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木麻黃的天空

──吳日輝海岸種樹 重現記憶裡的風華

◆圖 吳日輝、程禮怡提供

水是故鄉甜


吳日輝

  雲林是農業大縣,但面對臺灣海峽的臺西鄉民,卻意外地既不能「靠山吃山」,也不能「靠海吃海」,原因是無山可靠,也無海可討。每年入冬後,在俗稱「海口風」的東北季風肆虐下,大半年時間,只能望洋興嘆。強風唯一帶不走的,就是鹽分特高的海岸大地,而下不了地,更出不了海的臺西人,與天爭、與地爭、與人爭,便成了他們祖祖輩輩的宿命,唯一能與老天抗衡的「經濟作物」,只有強悍如當地民風的木麻黃了。

  望鄉,是正港臺西男兒吳日輝常年謀生於外地後,特別想落葉歸根的主因。但物非人是,小時候到處可見的木麻黃,不敵時代變遷,逐漸被水泥與鋼筋為主的版圖取代。故鄉,竟比他去鄉之日還荒蕪。吳日輝不禁想起國中時,不辭往返六公里之遠,每天騎單車上學。記憶中,樹幹粗大的木麻黃聳列路邊,樹冠相疊,宛如一條條綠色的隧道,為路人提供適切的蔭蔽。尤其夏季,暑氣逼人,一入「隧道」霎時降溫,特別清涼舒適;到了秋冬,狂風驟起,隧道又能降低風的勢頭,行路其中,別有一種被保護的安全感。

 

春風不度玉門關

  吳日輝國中畢業,就步上鄉民前輩出外打拚的後塵,經歷過水電工、房仲業和保險業業務等工作;生活,儘管老了歲月和青春,對故鄉臺西,卻有不改的依戀和感情。有一回返鄉,赫然發現馬路變「寬」了,而他心目中兼具舒適與安全的綠色保護網,卻消失了。望著光禿禿的道路,他錯愕不已:

  「怎麼會這樣?」頓時,彷彿連天空都灰暗起來,心裡異常落寞。

  雖然木麻黃「顏值」不高,無羞花之容、閉月之姿,卻是抗鹽性超強的植物,不論多酷烈的風吹、雨淋、日曬,彎得了它的枝幹而斬不了它的生機,任何告急的綠色前線,都有一種植物負嵎頑抗,它們像戰場的哨兵,拚死守衛大西部沿海地區免於狂風破壞和海浪侵蝕。這是何以四十多年了,木麻黃曾蔚然成林的臺西地區,所以讓吳日輝回憶起來,依舊鮮明如昨的原因。

 

讓海風拂過綠意

  2014年,首次聽說慈心基金會要在臺西海岸種樹的消息,吳日輝簡直不敢相信:「怎麼會有基金會願意到海邊種樹?那是多麼艱鉅的任務啊!」

  不過,這正是他最期待的一刻。第二年他撥空返鄉,想休息身心,恰好雲林沿海廣論班開課,他很歡喜地報了名,且與廣論同學全力參與種樹活動。先是種喬木的種子,期待來年發芽、茁壯。當天的活動結束了,但種子還沒種完;第二天,他獨自一人把剩餘的種子,全部種到地裡;盡心盡力的態度,令主辦人員感動不已,加上他臺西人的背景,於是力邀他加入基金會志工行列;2015年,他決定在家鄉多停留兩年,以更多時間投入海岸種樹計畫。從此,吳日輝每天為「收復河山」而忙,無論寒風烈日都甘之如飴。

  他說:「剛開始種樹,體力上的確有點累,不時腰痠背痛,但奇特的是,無論身體再累,隔天照樣做得起勁。」別人好奇他哪來的能耐,「因為種樹是很好的事!雖然身體疲累,心裡就是不累!」

  一心想重現昔日防風林盛況,人不堪其苦,於他來說,卻是快樂的活水源頭。

 

為伊消得人憔悴

  臺西海岸原用細竹子做的防風籬,經過多年已經脆化。種樹的第一年,連續幾個颱風來襲,防風籬全倒,維修費用堪稱「不菲」。大夥傷腦筋之際,吳日輝卻主動說:

  「我們自己來修。雖然不曾修過圍籬,但想想應該不難吧!」

  於是,動員多位雲林地區廣論同學,一起合作。僅月餘時間,就把倒下的圍籬一一修復,省下為數可觀的費用。不堪修復者,則改用防風網。風起時,防風網恰恰以柔克剛,遇到更強的颱風,則收網或以折半方式屏擋地上物。受風面小,相對減輕損害程度。

  缺乏灌溉用水,是另一項重大考驗,颱風及梅雨季的雨量,不敷小樹苗所需。匯合專家意見,基金會決定以自來水補不足,但接管長達一點二公里,水壓夠嗎?只好把加壓馬達、抽水機都列入採購之列,所幸吳日輝以他水電專業,判斷並證明自來水來源的加壓馬達,已足以送水,不必添購設備。接下來,採用粗或細水管,又是一門學問。多數人認為粗的好,因粗管運送的水多。吳日輝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說:

  「採用細水管,只要少許壓力,就可將水送到遠處,若是粗水管,則需較大壓力,才能送水過去。」這又是一個關鍵而適時的抉擇。

  即便如此,但種下一千棵羅漢松,存活率卻只有一成,經專家檢測土壤,發現部分區域鹽分太高,於是深挖溝、猛灌水,以降低鹽分,讓全區都適合種植。

 

回首來時路

  不到一年時光,荒冷溼地開始冒出綠意,原先僅五十公分的木麻黃樹苗,已長到兩公尺高,都需要抬頭「仰望」了。大家驚呼連連:

  「這真的是我們種的嗎?長得這麼快,我都不認識了!」

  臺西人的吳日輝聽在耳裡,一定特別開心。浩瀚的大海、單調的海岸,經常看他一人巡護這些綠色瑰寶,會不會感到孤獨呢?

  「當我投入這件事時,日常老和尚好像一直在海岸的上空關顧著我,不會孤獨,反而有一種寧靜的感覺。」

  目前臺西海岸已植樹兩萬多棵,包括木麻黃、馬鞍藤、濱刀豆及灌木屬的草海桐、厚葉石斑林、苦苓香等適合海邊多鹽分的植物。吳日輝想起幼時,這塊土地種植很多農作物,例如:地瓜、花生、西瓜、甘蔗等,而且長得很好。

  「這兒可能鹽分較重、水分較少、風較大等,卻讓植物為了生存,發展出更豐富可口的內容,或許環境比較惡劣,生命力卻多一些韌性、抗壓性等。」

  他逐漸體會,沒有所謂「不毛之地」的道理。「會出現不毛之地,是人們對土地不了解。每塊土地都有它的特點,植物也有適地性,只要選對樹種,沒有種不出東西的土地。」如今,春風又綠臺西岸,如果木麻黃再蔚然成林,必能重現他記憶裡曾有的風華!

福智之友第132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