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修行不難

◆鳳山寺學僧

  當被告知要在皈依法會中心得分享後,不久就聽到師父在廣論開示的一段話:「我們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不曉得自己拿什麼去教別人,當學生都不會當,還要教別人,所以經典上講『自未調伏而調伏他人無有是處』。」

  當時聽了就覺得師父這段話正好是對我的教誡,想想自己當學生都當不好,還要去心得分享教別人。我就問同寮房的法師:「怎麼辦?」請他給我一些意見,我要怎麼辦比較好?他跟我說:「你不用擔心,我們的學員不管你講什麼,他們都很受用,我們學員聽聞軌理都做得很好,不會作意法師五處,只要找你比較有感覺的那一段來講就可以了。」我想也是有道理,我曾經接觸過許多學員,確實怎麼講他們都很受用。

  想想最近特別有感覺的是,師父在廣論錄音帶裡面常說:「修行不難」、「成佛不遙遠」、「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的善財童子。」師父在錄音帶裡面常提到:不久、很容易、不遙遠⋯⋯以前我都會覺得那是師父在鼓勵我們,對師父而言是不遙遠,對我而言不僅遙遠而且很渺茫。

  最近不曉得為什麼我聽了就很相應,尤其對師父「不久」這段話特別有感覺,師父在錄音帶提到:「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很難、很久,那是我們不得其巧,是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正確的認識,或是有了認識卻不肯做、不肯走,這種不肯做就是還沒有開始做,內心裡面就覺得自己不行,打退堂鼓,那其他的事就不用講了。」師父在錄音帶裡常常提到這個。反過來,我們該怎樣做呢?真正如師父錄音帶開示的內容「不久」,為什麼我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覺,因為這一陣子我做錯很多事情。

  有兩位從外地回來的法師,其中一位向我說:「為什麼師父在福智教育園區,也沒做什麼,可是師父在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可擺平?因為師父已經自調伏,自然而然就能調伏別人,關鍵就在你要自調伏。所以,你要好好的每天聽師父帶子。」這位法師跟我同期出家,我們比較熟,他對我講話就比較直接。

  另一位法師比我晚出家,跟我也很熟,我跟他形容我最近的心情,他跟我說:「當你說別人未依師長教誡時,你有沒有依師長教誡?」我當下沒話講,確實當我指出別人不依師長教誡時,自己已經未依師長教誡。

  他說:「你以前不是跟我分享過的一段故事嗎?」重新再回憶這段故事:有二次執事會議我提出一些看法,第一次被人否定了,第二次證明我說的是對的,所以我講得義正辭嚴,話就比較大聲一點。結束之後,師父就問我:有沒有讀過「死亡九分鐘」?我回答:「讀過!」師父指出其中有一段「醜陋的平原」裡面,那些人被禁閉於心思與情感的惡習當中,被關鎖於仇恨、情慾、毀滅性的思想牢籠裡面,「醜陋的平原」的一幕,好多人互相叫囂:「你看,我告訴你是這樣子!」「我不是已警告過你!」「我早就知道!」

  師父說:「你講的是有道理,但你的結果是這樣子,你要不要?」師父形容這一段地獄眾生的特徵,他們就是自以為自己有道理,總是想解決事情,而非調整自己內心的人。對照自己內心的寫照,覺得師父講得很有道理,那時候對我影響很大。只是認知與習性還是有一段距離,有時候習性還是會不自覺冒出來。這位法師提醒我這一段:「你看你,當你說別人不依師長的教誡,自己已經未依師長教誡,師父帶子要認真去聽,這是師父給的教誡。」

  我開始比較認真地聽師父的錄音帶,以前因為要去帶課的關係,準備功課會聽師父的帶子,一段一段地聽師父是怎麼講的,怎麼解釋這段話,來不及就看手抄稿,而不是用來修正自己。後來經過這位法師提醒,我就很認真聽。有一次聽到師父說:「我們修學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要救度一切眾生,十惡不赦之徒你都要救度他,何況已經出了家的清淨幢相?他如法,你趕快跟他學,他不如法,你努力去救護他,這個才是!因為你要如法去救護他,你覺得自己內心當中還欠缺,悲心不夠,趕快學慈悲,智慧不夠,趕快學智慧。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哪有什麼坐下來說他不對的!?」那一段聽完,我開始認真思惟師父開示的內容,似有所得。

  隔天遇到一個境,內心裡面「很糟糕」,可是當這念頭一現起來的時候,就現起師父的這句話。很奇怪,當我非理作意的時候,師父這段話冒起來,前面的續流就好像被截斷一樣,開始就師父講的這段開示內容去思惟,我自己現在能不能幫他?有沒有智慧去幫他呢?有沒有悲心幫他?內心裡面深入去想。原來認真聽師父的開示有這個好處,生活當中可以用正知見轉化這種無明的慣性思惟。聽歸聽,可是由於我們的業習氣太強,師父提到說這麼強的業習氣想要轉變,就必須要認真去思惟法義,依著正知見在平常生活當中對境去抉擇,這才是宗大師告訴我們「一切聖言現為教授」。

  這種經驗一多,就發覺「不久」、「不遙遠」、「修行不難」並不是說我這樣做就能快速成佛,或達到某種程度,而是內心會有很紮實的感覺,這樣做的話將來會感得好的果報,這是一種對業果漸深信的相狀。其實師父在解釋這一些話的內容時,也是這樣解釋的,因為當你努力種正因,一定會感得圓滿的果,師父從這角度來解釋說「不久」、「成佛並不遙遠」,師父在解釋般若經時,也曾經提到說:「菩薩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可是大劫是由中劫組成,中劫由小劫組成,小劫由年、月、日⋯⋯最後由剎那而來。菩薩只會注意到每一剎那『種正因』,每剎那的正因組成秒,秒再組成分⋯⋯日、月、年,最後到三大阿僧衹劫,所以不會將心放在三大阿僧祇劫有多久。」當自己做一點點時,就把師父開示的內容不管是般若經或廣論,慢慢跟自己的經驗接在一起。漸漸了解了「不走反而難,走反而容易」的意趣時,自己就想走,不走就像說「有這種好處為什麼不要呢?」回過頭來,認真去實踐師父的教誡,真的可以得到快樂,我相信各位都可以做得到,因為上師是很強的具力業門,透過具力業門去做,真的不難。

福智之聲第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