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1gk-is-656.giflink
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2gk-is-656.giflink
https://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odules/mod_image_show_gk4/cache/slideshow.slideshow3gk-is-656.giflink

關懷人,關懷到受傷

◆新竹增上班 莊浩峰

  我們走大乘增上生道,需要有師長、正法及同行善友。是一群人一起走的,因此和同行之間的和合、互動、關懷、共學都很重要。然而,從我大學時代開始,人際關係就一直是我心中的痛。在一個團體當中,我常是以孤僻分子的型態呈現,不容易與人打成一片。

  讀大學之前,因為生活重心是放在課業及考試,所以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的好壞差異較不明顯。到了大學時期,課外活動及人際往來都較以往更頻繁;這時候,各人的人緣好壞就容易區別出來。班上很多同學都有幾位和他很要好的死黨,我很羨慕他們,很想加入他們的行列,但總是做不到。感覺他們似乎對我保持某個程度的距離,我依舊是形孤影單。當兵時,一位同儕對我說:「你可以得到最差人緣獎」,我聽了雖覺刺耳,但無法否認,他說的很中肯。在就讀研究所及後來到科學園區上班的時期,經常從早到晚埋首在書籍、資料、文獻、實驗機台、量測儀器、電腦等當中,這時心中最在意的是能否得到好的研究成果,而人際關係的經營則是次要的;即使是面對別人時,所談的話題也很多都是和研究、工作有關,有不少人都是採取這樣的生活模式。這樣的環境,使我人緣差的弱點較不凸顯,因此,我當時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已較進步。

  後來,我在法人團體開始擔任義工,護持大專班。其中強調以一群人帶一群人,需要密切的與人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中,我「人緣差」的窘境又頻頻呈現。目前我在大專護持當中,已可算資深,但我和其他較資深的護持老師之間,並沒有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變得更熟悉,反倒是屢次看到一些新進的護持較快融入舊護持的圈子內。眼見新進護持和其他資深護持在較短時間內即成為好朋友,我只有在旁羨慕的份。曾有護持老師問我,在大專班內,有沒有我可以談心事的對象,這真是問到我的痛處,我只能勉強的擠出一、兩位。

  在和大專同學的關係方面,當他們填寫問卷上「最熟悉的老師」這一項時,幾乎都不會提到我。即使有些同學曾和我共同做一件事,但事情完成後,彼此並沒有更熟悉。大專班的休息時間,有時候會看到同學圍繞著其他護持老師以請教問題或報告近況,但這種現象較少發生在我身上。同學的狀況及問題,我常都是聽其他護持老師轉述才知道。我和學生之間似乎是有隔閡。

  於是我開始回想,這幾年上級幹部及法師給過我的教誡,他們都教我要多關懷人,多與人互動。我在概念上也認知此,但實際要做時覺得範圍太廣,找不到著力點。後來藉著準備在行持班報告我的善行實踐的機會,我將自己在與人互動時所可能犯的毛病做了一個反省,並準備在行持班報告時,希求學長的指導。我發現我在聽人講話及對人說話時,都犯了一些過失。

  我在聽人講話時,常會出現三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是別人講話時,我常想著,等一下我要如何講才可表現較好?有時候我會回想自己剛才講話時的情形,因此不會專心聽別人講話。第二種狀況是我會區別講話者的身分,若是師父、法師、學長講的話,我會認為很重要,而較專心聽;其他人講的話,我會認為較不重要,因而較不注意聽。第三種狀況是,當別班(組)老師在報告他們班(組)內的事情時,我會覺得和我們班(組)的關係不大,因此較沒興趣聽。這三種情況都是我常犯的,因此,我在聽人講話的過程中,和別人造了很多違緣。

  針對我聽人講話時的毛病,學長教我要做「代人著想」的善行,要觀待別人講話的緣起。我在和人互動時,本位主義較重。若能學習代人著想,則和不同習性、見解的人之間較能夠和合;一群人能和合,則要建立教法較有希望;教法若能建立,則對成佛有幫助。如此就可將善行和宗旨連結起來。學長也教我要調伏慢心,及思惟「息息相關」。若能調伏慢心,則旁邊同行在講話時,我自然會認真聽,若能思惟觀察「息息相關」,則別班(組)在報告時,我就會注意聽。

  至於我在對人說話時,重心常是擺在:將我想交待的事情傳達完及得到我想知道的訊息。我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對方是有苦樂感受、有活生生的心靈的人。我把旁人看成物體,如同樹木、石頭般,他人往往只是我完成事情的工具。即使我去幫助別人,也都是偏重在把事情處理好,而非關心這個人。針對這部分,學長教我要學習真心關懷人。我們要成佛,就要先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為利有情願成佛,我不把有情當有情看,而將他們看成物體,這種心態會障礙將來發菩提心。以前有人做過實驗,將飯分成三組,第一組被讚美,第二組被謾罵,第三組沒人對它說話。在我原先概念中,認為應是第二組飯會變得最糟,但實驗結果卻顯示第三組飯變得最臭,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後來我才想起以前法師講的話:「愛的相反並非瞋恨,而是疏離、冷漠。」我過去一直認為,自己在團體中很少與人衝突,所以我和同行的關係就算稱不上和合,至少沒造什麼違緣。現在才知道,在和同行相安無事的表相中,其實我造作了很多障礙將來發慈悲心的業。

  學長說到,要做到真心關懷人之前,要先能包容、接納人。而要包容、接納人,須先不對人觀過。當別人造成我苦受時,我心中會抱怨,但外表仍維持紳士的形象,也就是「腹誹」,這是隱性的觀過。這時候,我「和諧」的表皮中所包的是「對立」的骨頭。學長又說,每個人都對我們有功德,如果看不到別人的功德,就該懺悔。所以我該懺悔內心被污垢阻塞,經常看不到別人的功德。

  歸納前面所說,我經常以兩種心態對待人:一是將他當成物體,對他視而不見。二是在心中抱怨,對他「腹誹」。這些心態都會構成我走大乘增上生道的障礙。我發願要學習真心關懷人,儘管這對我是極大的挑戰,但我希望在這條路上,不要因難而退。法師曾對我說:「多關懷人,關懷到你覺得受傷,你就會成長。」這話我不太懂,但我希望有一天能體會到「關懷人,關懷到受傷」的感受。

福智之聲第152期

Back to top
《福智之聲》搬新家囉,內容超精彩,手機、平板都能看得很輕鬆,讀取速度也更快了呢!

邀請您到 http://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bwvoice
閱讀我們最新文章!

或點選您想閱讀的期數,我們將導引您前往該網站:

60期~159期

1996.10~2005.01

160期~230期

2005.03~2017.04

231期~最新

2017.07 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