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 心靈高湯
──福智高中 科展佳作外的收穫

◆園區採訪組

  馬鈴薯,曾經在中古時代被認為是有毒的食物,現在卻是許多國家的主要糧食──全球第三大重要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屬於塊莖植物的馬鈴薯,是養生者心中具神奇療效的保健食品;是家庭主婦手上的好食材;是小朋友嘴裡香酥可口的黃金薯條、洋芋片;是一群福智高中二年級女生的「心靈高湯」……

  福智高中為了促進和中興大學農業相關領域(兩校曾於二○○九年簽訂策略聯盟合作計畫)的資源共享,進而啟發學生對於有機農業的認識與好樂心,培育未來有機農業人才,並培養學生善用時間、團隊合作、惜福習勞的能力,於二○一二年十一月初,進行長達三個月的「提高馬鈴薯產量之新技術」實驗。有十四位高二女生參與了這項以覆蓋稻草方式種植馬鈴薯的研究,並獲得五十三屆高級中學第四區科展佳作,但她們真正的收穫在物質之外!

汗滴禾下土 初體驗

  以覆蓋稻草方式種植馬鈴薯,是麻園有機農場柯力誌老師試種三年、不斷改進後的亮麗成果。他說:「這種方式又叫『懶人種植法』,省時又省力,且可保護環境。」引發同學的好樂心,雖然每週只能利用「習勞時間」來種植,依然全力以赴。

  雖然是懶人種植法,對沒經驗、體力不夠的學生而言仍是一大挑戰──因為要將馬鈴薯的芽塊種在土壤下十公分的地方,必須用拇指一直往下壓,弄得手很痠、身體累,而覆蓋稻草讓手很癢……但是這個實驗可促進有機事業推展,且種植方式需要大量稻草,就不會因燒稻草傷及其他生命,也不致污染空氣,並可資源再利用等諸多好處,因此身體上的不適都沒讓同學退失歡喜心,而是無論如何都堅持做下去。

  許珮綾雙臂抱起比自己身形還大的乾稻草,直衝自己的畦,來來回回好幾趟,深深體會「汗滴禾下土」的辛苦,陽光再烈,笑容依舊綻放。一堆堆的稻草鋪在畦上,盧世敏心想:「不過是鋪稻草,有什麼難!」看似容易的事卻花了一下午,腰都快伸不直了,抬頭看豔陽已成餘暉,第一次對農友的辛苦有所體會。

  有一次,一隻頑皮的小狗把鋪好的稻草弄亂,大家又得花許多時間重鋪,蕭家萸竟有意外的發現:「原來,小狗讓我們把第一次沒鬆好的稻草鬆好,以免馬鈴薯卡芽,也看到自己需要培養耐心。」稻草終於鋪好了,蘇婷翊躺在稻草堆上,望著藍天白雲、聞著稻草香及隨風飄送的親切泥土味:「融入自然的那一刻,實在是超幸福的享受。」

小小動作 偉大印記

  記錄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是研究計畫的重要步驟。有些學生第一次拿著表單下田手足無措,老師細心指導如何觀察、寫紀錄。學生每次看到馬鈴薯又長大一些都很興奮,大家互助合作,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次次的觀察紀錄。陳思如說:「雖然只是觀察、記錄這些小小動作,背後都是一步步偉大的腳印,所以走到農田,心裡就很高興,也用心呵護每一株馬鈴薯。」許悅覺得:「不是做完事就好,而是將心放在這件事上,不只為自己的畦負責,更要透由思惟觀察來記錄生長狀況。」

  老師將學生分成好多組做實驗,希望找出最適當的種植條件。當王含羽看到馬鈴薯長不好時,內心很低沉。幾次之後,她突然覺得為何要這樣哀傷呢?實驗不就是如此?若全部長得很好,那何必做實驗呢?「原來,實驗必須跳脫主觀,數據才能準確。」有一陣子,雨下不停,馬鈴薯災情慘重,王含羽開始擔心馬鈴薯全軍覆沒,對「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有了真實感受。此外,原本覺得同組夥伴動作稍慢,後來發現對方很細心,而且紀錄寫得很完整,補了自己的漏洞,才能迅速完成。就這麼在一次次學習中,心胸逐漸擴大了。

傳遞善種子 謝師恩

  中興大學教授蒞臨指導時,學生踴躍提問,教授親切解惑,讓陳思如更了解:「原來一項實驗,有多面性的思考,小小作物背後也有許多可敬的道理,期望自己能再深入的學習。」教授指點同學做報告,並和大家研討未曾想過的問題,透過腦力激盪,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濕冷的冬天,馬鈴薯得了「晚疫病」,生病的植株越來越多,一旁的雜草卻日益茂盛。看到這番景象,江珮甄著急又緊張,每天不停地祈求,希望能轉變危機,「自己只不過負責四個畦,就如此心急如焚,以農作物為經濟來源的農民豈不更加痛心?」逐漸了解有機耕種是件不容易的事。陳姿穎說:「更要接受它得病、生長狀況不佳、綠薯……再再考驗自己的恆心。」

  看到植株生病,情況一次比一次可怕,心都涼了一大半,盧世敏揣摩農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當農作受損,農友依然繼續咬著牙,堅持不用化肥和農藥的那顆心,秉持著信心和毅力,敗了再站起來,這是令我敬佩的地方。」學生們很高興可以學習這門功課,累積更多經驗,把每個失敗視為成功的因。

  因馬鈴薯得病,只得提前採收。採收時,參與實驗的同班同學們都來支援,依不同樣本進行採收、分級、秤重紀錄,大家通力合作,花了整個下午才完成浩大的工程。雖然採收很辛苦,為了利益廣大眾生,大家依然堅持到底,挺住疲累,彎下腰找尋馬鈴薯。

  採收很累卻很開心的陳盈潔說:「其實,指導老師的付出更多,我們只是做一點而已。感謝過程中陪伴我學習的每一個人。」所以每一顆馬鈴薯不論大小、好壞,都是難得珍貴。有了這次體驗,陳姿穎對於每一種蔬菜、水果都更為感恩,因為背後都有一群了不起的人默默耕耘,農夫樸實認真的精神令人佩服。

  雖然馬鈴薯因晚疫病而提早收成,但成果令人稱奇歡欣,產量並沒比慣行農法減少。「沒撒農藥、化肥,只是多了點勞力,既不污染環境,還可以鍛鍊體力,一舉多得。」黃筱涵歡喜地有感而發。

  靠著大家的力量完成種植,施孟庭從中體會:「習勞,不僅是磨練心力、體力,更是磨平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才能互相合作完成一件事。」第一次真實體會農夫不好當的王含羽說:「每一個動作都是偉大的腳印。雖然腰痠也不敢停,休息一下再加油,想到這是偉大的事,再辛苦都值得。」表面上,學生是豐收的一群人,實際上,不管是前行或善後等辛苦的事都由老師們一肩扛起,許珮綾真情告白:「豐收是老師們的教導與陪伴逐漸形成的,因為老師的發心,把日常老法師的悲心傳遞給所有眾生,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我要像老法師一樣堅持下去,讓善的種子慢慢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