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生命做最有價值的事

──如證和尚2014新春勉勵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2014年2月24日,如證和尚於開春後第一次來到台北學苑佛堂跟大家見面,其他地區學員則透過視訊恭聆開示。在新一年的開始,和尚帶來上師的教授,鼓勵學員做事遇到困難,不要直接定義為「我不行」,有「困難」是因為資糧不夠,應努力集聚資糧,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最有價值的事──努力聞思佛法,種成佛的因。盧克宙總幹事也期勉大家實踐所學,將「好好學廣論」與「承擔法人事業」做更緊密的結合。
 
  和尚帶來的上師教授,是上師宣講《廣論》修習軌理——總共修法「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這一段的開示。為了讓同學契入法義,和尚一開始以上師教誡的「學法最重要的三個條件:一、正確的發心;二、專心和虔誠;三、重複聽」來引導。
 
  和尚並引上師教誡,重申聽聞動機的重要。上師說,我們處在生死輪轉可怕的瀑流中,雖然死亡還沒有發生,但是一定會發生。如果此生一定有個死亡在等待著我們,那麼對這個有限的生命,我們到底應該做什麼最有用、最不可少的事情?
 
  和尚說,「修習軌理」整講全部圍繞在「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最有價值的事情」。那麼,生命中最有用、最必不可少的事情,到底是哪些?上師說,一定是攸關自他離苦得樂的事情。
 
  為了能夠終極的對老死說「不」,主宰自己生命從生死輪迴裡脫離出來,進而令所有在六道輪迴的如母有情全部都從生死中解脫出來,所以一定要希求成佛。要成佛,一定要聽取成佛的方便,知道它的因。要知道它的因,一定要聽聞,所以我們現在要來研討師父講的《廣論》。
 
 
困難和我不行是兩件事
 
  師父詮釋「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時提到,如果基礎做得好,前一秒修了,後一秒就覺得多了一秒,再下一秒又覺得多一秒,這麼樣的見效法!上師由「基礎」的重要性,進一步談到,大家做事遇到困難、障礙時,常會自我否定,心力提不起,這是因為基礎不夠,資糧不足,並非自己不行。資糧不足,努力集聚資糧、懺悔業障就好了。
 
  上師還說,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沒有用上教典,來針對自己的現行進行調整;而是馬上給自己扣個帽子,說「我不行,我沒能力」,然後就退下來。接著我們可能會另外設一個較低的目標,但是較低的目標,做一做還是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就這樣退、退、退⋯⋯
 
  不斷的自我否定,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一生的意義都否定了,得到人身的意義也都否定了。上師說,修行,一定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突破困難就是了,不要說「我不行」。這個小困難,並不能定義我不行,透過某一件事定義,我們這個人徹底就毀了!
 
  和尚進一步說明,當我們對別人觀過,會不會前一秒修了,下一秒就不觀過,再下一秒就感恩了?不會的話,就是「資糧不夠」。又如打佛七、參加法會,是馬上相應?或覺得是苦刑?觀功念恩觀不起來,想要憶念上師恩德念不起來,希望心情平靜靜不下來,聽法不能專注,全都是因為基礎不夠,所以要先依師父所說,把基礎打好。
 
  和尚說,過去,他的心就像生牛皮,硬梆梆的動不了,因為師父曾說淨罪集資很重要,所以每一次有苦時,他就淨罪集資。諸如掃佛堂或是拜佛、供香、供燈。這樣做了二十幾年,心就比較調得動,這就是師父說的「資糧」。
 
  和尚說,我們設定了境界上的目標,當境界出問題,否定的卻是我們的心。「我不行」代表心的力量,心跟境沒有關係,我們卻容易混在一起。所以與人互動到膠著時,就覺得「我不行了」,不想再找方法,放棄了。
 
  和尚指出,佛法解決的就是這些問題。以應成派無自性道理來說,境是無自性的,既然無自性,總有可以突破的一天。境上面所安立的目標走不過時,不要定義說,我走不過就代表我永遠不行,「困難」和「我不行」是兩件事。
 
  和尚有感而發,他學佛二十幾年,不知不覺從師父、上師身上學到很多轉心方便,讓心比較不會被境界卡死。面對困難時,比較會分析關鍵在哪裡,用什麼方法行得通。這些分析的功夫,都是從聽法得來的。
 
 
對境要有正知見判斷
 
  「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上師特別解釋「所緣」二字,所緣是有簡別的──用善惡來簡別!所以「修」字所簡別出來的所緣是善的;如果是不善的,就叫墮落!
 
