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麻辣鍋

何 畢


婚前我是個思想前衛、作風強悍的女性,沒想到一時被「愛」沖昏了頭〈現在該說是隨業流轉吧〉,竟然嫁入了一個十口的大家庭,家庭成員包括了中年守寡的婆婆、大伯、大嫂,他們的兩個孩子,還有三個未出嫁年齡卻比我大的姑姑。我的婚姻生活簡直跌破所有同學的眼鏡,甚至現在還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姑與我同住,這讓許多曾經認識我的人覺得不可思議呢!

提起我的婆婆,不免要豎起大拇指,她真是個偉大的母親,一手拉拔七個子女長大成人。她對子女的愛可以說是「溺愛」,只要孩子們都在她的跟前,她可以一個人無怨無悔的做家事,提供給孩子最好的享受。即使大家都是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了,婆婆仍然把我們當作「小孩」,對媳婦也一視同仁,從不會開口要求我們做任何事。

初嫁時非常不習慣,也不好意思和我的姑嫂一樣「輕鬆」,於是大多會主動幫忙家務。做久了,自己也覺得委屈,幾次試著和大家一起翹腳看電視,「自責」的痛苦卻遠勝於看電視的歡樂,於是我強迫自己走入廚房,成為婆婆的第一助理。每天早上我們兩個女人要打理七個便當,晚上因為我當老師最早下班,自然晚餐也少不了。一直做了半年,因為懷孕的不舒適,做便當的工作才由我先生接手,這時婆婆也因為捨不得兒子一早就在廚房打轉,終於改變我們家早上做便當的習慣。

大家庭裡家務沒有分工並沒有帶給我太大的不悅,因為婆婆總是以身作則,早起遲睡。當我心情欠佳時,婆婆總把我當成「一國」的安慰我:「有『量』才有『福』,多做些沒關係,誰叫我們欠了姓『邱』的債,才嫁到他們家來!」想來婆婆是以「布施」「了業」的心在為這個家服務吧!

然而剛開始我可一點都沒有看到「福」,只看到因為自己沒有堅持自組小家庭的「禍」。特別是到了晚上,連婆婆也在休息聊天了,我卻還有一項工作,就是幫一、二年級的小姪子檢查功課,全家人都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我是「老師」嘛!每每聽到客廳傳來我大伯、大嫂的笑聲時,我簡直快「氣炸了」,寫ㄅㄆㄇ哪家父母不會看啊?早上幫他們帶便當已經夠委屈的,晚上還要當家教!結婚的前兩年,最大的痛苦就是這段時間,我不斷的在心裡吶喊著:我要搬出去!我要搬出去!

終於存夠了頭期款,機會也來了。有一天晚上,我好不容易打理好自己的孩子,可以上桌吃飯,這時大家都吃過了,桌上的菜也被一掃而空,剩下兩樣要帶便當的菜,但大嫂說:「這是要給孩子帶便當的,不可以吃!」餐桌上只有我端著一碗白飯,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嘩」的掉了下來,一口氣無法嚥下,哭著跑回了房間。現在我也許可以體諒大嫂愛子心切,深怕我吃了她孩子的便當菜,也了解業未造不遇的道理,想來是利器之輪回到自己的身上了。然而有十幾年時間我一想起這一幕仍忍不住要落淚不已,自己娘家雖窮,卻也是爸媽的心頭肉呀!何曾受過如此的屈辱呢!於是第二天我就積極的找房子、買房子準備搬家了。

原以為這下可以過小家庭的生活,沒想到,大嫂先表示不願與婆婆、姑姑同住。我瞧見婆婆靜坐客廳一角,眼底流露著多少無奈落寞、不受歡迎的複雜情緒,我內心理智與情感交戰著,我能棄婆婆於不顧嗎?換成是我千辛萬苦拉拔孩子長大,老年卻受到媳婦的嫌棄,情何以堪呢?於是我什麼也沒說,帶著婆婆、三個小姑,加上祖先的牌位〈台灣人的習俗祖先牌位多半留給長子,而我先生是小兒子〉,擠進三十幾坪的小公寓。

也許是回報我的接納吧!搬家以後婆婆替我承擔了幾乎所有的家事,讓我全無後顧之憂,我的工作就是教好學生、教好孩子,還有幫忙賺錢付貸款。每當學生家長稱讚我以校為家時,我總是告訴他們:「別謝我,要謝的是我婆婆,因為她讓我可以全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十多年來有人問婆婆,我們之間的相處之道,婆婆總是說:「沒什麼,互相忍耐罷了。」說真的,婆婆的確是忍耐我很多很多吧!

