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食代

──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

◆台北採訪組

  溫馨五月天,佛光山人間福報舉辦了首屆的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慈心基金會及台北里仁抱著觀摩的心,各認領一個攤位。博覽會於5月5日在世貿二館熱鬧登場,四天展期湧入約十萬人次的參觀人潮,讓世貿二館幾乎沸騰,反映出越來越多人關心飲食健康,希望得到素食與有機的相關資訊。

  整個活動以「素心素願有機人生」為主題,展區規劃為「素食」、「有機」、「保健」三大主題館,除了向大眾介紹更多元的素食飲食文化,主辦單位也希望藉由博覽會傳達尊重生命、愛護大地的「素心」情懷,並介紹有機食品驗證的正確觀念,以及衛生素食驗證標章的推廣,因此在三樓另闢講座區,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與民眾座談,從各種不同角度來看素食、健康與有機。

  國策顧問柴松林教授在首場座談會提到,肉食為主的飲食文化,是破壞環境的重要因素,因為畜養必須消耗大量資源,現在已經有越多人覺醒,素食人口正逐年增加,點出此次活動的精神,關心健康同時關懷大自然。而台大吳三和教授則將有機農業推向心靈層次,他在「有機農業的禪思想」專題講座中,舉莊子與惠子的一段對話來闡述。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知不知魚之樂,全矣。」

  吳教授解釋,惠子是以科學的角度來觀察魚,而莊子則是從科學涵蓋到生活哲學,進而到宗教層次。他說,如果一味的講求科學,將忽略身邊的人是否快樂,對於所種植的蔬菜是否快樂,當然也不會關心,但事實上蔬菜會反映出來,只是我們沒感覺出來而已。如果我們心量能涵蓋所種的蔬菜,相信蔬菜生命的表現會不一樣的。現場聽眾隨著講者不禁也陷入沉思,想像人與自然和合一體的境界。

  至於素食與健康的關係,台安醫院健康發展部主任章約翰提醒,傳統素食的烹調方式,高油、高溫煎炸,極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反不利於身體健康;梅襄陽醫師則以自身罹癌的經驗現身說法,改變飲食的關鍵,焦點不在於關心「吃」什麼,而是「不要吃」什麼。在投影片中出現一張他面部浮腫的照片,是發現癌症後吃素幾個月的「成果」,與眼前的結實健康判若兩人,聽眾睜大眼睛極欲一探真相。梅醫師強調「吃對食物」對健康的重要,吃素是第一步,此外還要配合四高一低的飲食方向:低蛋白、低油、低糖、低鹽、高纖。

  中華技術大學楊乃彥博士更提到了飲食除了影響健康,也影響情緒,他舉出1978年美國參議院的報告為證:經常亂吃食物的人,60%會有憂鬱症,20%會反社會,另20%會有自殺傾向,可見飲食與身心都息息相關。不同領域各種講題,讓聽眾覺得獲益良多,每場座談都留下提問時間,聽眾發問踴躍,顯見大家對健康十分關注。

  展區方面,協辦之一農委會在有機館主題區,展示十幾年來的推廣有機農業的成果,甚至現場展示草蛉、螳螂等天敵,藉機教導民眾生物防治,並吸引大家對生態環保的關注,了解台灣有機農業的概況,此外還免費提供二十個攤位邀請農友參展。慈心請銀川米、太保米、農林的日月茶場、張恆誠、王有里參加,前兩者是栽培集團,展示資料及經驗、人力都不成問題;但另外三個有機茶的參展單位就沒這麼省事,尤其是張恆誠和王有里正忙著採收春茶,無法全程參與,遑論事前的籌備。

  不過慈心義工和農友向來像一家人互助合作,所以從做海報、拍攝介紹農友的影片到現場的排班解說全包了,四月下旬起一群人忙得轟轟烈烈,畫海報、做文宣、剪輯影帶,在電腦室裡日以繼夜的忙了一週才完成前行籌備。前行時學長特別提醒義工:「參與這樣的活動,不是把它當成額外的事,應該以法人事業對外推展的一部分來看待。要把握真正銷售的東西是理念,不是產品。」里仁的職志工還規劃每人輪值四小時,兩小時在自己的攤位執勤,兩小時去別的攤位觀摩,學學別人如何服務客人。

  義工把握了這樣的精神,穿梭在七個攤位之間,當有民眾駐足時,或利用試吃停留的時間,積極為民眾介紹有機理念及食品添加物的概念;甚至「健康食品好人生」、「邁向健康之路」等文宣品,並不是任意發送,總是要簡介書中的意趣,告訴他怎麼看才交到對方手上,不放過任何播下慈心種子的機會。

  事實上王有里、張恆誠都只來一天,可是攤位中絕無冷場,農友義工一家親,而且農友也相互到隔壁攤位協助解說,因為恢復土地生機是大家共同的心願。攤位中還裝設電視,放映農友的故事,有一位民眾留連在攤位外,義工要為他解說時他僅微笑以對,沒什麼反應,卻非常專注看著電視中張恆誠的故事,看完後主動向義工買了一包有機茶,義工這才發覺他的聽覺有一些障礙,但是可以感受到他被農友的故事感動了,以購買表達支持。

  三大主題館就屬「素食」區最為熱鬧,民眾對於琳瑯滿目的素食產品充滿好奇,試吃攤前經常擠得水洩不通,充分顯現「民以食為天」的實況。吃得健康是人人所求,而健康必須從人推到環境,全面觀顧,主辦單位確實用心從不同的方向,希望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健康理念。然而,從現場的反應與熱絡程度分析,民眾對於食品添加物以及有機的認識仍有待加強,慈心義工互相策勉:「或許我們還可以把這些理念變得更有趣,讓它活潑點,讓它更普及,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福智之聲第1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