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園區快遞
歡喜相約來養地
◆福智之聲編輯室
福智教育園區承租的農場面積已廣達一百多公頃,但因地力貧瘠,耕作不易,園區耕作課人力又不足,福智中小學的中區家長於是發心護持養地,從十一月底開始,每週末輪班在園區十五號農場進行養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如此發心令人隨喜,更歡迎各區同修一起來園區農場「養地護持」、「領地耕作」,共造與日常師父相應的增上共業。
園區鄰近的農場因過去長期使用農藥、化肥,地力很貧瘠,土壤中的有機質不到百分之零點三(正常土壤是百分之三以上),曾挖了兩立方公尺的泥土,連一隻蚯蚓也沒有,園區自承租以來,栽培作物非常困難,遑論進行有機耕作,但「三寶」不負苦心人,麻園農場近一年來的努力,土地逐漸恢復元氣,產出了有機玉米、花生、蔬菜,也為這片土地帶來生機和清新的空氣,原本死寂的荒地,現在是生意盎然的生態樂園,各種動物、昆蟲、鷺鷥紛紛到這裡安居、歇息。
為了因應未來大面積有機栽培,農場的養地工作刻不容緩,但園區人力有限,護持養地力有未逮!或許是祈求得力,更是三寶加持,最近「天降神兵」──福智中小學的中區家長深感園區推展有機農業的辛勞,發心認養一塊農場土地,俟地力養肥以後再交給園區進行耕作,為師父志業盡一份心力。
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中區家長成長班的一百多位家長及二十多位小朋友,在班長黃順德師兄帶領下興高采烈來到園區,園區主任陳耀輝學長非常重視,特別安排農業組組長林茂宗師兄及陳榮三、謝文寬、鐘長華等三位主要幹部,為家長們作前行講解、農場巡禮,策發殊勝意樂。
陳學長說,師父兒時生長在崇明島,環境優美有肥泥沃土,我們也要在這裡營造和師長相應的業,園區現在有一百多公頃土地,要做有機農耕很不容易,光靠園區同修的力量是不夠的,幸好我們豐沛的人力資源──各區的學員做後盾,眼前的一百多公頃土地終於光復起來,未來還有更多土地及眾生等著我們,中區家長能主動發心很了不起,開路先鋒的功德令人隨喜,園區除了感恩,更展開雙手迎接,希望大家來到園區,感受師父心願、體會園區文化,並期許將來推展「班群護持養地計畫」。
謝文寬師兄介紹福智農場現況時,先隨喜大家發心,他伸出食指比出「1」字告訴大家,不管是「只來『一』次」、「不只來『一』次」、「從『一』而終」或「『一』直」希望農場有人照顧,園區都會很感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拉近彼此距離。
黃順德師兄代表說明「中區家長成長班園區養地計畫」的緣起和未來願景,他說,家長很感謝學校的用心教導,有些孩子才來就讀不久,氣質就改變了,而且每天吃有機餐、跟著好老師學習、受用好環境,家長也希望能有所回饋──來園區養地,更期待透過養地過程,心靈能獲得提升。
前行說明後,家長及小朋友們迫不急待跟著農耕義工前往五號地農場巡禮,玉米園、高麗菜、花椰菜、青椒園、竹園⋯⋯放眼一片翠綠、生機蓬勃,感受到純樸的田園樂,早已下田的其他地區義工看到家長們一行浩浩蕩蕩來訪,不禁揮手呼喚:「要常來喔!很好玩喔!」一行人看到路邊拔起的小紅蘿蔔,擦了擦衣袖就往口裡送。
下午進行農場體驗,任務是撿拾十五號農場的石頭,小孩子興奮地問:「可不可以打赤腳?」在暖暖的冬陽中,大夥兒長長的隊伍,跟著農耕課的文志師兄,緩緩步行到已經種了綠肥的十五號地,分組以後,母子檔、父子檔、夫妻檔,全都手挽塑膠桶,努力埋頭「尋寶」,小朋友們好不高興,不停的跑呀、跳呀,擁抱廣闊的大地,挖到特大號的石頭,還搶著搬,大聲嚷嚷:「這是我發現的!這是我發現的!」
才工作一個小時,大人、小孩都流汗了,但撿起的石頭還只是一小部分,有待日後繼續努力,結行時,大家一起分享撿石頭心得,共同的感想是「體會師長功德」、「心都打開了!」一個家長說,雖然石頭還很多,但腳下已有鬆軟的土,孩子們踩在綠肥裡,高興地躺下、喊著:「這是我的家!」這都是因為師父的悲心與智慧,給了我們以及眾生良好的居住環境,而且讓我們在這裡實踐「勤儉樸實、感恩惜福、誠信互助」。
一位媽媽看到十五號地滿園的石頭有感而發地說:「養地真的有必要,因為幾個月前曾來幫忙施肥的五號地,今天已是生機一片,期待園區未來地平如掌⋯⋯」還有一位家長不好意思地說,雖然才撿一個鐘頭,卻已腰酸背痛不已,可見每天下田的農耕同修的辛苦。
另一位師姐則說:「師父說要光復大地、光復人心,自己的心就是這樣被找回來,撿石頭時看到彼此互相幫忙,猛然發覺雖然平時為生活工作忙碌,心變僵硬了,但來到園區大家的心都變善良,希望大家以後透由養地計畫回復純潔的心、關心彼此的生命。」發心承擔養地計畫窗口的黃聖洲師兄邀約大家「勇敢跨出第一步,就有一片天空!」因為他前不久才參與採收毛豆,體會到收穫的喜悅與內心的成長。
中區家長成長班的「養地計畫」從十一月二十八日始業式後,每週都有十多位家長排班前來園區,初期以十五之一號地為範圍,面積是一公頃,未來視狀況再擴大或縮小範圍,雖是養地計畫,不過陳學長很關心家長們及眷屬的學習,希望能寓教於「快樂的工作」,特別安排了一系列不同性質的農務,先從撿石頭開始,再逐步參與施肥、栽種、鋤草、收成,期盼來年農作、心靈都收穫滿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