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歷史課

──記和韻茶會後感

◆福智教育園區採訪組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我們對茶及其相關的一切到底認識了多少呢?高三歷史課有一個單元「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茶與市民社會」,歷史老師蔡素美,邀請了精通茶文化的張文慧師姐來為學生上一堂活的歷史課,讓歷史跟學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進而產生興趣,願意深入學習。

  十二月二十九日,充滿著期盼又好奇的學生剛走到教室門口時就被感動了。文慧老師帶著他的團隊一行人引導著學生走進教室,桌上已經擺好了迎賓茶歡迎學生,學生形容他們是走進一個茶道的盛會。本刊希望透由一位同學參加茶會後心得,讓大家一起來趟精彩的茶道之旅⋯⋯

  茶,想必對中華民族相當熟悉,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樹正不偏不倚的坐落在雲南的西雙版納,對著中國千年的文化扎下根基繁茂的枝葉,早已遍及世上每個角落,馨香的氣息瀰漫著一股令人心曠神怡、忘卻煩憂,卻又不過放縱的怡然自得。

  小時就愛喝茶,每次看著空無一物的茶杯,逐漸被香氣四溢、色澤溫潤的茶湯注滿時,心中的喜悅也為之升騰,但鮮有機會瞭解茶文化的內涵。茶與我們生活的關聯到底為何?

  當得知老師為我們安排了這麼一堂可以親身體驗的課程時,心中充滿了歡喜與期盼。終於盼到上課時間了,首先映入接觸到的迎賓場面就讓我深深感動,讓我更想去探索、去欣賞、去親自體驗。

  上課主題是「和韻」。「禮之用 和為貴」,禮貴在和,而茶亦同。我想一杯佳茗的出世,先不說茶葉來源,若泡茶者僅粗糙地丟入熱水中,恐怕也只是平凡的水,反之若茶人與茶合而為一,不只是機械式的動作、手勢,將文化修養昇華成白煙裊裊的水氣,跟壺裡的上等茶葉震盪,產生共鳴,激出封鎖在枝條葉蕊裡的清純,才有可能達到和韻的境界吧!儒家君子也唯有知行合一,才是圓滿協調內在涵養與外在修持的最高呈現,原來飲茶文化與儒家文化是如此緊密結合。

  茶會中文慧老師親自講解示範。老師以「松窗明月夢梅花」這首詩明志。長青的松柏及蘇東坡在赤壁賦中看似有陰晴圓缺,實則不增不減,亙古恆存的明月象徵君子節操;而梅,四君子之首,為人生中追求的理想完美。我很驚訝老師泡茶可以有如此卓越不群、脫俗拔陳的目標。茶可以體現儒家文化,不可言傳,待自己親身體認。

  每位指導老師身上都散發著溫文儒雅又才華橫溢的氣質。文慧老師示範奉茶的禮儀時,再次打動我心。彎下腰九十度敬禮,雙手奉上茶杯,微笑的祝福受茶者舉手投足之間蘊含著柔和操守的禮節,呈現毫無矯飾造作的極致中庸。

  茶人請客喝茶的禮儀中處處代人著想,(擺茶具時先擺茶杯,再擺茶壺,原因是以客為尊。)一心不亂,若心一亂,不是茶湯濺出杯外,就是茶具撞出聲響,唯有平心靜氣一心至誠恭敬,才能趣入人茶合韻。(另一位同學說:老師一勺水、點沖、持壺、一行步、擺手置足宛如古時之美人,又似君子,恭敬又祥和不躁,呈現出一種心的內觀,也是心行合乎禮的表徵。)

  輪到我們上場一顯身手了,依著老師的指導,泡出了幾壺茶,請文慧老師喝了我泡的茶,誰知老師臉上表情揪成一團,旁邊老師解釋:「這是第二泡茶,第一泡是別人泡的。」文慧老師說:「那這泡不能怪你。」看來我和同學的泡茶功夫都得加強了,想不到別人泡過的茶我再泡還會受到影響,那做人處世豈不如此?老師又補充說:「你泡的茶湯很溫柔。」老師說過,一樣的茶葉一樣的茶具,但每個人都會泡出不同的茶湯,老師果然讀得懂茶語。

  茶湯會用盡,盛會終會結束,但祝福與感觸卻會留下。感謝老師們的精心安排,用實際動人的方式,讓我們窺探、體現茶文化難以言喻的精髓,它所呈現的即是儒家追求完美君子德相的不變之志。

  和韻茶會雖暫告終結,我與茶的際會剛拉起序幕,願能接續君子之德千秋萬世,實踐士人高潔情操,饒益群生。

福智之聲第1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