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了自己!

◆高雄 鄭琇璘

  從小我就志願當老師,大學畢業後努力了十年才得到正式教職。我用很珍惜的心做事、教學,卻因為自己的錯誤見解與方法,成為一個每天怨、每天怨的痛苦老師,直到……接受同事邀約,我參加了福智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教師生命成長營」,在營隊裡獲得溫暖、無私的關懷,我想到了我的初衷──當個好老師!

  為了把心中美好的理念和理想傳遞給學生,我覺得必須當導師才好實現,於是定下「下學期要當導師」的目標,希望能一步一步引導孩子踏向美好的未來!

發心與目標的距離

  如願當上導師後,我興奮地想著,孩子們一定可以在我的「揉捏之下」,成為懂得感恩、知所進退的好孩子……

  國一新生訓練第一天,看到班上的孩子,我心中五味雜陳!班上有中度學習障礙、學習意願極為低落、邊緣性人格、隱性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家庭功能失調……孩子們一次一次給足了我許多歷事練心的機會,其中給我最大學習、最多提升的是瑄瑄。

  單親的瑄瑄把我當成大姊姊,常跟我說她的心事,也主動幫我慶生。但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她的交友日趨複雜,行為舉止出現偏差,我開始管她的服儀、行為、朋友,管她的一切一切,我以為這樣是為她好,也為所有同學好。她卻開始排斥我、嗆我,聯合同學抵制我、攻擊我,甚至在網路上罵我……導致班上一團亂,許多同學因此想轉學、轉班。我又慌、又亂,不知道夢想中那美好的班級哪裡去了?

  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半夜驚醒,從五點、四點到三點……醒來後腦中浮現的都是班上的問題,胸口像被大石塊沉沉地壓住般喘不過氣來,感覺自己快成為精神病患了,只好求助心理醫師,但問題依舊在。

  在福智教師聯誼會的定期共學中,感受到同行的溫暖,忍不住拋出自己的問題。許多老師立即給予支持與鼓勵,他們提醒我,要找對方法才能對症下藥,並建議我一定要認真研閱師長的「關愛教育」理念。

  原來,發心與目標之間,需要正確的理念與方法,否則很難完成理想!

用關愛收服一顆心

  當晚,我拿出「關愛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營」的筆記,讀著、讀著,讀到「避免一直要求學生,師生會變成對立。」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管手管腳,是瑄瑄愈離愈遠的主要原因。師長告訴我們:「走進任何一個人的心,必須懷著謙卑的心,不謙虛的話就讀不懂,要非常小心、仔細地閱讀,才能夠讀懂。」

  我想用「關愛教育」把我、瑄瑄,還有班上學生一起救回來!

  當我生起真正想幫助瑄瑄的心時,才體會到單親的她多麼期待一個完整的家,有爸爸、媽媽、哥哥、弟弟,才和媽媽有很大的衝突,而我卻沒有看到她內心的苦。

  二年級下學期,瑄瑄仍拒絕和我溝通,交友也更為複雜,跟媽媽的關係更是一天比一天惡劣,和班上同學也起了衝突,於是,她中輟了、也離家了。在外這段期間,我們能想到的、極惡劣的狀況她都遇到了。我用盡心思每天每天給她送祝福,也試著透過臉書和她連絡,終於收到她的訊息:「我會回去考試,我好想妳!」這一刻我突然感覺到她的心有多苦、多無助、多希望有個人可以依靠。我告訴她:「就回來吧!」但她沒回來。

  我持續等待、關懷,等待、關懷……

  一天晚上,接到輔導老師打來的電話,說瑄瑄想見我,要我去警察局,我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記起她曾寫訊息告訴我:「我好累,好想可以倒在妳的懷裡哭。」見她蜷縮在警局一角,我什麼話也沒說,走上前把她抱在懷裡,讓她盡情地哭。她哭了好久、好久,抽搐著寫了張紙條給我:「對不起,也謝謝妳,謝謝妳的是,妳來只是抱抱我,沒有罵我;對不起的是,我讓妳失望了!」

其實學生教育了我

  過了一段無法跟她碰面的時間,卻收到她的三封信,寫著:「妳不只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家人。」這不正是我的師長在關愛教育中,對我們的期許嗎:「當孩子的友伴、知己、父母、傾聽者、柺杖……」此刻,我突然覺得我總算能報答師恩了!我做到了!

  瑄瑄要的不就只是一份關愛嗎?而這也是我生命中最想要的東西。

  這些年來,我不斷重複著同一件事──努力付出;希望被愛、被肯定;希望破滅、受傷……原來,不是我幫了瑄瑄,而是她幫我找到了自己。我終於了解到,要得到一份真正的關愛,得先付出自己的關心。

  現在的我面對問題,會去檢視自己的心,會努力拿掉那個總希望別人成為我想要的樣子的心,而是切切實實地去關懷他們的生命。我了解到,改變別人太難,改變自己才是坦然,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

  六月,這班學生畢業了,畢業典禮那天,大家在教室裡哭成一團,我知道那是捨不下彼此那份真誠的愛。他們對我說:「老師,雖然妳擁有我們這麼多人的愛,但還是找個人嫁了吧!」謝師宴那晚,所有孩子衝上台抱著我,他們哭了,但我的心笑了,那時的我真的好感恩、好感恩,感恩這群孩子教會我「如何付出和擁有真正的愛」!現在想到他們就覺得好幸福,即使畢業了,我們的善緣還能繼續。

  如今的我已能確定,教師真的是一份志業──我從師長那裡得到滿滿的關愛,然後用我的生命、我的體會,實實在在地傳遞給我的學生;而他們也用這一份關愛回饋給我、回饋給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