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福智新聞
雨都有晴天
◆桃園 錦雲
當師父「三界六道有情護生計畫」推出時,弟子們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承接師長這份悲心大願,基隆支苑試著集合眾力,成立專案推動小組,首先規劃方向,他們選擇「米」做為「代言人」。
所以選中有機「米」,就大環境而言,它的種植面積最大,在當時也面臨滯銷,結合護生計畫及順應每個人緣起,米於是成了基隆支苑流行的搶手貨;就個人家戶的需求而言,「呷飯配菜」本是傳統,「吃米」佔一天飲食量的五成以上,若吃「有機米」等於一天的飲食有五成健康的保證,面對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支苑同修也能算給你看──「不貴!」為什麼?一包有機米比一般米貴七、八十元,若一個月用四包,不過貴二百八十元,不到三百元卻買到全家人健康,很值得!健保卡蓋一格也要一百五十元,少跑兩趟醫院就有了。
整體的有機飲食概念,非三言兩語說的清楚,由簡單的有機米趣入,引發大眾對健康的關注,護生計畫不就在這中間推動了嗎?社會中,善的共業力量不也如此滾動起來?廣論同修實際能承擔法人義工的機會也有限,米帶回去,人人都在做義工,利益廣大群眾時歷事練心、斷過增德;從品嚐有機餐而舉辦「健康講座」,基隆支苑更因此迅速地推動護生計畫,各區公所、各里各村、學校及職團,有他們的講座之外,抓魚賣魚的漁會竟也有他們的身影。
話說福覺班王美華師姐,在漁會服務廿多年,曾有十年時間主辦漁村家政輔導工作,因有良好的互動基礎,本是漁家女的美華師姐,深知漁村殺業重,若能鼓勵村民吃有機米,多一份不殺生的善業,不知有多好,一心想回饋鄉里的她,於是想到漁會的家政班,決定把健康理念介紹給漁村婦女,讓「一家之煮」替家人健康把關之餘,兼造拯救大地生命的善業,當她高興地向上級主管報告,建議舉辦「吃出健康」講座時,主管脫口而出的是:「叫我抓魚的吃素?以後誰來買魚?」推動的第一步就遇到觀念上的障礙,幾經溝通,費盡唇舌說明:「我們是把健康推給大家,不是叫大家不吃肉⋯⋯」面對這般環境,支苑同修不敢掉以輕心,知道要很用心才行。
對生於斯、長於斯的討海人而言,對大海自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河港魚蝦貝類逐漸因污染而死,他們是很有感受的,紫菜、珊瑚礁白熱化、熱帶魚變形⋯⋯他們非常清楚,更是痛心。當提及有機農友對土地的愛護之心,勾起他們對大海的無限情懷;當他們聽到不噴農藥、不灑化肥的有機田使乾淨的水流向大海,也是對海洋的關懷時,此時大家的心其實是相通的,保鄉保土、愛家愛海的理念也一致。在看完華視新聞雜誌的「吃出活力」後,拋出三個思考題:一、問有機是什麼?二、問現代孩子為何比我們沒抵抗力、脾氣又暴躁?三、問一個月多花三百元買全家人健康如何?把焦點拉回「煮」婦們親愛的家人身上,常有較多的共鳴,擔心之餘,「有機米的活力秘密」適時提供了正確方向。
透過實際品嚐有機餐,好不好吃逃不過「煮」婦們敏感的味覺,再誠心誠意送一包一斤重的小包米請他們回家吃,更把師長悲願、農友的堅持、支苑同修供養結緣的發心全帶回去。講座開辦當日,美華師姐念及主管當初非一口答應,必有其顧慮,除了在米食裡下功夫努力持咒外,更隨順其原口味,請漁會廚房阿嫂仍煎兩條魚、滷一鍋肉,依往例端上主管們的餐桌上,不同的是多了份有機餐,當他們品嚐完保有原滋味的疏果及糙米做的紅豆糕、一口飯(米飯拌海苔素鬆)等美味有機菜餚時,一改其對素食不過是醬瓜、青菜的印象,還說:「這麼好吃,下回可以多辦。」
就這樣,來自基隆各地的講座申請不斷湧來,已有三十多場開辦經驗的基隆支苑,從過去每月八百公斤到現在二千多公斤米的需求量,銷售額提高二點六倍。而同修視每場講座如法會般殷重地承辦,雖然也有挫折:要啤酒喝的醉漢鬧場,同修們也處之泰然;有轉身倒飯入海的不相應個案,他們轉化想法:「也是給有情吃,並不違背三界六道護生計畫!」他們深知自己在做什麼,是師父的好弟子,自然遇難不應退,透過向上互動,同行善友的切磋,他們又有力量向前走,順應當地的緣起,為他人長遠的無限生命著想,一次次放掉自我的執著。如今漁會特別成立個窗口,方便大家購買有機食品,漁會主管從不是很樂意舉辦,到肯定讚嘆講座及義工;有消費者反映:她過敏體質的孩子,自從改吃有機食品後,這次換季,孩子身上未見斑點,才多久的時間,就有這樣的轉變?支苑同修的努力值得大家為他們喝采,雨都基隆不再只是雨天,不時也有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