  修行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正確判斷?上師說,不要養成遇到麻煩就馬上打擊自己的惡習。為什麼我們會不停的給自己戴一些「自己不能夠修行」、「不能夠成就」的帽子?就是因為沒有正知見,不會判斷此時此刻!所以,數數於善所緣,後面有個「令心安住」──它跑了再把它拉回來,又跑了再拉回來,再跑了再拉,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和尚析釋,最主要是「善」字。面對每個境界要有正知的力量觀察善惡,否則就在癡相當中。一旦隨順自己的感覺,不辨善惡,很可能在貪或瞋的惡法中,所以要數數觀察自己是不是在善當中,這是從三惡趣轉變成人道的關鍵。
 
  和尚說,第一個修的是簡別,要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所以要先學教理;第二步,發現現在的心是惡的,例如,對不該瞋的對象生起瞋心,不該貪的對象生起貪心,此時,不能馬上打擊自己,給自己戴一個帽子說:「我不能修行!」而是要讓自己的心變到善的所緣,並讓它繼續保持,一跑掉就拉回來。總之,第一、要簡別善惡;第二、發現是惡,要設法變到善;第三、善的要維持,跑掉就拉回來。
 
  和尚同時引導大家認識上師提出的另一種簡別。上師說,如果我們由於自己的苦受所障蔽,於是對善惡分不清楚了,就盲目的判斷——因為我現在有苦受,所以就是在種苦因,苦受生起,我的生命就是苦!
 
  和尚說,這種盲目的簡別,我們都會有,例如在法人跟別人處得不好,很苦,會不會覺得都在造惡業?我很苦,不一定代表我會造惡業。苦受跟苦因,不一定相等。有時有苦受,也會造惡業;有時忍耐苦受的過程,可能是善業。
 
  你很努力在苦受過程中造善業,是一個善的力量,兩者不同,要簡擇。如果不簡擇,會因為很苦,把所做一切的善都否定掉了。在苦樂中都要簡別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否則會把不該破的破掉,該破的沒破掉。
 
  和尚說,我們最常出現的,是自己在造惡的時候不曉得,內心已經陷入癡呆時也不曉得,這就是判斷力消失的時候。所以上師說,如果只在內心中感覺強烈的歡喜,或者強烈的瞋惱心,沒有其他的東西,這種狀態就是對自己所貪、所瞋的境,判斷力已經消失的時候。因為平常沒什麼準備,所以,無始劫來的習氣,就是順著感受,看到好的東西,馬上緣過去;看到不對自己的心,就開始排斥,完全沒有一個慧力的抉擇,完全沒有正知了。
 
  和尚說,上師前後用三個名詞──判斷力、慧力、正知正念力,來教我們「將護修習」的方法。當我們失去慧力抉擇時,比如說,應該恭敬的業,不但沒有恭敬,心裡還特別排斥,又不去對治,這是非常危險的生命狀態──自己毀滅自己的快樂,像消滅仇人一樣!就是這樣的現行,讓我們一刻不停奔赴過去,來生的惡趣就是這樣造就的!下地獄是怎麼來的?就是這種現行中毫不覺察、毫不慚愧,不生起力量去扼止它,由著它,像瀑布的流水一樣,奔到可怕的深淵去,還完全沒有任何的危機感,甚至自得其樂!
 
  和尚認為,即使是平時,簡擇善惡的這把尺,在《廣論》「四力懺悔」有兩個簡擇標準,一個是皈依,一個是菩提心。如果內心沒有善惡簡擇的話,很容易在過程中毀樂如滅仇。
 
  和尚憶及師父訓示:「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倖行;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偶爾說錯話、做錯事,並可得到好處,還因此沾沾自喜,不知修改,這是最不幸的事;和尚說,做壞事馬上被抓到,這是佛菩薩在保護。
 
 
不要隨著感覺走
 
  慧力簡擇如此重要,偏偏我們老是隨著感覺走。上師說,所貪的境、所瞋的境,都會威脅戒律的。只要沒有把戒律護好,來世就沒有人身;沒有人身,還有什麼快樂?所以說想得到快樂,從哪裡入手?──保住人身!如果認為先滿足感官的快樂,人生才快樂的話,你往下理路再推幾步,就知道沿著這種人生哲學生存到最後,你連孝順父母都沒有辦法孝順了,因為孝順老人也有一些受苦的地方,那就什麼善行都不用做了,就也不用父母、師長,也不用三寶,只有自己,只要滿足自己就可以了。
 
  和尚指出,上師幫我們在「感覺」跟「慧力」做簡別,不管生起貪或瞋的境界,有一種感覺會生起,其實我們的心,是不準確的;但是我們會覺得——我的心就是量則。
 
  上師告訴我們,不要隨著感覺走。感覺現起,一定要用慧力簡別善惡,否則,隨著感覺走,只有一條路——把你帶到三惡趣去。比如你在法人很苦,看到每一個人都不對勁,覺得那個人負了我,那個人傷害我,那個人在耍權謀,請問是你的心出問題,還是別人出問題?
 
