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於 文教殿堂
無限生命的承擔和學習
◆台北 林蓮珠
學《廣論》已經八年了,從最初的懵懂無知、滿心歡喜的想要學佛,以為學佛就是學哲學,所以輕鬆愉快沒有責任;也因為自己喜歡幫助別人,便開始當義工,漸漸的才真正認識師長的恩、團體的功德,原來學佛是要實踐的、要行持的。行持還是在學習,學習怎麼才能讓生命正確離苦得樂。師父就這樣營造了絕佳的保護環境,讓我們在裡面練習,這時候,我才開始珍惜當義工的機會,因為參與的越多,就越能體會師長的恩,越能感受到生命的無限希望和光明,後來我便辭掉工作,全心投入法人事業。
因為我以前是高中老師,所以很自然的就投入文教行列。在我承擔文教的業務當中,有個工作是要提報營隊經驗分享的人才。依慣例,這個工作通常是只要找一些在團體學習比較久的同修,大概了解他們學習成長的經驗,選幾個比較合適的提報上級遴選,然後工作就結束了,這花不了幾天的工夫。第一次提報的時候,我也是依循慣例,如法炮製。等到正式習講時,發現有幾個分享者的內容似乎有點生澀,也感受到他們對內涵還不能掌握的苦,那時候我生起應該多關懷他們的心。
後來,為了培養新人,我除了透過各種管道訪求人才之外,還要聽他們講故事,協助他們做回顧和整理,找出契合營隊主題的內涵。記得有一天,我同時要和大專營、浴佛法會以及生命教育講座三個不同活動的分享者互動,一個接一個,我累得說不出話來,懷疑自己這是何苦來哉!但是看到分享者因為透過互動,終於理出頭緒而放心、快樂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還是要繼續努力。當天到了晚上十點多時,我還在奮鬥,我覺得我的頭都脹起來了,這個時候突然覺得此情、此景好熟悉,我覺得這個工作已經做好久了,不是這輩子,其實過去生我就做過了。
回想起我教書的時候,學生要參加演講比賽,我有責任要幫助他們,可是我自己不但沒演講的經驗,也沒看過別人是怎麼訓練的,所以我偷偷的去了解其他專業老師是怎麼做的,發現他們用的方式我並不相應,我就照我自己的次第土法鍊鋼,雖然很花時間,可是我的學生卻因為這樣有很好的學習和提升,演講的時候也令大眾感動和歡喜,而且都拿到了第一名,當時有很多班的導師都很希望我能訓練他們的學生,其實我真的不知道我為什麼會。
那一天晚上,我再回憶這一段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過去生我就學過了,而且這能力和資糧是會生生相續的,只要有因緣它就會再現起。那時候對「生命是無限的」有了非常立體的感覺,當下內心生起很大的怖畏,覺得今天師父給我這個機會承擔學習,如果我不好好做,內心產生排斥或厭煩的話,我不但積不到資糧,來生我可能連這個學習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我要珍惜和把握。
那麼,我要在這已經感得的學習機會上,再造什麼樣的業,才能感得來生再得到師長攝受的因?我想到造業的中心在意樂。雖然我面對的是這位經驗分享者,而他所要面對的是教師營裡上千個老師,這些老師將要影響的是成千上萬個學生,這些學生再擴展延伸出去,是無邊無量的眾生。我只要關懷眼前的這個人,我就是做師長、佛菩薩利益眾生的事。我很高興,透過師長的事業,我的生命格局可以變得這麼的寬闊。
但是做的過程中,有很多功課要學。而且師父給的功課一次比一次難。記憶中最困難的一次是:有同修推薦一位主任到教師營去分享他們學校推動德育的成果,雖然他學《廣論》不久,但能言善道,台風穩健。我立刻和他聯絡,他很高興有這個承擔的機會。開始互動之後,發現他對主題方向的掌握還須要再努力。我就跟他介紹法人事業,分享我體會到的師長三寶的功德,以及教師營的意義和價值,也隨喜他能夠參與分享的殊勝因緣。
但是,經過好幾次的互動都沒有進展,而我已經把我七年來的所學深入淺出傾囊相授了,我實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教師營又迫在眉睫,這段時間,我天天祈求,滿腦子的都是「師父!我該怎麼幫助他?」到最後一次互動,我請他到學苑來,先喝茶聊天,一個小時後,我看著他,請他再講一次,他竟久久吐不出一句話來,那時我才驚覺他內心是有困難的,於是我就跟他分享李學長教我們講說前的祈求,告訴他也可以這麼做,很有幫助的,他歡喜地像小朋友一樣。當天,透過推薦人,我才知道,原來他學校的德育老師為他們主任的這份殊榮,強力地關懷他,反而給他壓力。那天晚上,我特地買了供品、供香、點燈,啟白師父──這一切的狀況,祈求三寶加持他,也加持我們所有相關的人。
一個星期後,這位主任當著主持人、評審及其他的分享者,口齒清晰、條理分明、扣住主題、暢達無礙地娓娓道出他們學校推動德育的故事,跟先前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這時候我內心十分地激動,因為這一切都是師長三寶的加持。後來,主任小聲地告訴我,他真的每天都祈求。
事過境遷之後,我再細細回顧和反省,原來我都是透過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才不斷生起皈依的心,才能夠在相續之中不斷造善業,我真的非常感恩師父。《前世今生》一書中魏斯醫師問大師:「承擔學習之後的回報是什麼?」大師回答:「還是不斷的承擔和學習。」我也要跟著師父生生世世永恆不斷地承擔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