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集-第207期

◆摘自日常師父開示  
廣論錄音帶第六十四卷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莫論徒具形式 應勵力修
 
  不定受就是你不修對治,也不一定感果。關於這個定受、不定受,感果、不感果,雖然我們並沒有正確的了解,但是我們必定要馬上開始懺悔,原因是如果說你不努力懺悔,心裡邊一直在這種煩惱的現行當中的話,它那深細的佛法你進不去的,這個是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儘管你不一定懂,馬上遠離,然後呢跟著師父身邊,聽他好好的念佛拜佛,從早晚課開始,每一樣東西都是最好的。只可惜的是我們現在不懂,乃至於我們說現在這樣的早晚課徒具形式,不如不要!現在我們了解了,幸好現在還有這個形式,因為還有這個形式,至少有機會的時候,會告訴你這個形式所具的內涵是什麼?你了解了,形式已經有了,然後內涵一用馬上對。你一旦把那形式掃除掉了,那完了,從此以後佛法就完了。
 
  想到這裡,不管是在任何情況之下,你還是會對最起碼的形相,產生無比的尊重,無比的恭敬。同時你這個概念認識了以後,要持戒就來得容易多了,戒經上面說不要說四眾過,不要隨便說別人,我們總覺得這個人好像滿身是罪,你怎麼不說他呢?他就有絕大的功德,就有絕大的功德。而且你也了解了你真正所要的,你要你的功德對不對?現在他破戒下地獄,結果呢他就把那個三寶的形相撐起來,讓你有機會見到,有機會隨喜,有機會讚嘆,乃至於讓你有機會啟發悲心去救度他,他不是你成佛的資糧嗎?你不感激他可能嗎?所以你了解的愈多,問題愈簡單,持戒是愈容易,然後罪障淨除功德增長。
 
 
由悔及防護 能傷損異熟 
 
  經過懺悔或防護,這樣努力以後,使能感異熟業的這個種子,雖然遇到緣,它也不會感發異熟的果。關於這個很容易懂,我們馬上可以感受得到,平常你歡喜它的,一開始時你為什麼歡喜它?通常有幾種原因,就是你有機會碰到了吃,吃過了這個滿好吃;也許不一定好吃,你天天吃,天天吃,吃慣了以後,到那時候你就覺得這東西少不掉,我們有太多這個嗜好,是不是這樣?你只要慢慢、慢慢的養成了習慣,到那時候你就少不掉它。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習慣,到那時候自然而然這個習慣是你種下去的業因,這個業因到時候感得那個果。像看報紙,你每天這樣做,到了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跑到門口去看,報紙來了沒有?還沒來,這個報紙還沒看,你就會覺得坐立不安。怎麼對治呢?你曉得這個東西對我們這麼大的害處,然後呢?雖然你曉得了害處,但是習慣還在,於是你用其他的方式去對治它,這個對治有它種種的方法,比如誦經甚深經典、觀罪性空,種種的念誦。
 
  平常的話,你要不訂報紙,過了一些時候你就忘掉了,可是一旦看見了報紙,你拿起來說不定一坐坐了一個鐘頭、兩個鐘頭,你也忘記掉了。我自己也有這種經驗。那時候我跟著法師住在山裡,那個地方完全沒有報紙,後來很久也不看報紙,我自己覺得不看報紙滿好,結果一旦跑到外面,看見報紙,拿起來,看了個起勁,就是這樣。怎麼弄就是拿不掉它,怎麼弄拿不掉它!後來慢慢的由於本論告訴我們,了解了,原來真正的問題,就是一定要正確的見到了這個東西的過患;以前是見到它的好處,實際上我們真的見到它的好處?不是,是習慣養成對它的愛好,所以是很難改的,你真正要對治它,唯一的辦法,一定要見到它的害處。
 
 
如理懺悔 拔除惡業根本 
 
  「由無緣合,時亦遷謝」,這個話怎麼講呢?它分幾部份,異熟等流是你自己身心上頭的,這個士用果是外面境界上的,當你造任何一個業的時候,經過了懺悔,或者三樣東西同時淨除,或者最主要的呢就是裡面的等流,那是一定把它淨除的。以前的等流是什麼?你造的業。現在我懊悔,我怎麼這樣錯啊!所以當這一件事情現起來的時候,你以前歡喜的那個心,現在變成厭惡的心,對不對?所以境界現起的時候,你厭惡它了,當然排斥它了。
 
  感果的時候,這個外緣雖然現起,但是你排斥了,那個外緣碰不上,就像說我今年種稻子,結了果,然後收下來了以後,到了明年春天下雨了、出太陽了,那個稻就長出來了。外面這個雨跟太陽,叫外緣。現在我們不妨歸入增上果當中,那麼種子本身就是等流、異熟,現在經過我懺悔把那個種子弄壞了,弄壞了以後,儘管曬太陽、泡水它也長不出來,再過一些時候太陽也沒有,水也沒有了,它當然永遠沒機會了。所以說「時亦遷謝」,時間它也變掉了。既然如此的話,是不是不會感果了?所以「豈非從其根本拔除」,這個理路這麼清楚。
 
  現在我完全明白了,所以以後碰到這種情況,人家問懺悔了以後能不能淨除?你怎麼回答他?你不要先問能不能,你先要了解你如何懺悔,懂不懂?你把造罪的原因是什麼,懺悔的方式是什麼,說得清清楚楚,那不必解答。你做對了,絕對!做不對,儘管你叩頭,頭顱磕破沒有用,就這樣。那麼既然懺悔是如此,積累的功德,當然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到了這個地方才曉得修行原來是這樣的。
 
福智之聲第2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