  簡擇最好的方法是用師父、上師的法。和尚以自己為例,以前遇到很多境界、很多人,有時會覺得某些人看起來很不好溝通。但上師說,把周圍的人安立成善良的人比較吉祥。這時他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有一個正確如理的安立——是上師看得準,還是自己看得準?如果安立周圍的人都是毒蛇猛獸,那麼,他們都是師父的弟子,難道自己看得比師父準?
 
  若能不斷如理簡別,簡別的次數愈多,轉心的經驗愈多,會愈來愈看清是自己的感覺有問題,下次這種感覺再出來時,會比較清楚、冷靜。所以為什麼要跟隨善知識聞法、讀經論的原因也在這裡。不依善知識聞法,不讀經論,不會了解自己。
 
 
這個修行人就是我
 
  上師問,「所言修者」,這個修者是誰?上師說,「我」就是要於善所緣數數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的這個人!就是透過傑仁波切這一行字的引導,我將脫離惡趣輪迴,我將成為聖者,我將躋身於佛菩薩的行列。我們一定要對經典上的這一行字生起這樣的信心,一定要執持它、修行它,完成佛菩薩對自己的期許。
 
  上師也解釋說,令心安住的「令」字,具有某種威嚴性、強迫性以及鎮壓性,就是強迫我們的心要這樣的修行,要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樣去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和尚說,上師最後策勉我們,一定要記得這個「所言修者」就是我,我就是宗大師這一行字的所化機。宗大師在《廣論》上對我們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對我們生命現狀的吶喊:醒醒吧!開始修行吧!
 
  所以上師說的每一句話,都在針對我說。我想不想實踐佛法?想實踐佛法,就從現在開始。把這幾行字執持在心,可不可以引導修行呢?絕對可以的!可不可以讓你從現在的困境中脫離呢?是可以的!關鍵在於你要不要做,你是不是這句話的真實受用者、行持者!
 
 
總幹事勉勵
  學廣論與法人事業結合
 
  盧總幹事也在新年開始送給大家祝福。他說,師父創辦福智「法人」事業,乃是一群與「法」相應之「人」,於現實世間中成辦種種利他方便,並藉由種種事相練習對境用法,累積善淨之「業」,作為增上生福智資糧。總幹事強調,師父說學了《廣論》後需透由法人事業的承擔,淨罪集資、歷事練心及敬業樂群,累積廣大資糧。師父每次也都非常感恩及讚嘆、隨喜弟子們這麼認真的承擔法人事業。
 
  總幹事期勉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能夠真正將所學實踐,必須將「好好學廣論」與「承擔法人事業」做更緊密的結合,這也是師父創辦法人事業的真正意趣,並給在家居士唯一能依法走上去的一條增上生道。
 
  總幹事提到去年底向上師請益,關於在法人事業中如何好好學《廣論》、認真學《廣論》、歡喜學《廣論》,上師說明:一個想學好《廣論》、認真學《廣論》的人,他也會很認真的做其他事,他是為了究竟利益廣大眾生去學《廣論》的。上師說,當我們在做法人事業時,就是在供養三寶,供養三寶一定不能馬馬虎虎。所以好好的聞思、好好的學《廣論》,不僅包含《廣論》、宗大師及師父告訴我們的這些內容,且了解這些內涵後,知道怎麼樣供養三寶,在為聖教付出時,該怎麼樣用一種很恭敬虔誠的心去做。所以好好學《廣論》,便是將聞思學到的道理,真正在法人事業實踐,上師提出了「比翼雙飛」這樣的一個概念。
 
  總幹事勉勵大家,在一個新的年度首次相聚一堂,希望大家都能正確的觀待及實踐上師的期許──好好學《廣論》,不僅認真學習《廣論》、聽聞師父開示音檔,更將所學內容真實的在法人事業實踐,依此淨罪集資,真正供養、承事三寶。

福智之聲第2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