相處過程中難免有些同事好心的提醒:「現在妳不好好的和妳大嫂分清楚奉養婆婆的方法,將來婆婆、姑姑老了,妳就慘了。」我只是淡然回答:「命運的事誰知道?說不定先倒的是我,反而是他們來照顧我呢!」果真婆婆從發病到往生前後一個月,一天也沒麻煩我。婆婆發病前幾天,我們婆媳倆聊天,提到家中近年來的挫折波動,她語重心長的說:「唉!這輩子欠姓邱的欠不夠,抓妳來逗。」〈台語〉我們倆執手相看,淚眼對淚眼,算是對這世的婆媳緣做了真情的告白與道別吧!

一直很懺悔自己不是個好媳婦,未盡到一點孝道,婆婆就往生了。不過她也留下了一個機會給我,家裡目前還有一位五十幾歲的姑姑與我同住,她是婆婆生前最放心不下的人,兄弟姐妹都說會好好照顧她,可是婆婆的喪事辦完,大家都回自己的家了。

跟大姑同住,對我是很大的考驗。以前婆婆在世,沒有感覺,什麼事婆婆都做了,不會麻煩我,現在問題就一一浮現了。婆婆的往生,其實對我大姑的打擊很大,她一直是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一下子靠山倒了,她幾乎無法獨立。五十多歲的人學獨立生活,對她、對我們都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呢!

婆婆往生後,家事自然由我接手,有時候,我晚下班,總希望姑姑能先洗米煮飯,結果一回到家,她竟然告訴我:「我沒飯吃啊?」心想:「妳不會先煮嗎?」內心實在是充滿了瞋恨,接下來可想而知,我是衝進廚房,鍋碗、瓢盆齊飛,她是繼續翹腳看電視。家裡沒米、沒衛生紙了,她就像個小孩:「沒米了、沒衛生紙了!」每次她一提這些,我總氣得在心裡偷罵道:「樓下雜貨店多的是,妳不會去買啊?」可是我還是說不出口,只能臭著一張臉強忍,婆婆往生的第一年我嘗到了「互相忍耐」的深義啊!

這一兩年很幸運的學習了佛法,又開始在學校推展德育,總算有了轉變的機會。一方面我要求學生寫善行記錄,自己也跟著寫,卻常常發現無「善」可記,現在對大姑做的事,反而成為可以寫的材料了。以前我最受不了的是打開洗衣機發現已有一大堆她的髒衣服,要是在娘家,大概早把這一堆髒衣服拿出來丟到一旁去,現在稍稍可以忍受。有時候想到婆婆十幾年來為我做的家事實在是遠超過洗這些髒衣服,就算這是我對她的回報與感恩吧!想到這些,做起來歡喜些;更多時候,我還是會不怎麼開心,這時靠的就是「善行記錄」的法寶了,每掛一件衣服,我就數著「一件善事」「兩件善事」「三件善事」……數著數著自己都笑起來了,想到學生為了要寫善行而去行善的情狀,自己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

雖然自己勉而行之很辛苦,大姑學習獨立的過程,其實比我更苦,她也努力的學習著幫忙,只是年紀大了,學起來實在是有困難。今年的中元節,剛好有德育教師研習,我要當義工,不能回家拜拜,她請假在家,我想把責任交給她,先生非常反對,深怕她搞砸,我告訴先生無論如何要給她學習成長的機會,即使弄糟了也沒關係。於是前一天我就陪她寫菜單、工作流程,並貼在冰箱上。

中元節那天我忙到很晚才回家,一到家,廚房裡好幾鍋的菜丟在那裡〈大姑尚不懂分量拿捏〉,冰箱黑漆漆的。大姑像個怕挨罵的孩子,無限委屈的告訴我,她不小心把冰箱的燈打壞了,我很慚愧我當時只是想著冰箱的燈怎麼辦?去哪兒買?菜太多怎麼辦?吃不完要倒掉?我沒想到她這時最需要的是讚美、鼓勵和安慰。大姑讓我看到了自己不懂得關懷別人、體貼別人、自私自利的脾性,她真是最好的一面鏡子。

一直以來,家中的排行〈老大〉,工作的職業,加重了處處自以為是,不懂得體恤別人的習氣,現在家裡就有一位「老師」,讓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問題。特別是打開洗衣機看到一堆髒衣服的剎那,自己的念頭是什麼?是生氣?是不悅?是無動於衷?還是滿心歡喜?今天得了幾分真是再清楚不過了。現在我仍然常常不及格,只有到了晚上寫善行記錄時,才知道檢討改進。盼望透過大姑這位生活導師,讓我學會對三寶的一切安排充滿感恩,對師長的教誡努力奉行,對同行、對親人遇到困境時多多給予體諒與包容。

回章節目錄

回本書目錄

回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