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科 技 戰 爭——環境的浩劫

桃園 德志整理

  高科技戰爭模式,表面上比傳統戰爭「文明」,但對地球環境與生態破壞卻比傳統戰爭要「野蠻」數百倍;波斯灣及巴爾幹半島兩次戰爭,均是以美國為首的軍事大國對抗另一方的戰爭;符合速戰速決、減少人員傷亡的高科技戰爭原則。但對此應該慶幸嗎?誰在承受高科技戰爭所帶來的浩劫呢?

  巴爾幹半島戰爭,北約組織採取密集轟炸煉油廠、化學工廠、汽油儲存槽的方式來摧毀南斯拉夫的軍事力量。戰斧巡弋飛彈的破壞力及含有輻射的炸藥更對土地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患。以每一枚一千磅的飛彈爆炸產生高達華氏五千四百度的高溫計算,可使任何動、植物滅絕;對土壤底層也造成莫大的破壞。專家指出,該區地力完全恢復得花上一五○○年至一七○○年的時間;而含有衰減鈾成份的飛彈爆炸後,所釋放出放射線半衰期相當長,停留在地表的時間相對增加;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遭到轟炸後被釋放進空氣、水及土壤中,根據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基金(WWF)的資料顯示,此戰爭中,至少有重金屬汞、戴奧辛、多氯聯苯、乙烯基氯化物單體等劇毒物質侵入東歐的河川。轟炸過的地區,出現肺癌、腎臟癌及肝癌增加的現象;而烽火在該地區持續燃燒數天的時間,已釋三公噸腐蝕性碳酸鈉、一四○○公噸乙烯聚氯化物、八○○公噸碳氯物及一二○○公噸有毒且具爆炸及致癌性的乙烯基氯化物。不只南斯拉夫籠罩在厚重陰霾有毒的烏雲中,東至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與烏克蘭均遭波及。雨後油污及有毒物質便降落至地表及河川。保加利亞當局宣稱,其威丁地區出現一片綿延五英里長、一三○○英尺寬的光亮油汙。羅馬尼亞當局也指出,該國與南斯拉夫鄰接的多瑙河水中重金屬成份已至警戒線的程度。

  波灣戰爭對伊拉克轟炸數天後,伊拉克以環境為代價,打開科威特的油槽閘門洩放大量原油汙染紅海。美國為了避免原油繼續流入海域而摧毀科威特海岸的輸油管路,但還是無法阻止原油繼續外流,又造成科威特境內儲油設施油料外洩。美國國會資料顯示,戰爭原油外洩至紅海的數量約在四百萬桶至六百萬桶之譜,並已流至沙烏地阿拉伯北部海岸,破壞當地脆弱的潮間帶及紅樹林生態。

  如今,不管是人類或野生動物,都因高科技戰爭所帶來的環境浩劫,面臨生存處境的嚴酷威脅。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波斯灣戰爭,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