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淨智心田
「真實」佛弟子
|
◆台中 沈戊忠
內人在福智學習已近十五年,她當過文宣採訪組的義工,經常要去採訪有機農場或去參加一些法會,因為不放心她開遠程的車,假日只要我有空,就當司機載她去,因此長久以來我有機會接觸到福智的師兄姐,以及一些法師,我更有福報親眼見到師父幾次。但在當時,我完全不相應,都在當個旁觀者。
有一次師父在大悲精舍開示,大殿尚有很多空位,我也不想進去,寧願在停車場看書報,真正當個「門外漢」。後來太陽大了,內人出來外面找我說:「你就進來聽聽師父開示嘛,至少不會熱。」我進去了,坐得離師父好近,我得以近距離觀察師父慈祥的容顏,以及看他帶著微笑以昂揚而親切的口語講解佛學,但是說真的,當時我一點都聽不懂師父在講什麼。
門裡門外 心徘徊
直到五年前機緣成熟了,得以參加企業主管營,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那四天三夜的企業營給我內心很大的衝擊,首先被一大群穿黃色背心的義工所感動,然後戲劇、觀功念恩、生命故事分享,每一堂課都觸動人心。我當時對葉坤土醫師講的「關愛世界,關心健康」內容很相應,尤其看到影片中豬、牛、雞、鴨被不適當的飼養,殘酷的宰殺,我也產生不忍之心。營隊最後一天晚上我就打電話跟內人說:「以後妳三餐就不用特別為我煮葷食了,我就跟著妳吃素。」就這樣我堅持吃素已快五年了。
企業營回來,2008年企業廣論班就在九月開始上課,內人也幫我報名,我原先非常排斥,因為我在醫院及學校都有重要職務,很忙碌,哪有時間每週去上一次課?而且內心有一個很大障礙就是,我是教授又當醫學院院長,去學佛學,會不會被人笑啊?每到上課的週二晚上,我都由學校直接開車回家,面對內人詢問,總以中港路很難停車,找不到停車位做藉口。
有一次拗不過內人的要求,我信口說,明晚我如果找得到停車位,就會去上課。結果那天晚上,七點半左右,原本是停車最難的時段,我一過長榮飯店,竟然一個個空車位在等著我。我總不能再欺騙自己了,那天,我聽了第一次廣論課。隨後我答應班長,我會儘量來上課,但卻要求不可以曝光我的身分,不要叫我消文,我只願當個旁觀者。直到農曆春節,廣論同學聚餐,面對精進的同學,我心生慚愧,就說以後我也承擔參加消文吧。
協辦營隊 得加持
雖然沒有時間備課,消文消得不好,但總比原來當個旁觀者更有收穫,再加上參加八關齋戒及一些營隊活動之後,對福智,對佛法,對師父開示的義理漸漸有些了解。
這四年多來,我也協助舉辦「醫師生命成長一日營」,並借用中國醫藥大學國際會議廳辦了三屆「醫事人員樂活生命營」,利用個人的人脈鼓勵醫師及醫事同仁來接觸福智的法人事業。
《廣論》第一輪結束,我也升上2011年春的增上班,我還是沒有很用功。而在這年秋天,是另一個轉捩點,就是醫師廣論班的成立,學員來自團體辦過的兩屆醫師一日營。我們利用每週日晚上上廣論課,我當副班長,這下逼得我自己須更用功讀《廣論》,才能協助帶班。這個醫師廣論班成為台中學苑週日晚上唯一上廣論課的班,我們上課都很準時,而且學員愈來愈多,成員包括西醫師、中醫師、以及牙醫師,有三十多位學員,這對我更是很大的策勵。因此我抱著從頭開始學習的決心,與新學員一起研讀《廣論》,這次再重讀,理解程度進步非常多。
不知不覺 我變了
同時,經過三屆「醫事人員樂活生命營」之後,我們也於今年三月在台中榮總及中國附設醫院設立心靈提升社團,取名「心光社」,四月更在中國附設醫院開了醫事人員廣論班,學員主要是護理師、技術員、行政人員,也有醫師眷屬。
我如何由佛學的門外漢,到能克服學佛障礙,到熱心引介醫師朋友及護理、技術師同事來學佛呢?而且現在我在公開場合,也都以學佛、當師父的弟子為榮,也覺得吃素是高尚的情操。我原也不了解這幾年來的改變,最近我們增上班上到「宗旨理念」,師父講的三量次第,我才體會到師父是怎樣按次第來策動我們這些初學者。
師父說我們由凡夫到成佛,要經過三個步驟,第一發心,第二集資糧,第三修行證果。第一級就是「信欲量」。師父說學《廣論》不講「閱讀」,而是透過「聽聞」,自己再深入研閱、思惟,啟發了信心,產生了好樂推動的力量,有了信心就會願意轉向。這幾年來,除了在研討班研讀《廣論》之外,我參加了八關齋戒、淨智營、提升營,也做了一些義工,逐漸產生更強的信心,對師父、上師更能修信念恩,也許這就是推動我改變的動力吧。
自作教他 法真美
我真的愈來愈能體會佛學的美好,就像在最近全球廣論的進度講到「業力」,師父說:「佛學很美啊,如果你們懂物理、懂力學然後講佛法的話,啊,美極了!」而且每次上完廣論研討班,聽過師父或上師的開示,心裡都有一股「清涼」的感覺。因此我就愈想把學佛這美好的功德推介給朋友、同事,這同時也稍稍體會師父講的,我們學的是大乘道,要有菩提心。雖然離「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境界仍很遠,但我會永遠追隨師父、上師的腳步,堅持學《廣論》、快樂學《廣論》。
感恩師父、上師,沒有他們,就沒有今日願勇敢宣揚師長功德的我,一個學佛的門外漢,成為一心一意想當佛陀的好弟子!(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健康照護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