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十年寒暑

◆福智教育園區採訪組

華山論見

  園區草創時,從各地來了一群義工,胼手胝足,歷經嚴寒酷暑,從一片黃沙遍野的土地上,蓋起一棟棟的校舍。當年這群義工就住在大悲精舍,白天在園區工作,老中青共處,有時你一句我一句不免擦槍走火,下班還要坐同一部車,那是很痛苦的事,因此非解決不可,旁邊的同行就會吆喝上華山找個地方講清楚。所以下班後直接到華山繼續「論見」,直到彼此的心緒撫平,才進大悲精舍。

 

宿舍文化

  二◯◯三年全職人員正式住進思源廳宿舍,當年採取抽籤方式決定寢室,大家居然還能接受。其實,抽到的室友未必彼此個性相合,有人動作大剌剌的,也有人連貓的走路聲都會嚇一跳……從暫住大悲,到園區蓋好宿舍,長時間相處,形成一種宿舍文化,互相照顧,彼此信任;什麼時間做什麼事,譬如晚上九點半關大燈,十點半關小燈,生活作息的規範,前面的人會告訴後進者,漸漸培養出一種共同相處的模式。宿舍還有一個特點,不論誰病了,或發生什麼事,很快大家都知道了,無形的關懷網立刻形成,這是園區最美的地方。

 

廚工愛心

  在思源廳一樓廚房工作的年長師姐們,行善的行動力很強。像宿舍的飲水機,不曾斷過水,從不必擔心沒水喝,因為廚房的阿嬤,總是為大家從一樓推開水到五樓宿舍,飲水機隨時都在滿水位。周五早上是打掃日,大家輪流掃廁所,有位阿嬤總是趕在輪值者打掃之前去清理廁所的垃圾。公共浴廁地上或洗手台上看不到毛髮或水漬的痕跡,因為有人看到就隨手處理,所以宿舍始終保持乾淨的環境。生病時,廚房師姐會主動準備適合病人的食物;遇到颱風天,有人會主動去巡察門窗有沒有關好,排水孔有沒有被雜物阻塞等,守護著這家子的每一個人。

 

往情深

  園區位處山麓邊,午後陣雨或半夜驟雨不時即到,此時,最讓大家感佩的,是不用擔心晾在外面的衣服會被淋溼,因為在廚房工作的陳弘師姐不僅會幫忙收,還會看是誰的衣服,就送到她的寢室去。但偶爾也會發生找不到自家衣服的情況,這時嘹喨的嗓音響起:「陳弘,妳不要收了啦!」「好啦!」可是呢,明天還是照樣收。有時忘了收脫水機裡的衣服,也會有人幫忙晾起來。有人身體不適,一件換洗的衣物暫放在浴室盥洗台下,打算精神好些再洗,等到要去洗的時候,不但有人洗了,而且也晾起來了。

 

學法增上

  除了各自用功外,一個個共學小組在不同時間出現,有全廣共學,有共學備覽,有共學上師教授,還有運動共學。平日誦經、背書、拜懺、持咒、抄上師教授,天天定課不斷。

  有位年長的阿姑師姐不識字,同行熱心陪伴,當大家在背〈三十八攝頌〉,她也很想背,有人一句一句念給她聽,後來也有人錄音給她聽。同行的鼓勵加上自己的努力,阿姑師姐花了兩年的時間,也背會了〈三十八攝頌〉。現在上師推動拜三十五佛懺,好學的她,也請別人幫她錄音,每天跟著錄音帶堅持拜佛,做師所喜,祈求下一生早日得師攝受。

  十年的住宿生活,深刻感受到溫馨和合的同行之美。雖然每個人個性差異很大,生活習慣不同,但由於住在園區,有師父、上師法的滋潤,更有法師、學長法的關懷,彼此學會互相關顧,學會調整自己,配合團體,生命的成長與進步就在這群善友的陪伴中展現。

福智之聲第2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