有點心虛,心中也立刻現起「觀功念恩」四字。但說真的,剛開始我實在不知要如何觀起,但我細細地去回味師父的話,想到我的所作所為,再想到公婆平日是如何待我,我方才發現自己真的錯了。

  我想起婚後,身為媳婦,我不曾洗過家人的衣服,都是婆婆在洗;每天早上,婆婆一定會泡好牛奶等著我們夫妻用餐;晚餐更是非等到我們回家時才全家一起用餐,公婆待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他們呢?再想起公婆搬出去一個星期後,女兒告訴我:「阿公、阿嬤還沒搬出去之前,兩個人常常坐在床前望著窗外掉淚!」更是讓我覺得自己真是錯得太離譜了,那種後悔真的就像《本生論》中所說的那句話一樣的貼切,我不斷地自責:「我怎會這樣不孝,我怎麼可以這樣不孝啊!」

 

向公婆道歉 卸下心中石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想最痛苦的應該是先生,他是父母最疼的兒子,一向都很孝順聽話,沒想到現在居然如此對待父母,所以公婆內心的傷痛也的確難以撫平。

  事情演變到這步田地,一切都是自己找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求得公婆的諒解。假日的時候,先生會帶著孩子去探望阿公阿嬤,我則留在車內,不敢進門;孩子會說媽媽在車子裡,但是公婆不聞不問,也不讓我進去,因為婆婆說我不是他們家人,公公也不想見到我,這種情況大約持續了兩、三個月。

  說實在的,一個人獨自留在車內,那種滋味真的很苦。我原先以為不和公婆住在一起會比較快樂,但事實不然,內心非常懊悔,我很想改善與公婆的關係,但又擔心回到過去的日子,這種矛盾、拉拔一直在心中盤旋,有如大石頭般壓得我好苦。

  我決定要向公婆道歉,不管結果如何,我一定要殷重地懺悔,於是趁著家人去探望公婆的機會,我也很篤定地跟著家人踏進公婆的住處,一進門,看到婆婆,我立刻緊抱著她哭了起來,我告訴婆婆:「我錯了!」婆婆說:「知道錯就好!」那一刻,盤據心中兩、三個月的大石終於放了下來,那種感覺是很清涼的,我當下發願往後一定要用我的生命來回報公婆。

  公婆並沒有搬回來住,我們會儘量抽時間去看他們,不過,和公婆互動並不是從此就一帆風順,畢竟以前對他們所造下的傷痛,不是一句道歉的話就可消弭的,還是需要以行動來表現。於是我們就藉著母親節洗腳報親恩的活動,幫婆婆洗腳,我們一面洗,一面感恩地訴說著婆婆的深恩,她不僅把孩子一個個拉拔長大,連帶著每個孫子她都照顧到了。整個過程,我們可以感受到婆婆為此而得到很大的安慰。

  從搬出去住後,婆婆的健康就一直往下滑,心臟有毛病,加上胃穿孔,到後來上下床都需要人扶,我們可以想像當時她內心的創痛,真的是後悔莫及。還好,學佛以後,想到真正要報父母恩就是要讓她們能夠學佛,所以我常會告訴婆婆念佛的好處,也鼓勵她去參加長青班,以及各種法會。婆婆在淡水教室上長青班,由於教室在二樓,婆婆無力走上去,所以先生總是揹著婆婆上二樓,同修看了都很隨喜,但在我們心中,我們真的深感父母恩重難報。

 

回報公婆恩 全家總動員

  我們的改變讓公婆都覺得很安心,假日接婆婆回來住時,我會幫婆婆洗澡、按摩,偶爾也會抱抱她,讓婆婆真實感受到我的誠意及感恩。大兒子在園區就讀高二,女兒就讀國三,他們放假回來時,每當我幫婆婆洗澡,就會把他們兩人叫過來,親自示範如何幫婆婆洗澡,也適時地要他們回憶一下,小時阿公、阿嬤是如何照顧他們的。透過這些互動,兒子真正體會到阿公獨自照顧阿嬤的辛苦,也體會到母親照顧孩子的辛苦,因此孩子放假回家時,我們就會把兩老接回家,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如何照顧阿公、阿嬤。孩子們的改變讓公婆很感動,大兒子在家時會煮三餐給阿公、阿嬤及弟妹吃,兩老則認為師父把孩子們教得很好。

  事實上,走過這些風波,我們夫妻倆最大的感觸是:要不是跟著師父學佛,我們不會知道該如何透過自省而看清自己的過失,思惟業果,從而有改進的力量,當我們改變之後,整個業都改了。的確,解鈴還需繫鈴人,唯有自己想改善,事情方能有轉機啊!「萬善根本從師出」,一切的改變及受用皆來自於師父的教導,感恩師父!

福智之聲第184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