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研究室
──大專教職員樂學習

◆編輯室 整理

  大學教授多半用心經營自己的專業領域,與學生的互動也多半局限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如今,有許多大專教職員在福智文教基金會學習後,體會到生命教育的重要,除了課堂上教導學子專業,也開始於課餘關懷大專學子的生命教育。這些大專教職員,有的已經連續第四年參加暑期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他們將自己的收穫實踐在校園、在家庭,影響了身邊的教職員和親友,因此,每年參加的人數不斷增加。今年有三百八十餘位大專教職員參加營隊,台北場參加的大專組人數,甚至超出高中組人數。

  他們知道,教育是心與心的傳遞,要關懷學子的生命,必須自己對生命的體會有足夠的高度,因此平日虛心在基金會學習,建立正確的生命宗旨,還每年參加暑期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汲取營隊中老師們在校園實施「關愛教育」、「觀功念恩」、「經典教育」、「家庭聯絡簿」、「校園蔬食教育」等課程的實證經驗。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魏秀珍,在營隊裡看到自己過去教的學生,在第一堂課的短劇中扮演「郝認真」老師,心裡好開心,她說:「學過關愛教育,用好的方法、對的方法去教導學生,好的結果就會出現。」

  淡江電機系饒健奇教授在「經典教育」課程上,聽到「教不嚴、師之惰」的「嚴」,是指老師教學態度嚴謹,當場分享了一則感念師恩的故事:當年在清大資工所跟著張世杰教授學習時,採用大學時寫程式的標準──只要符合助教提出的幾項要素,讓程式可以動就好了。沒想到剛從美國矽谷返台任教的張世杰教授告訴他:「用這樣的態度寫程式,只要客戶的需要超出所設計的要素,電腦就會出問題……你會因此一天到晚被客戶罵、一天到晚去維修、修改程式。」

  為了幫助他,張教授寫出一萬行的程式讓他檢測錯誤,他因此學會一步步篤實寫程式,也理解了每個程式的意義,此後寫程式前會做周延的思考,一心一意寫出不倒程式。他期許自己也能像張教授一般,很嚴謹地教導學生,不要做個懶惰失職的老師。

  台大生物機械所的陳倩瑜老師本以為自己是個很謙卑的老師,為了能親近學生,經常懇求學生與她共餐,但學生經常不領情。上過「關愛教育」之後才認識到,自己的心其實不夠謙卑,對學生的心也不夠真誠,她很高興看到了問題,日後就可以努力改善。

  任教台北科技大學十二年的陳柏全教授表示,以前可以用罵來關懷學生,可是現在一罵,學生掉頭就走。慨嘆「孺子不可教」的他,在營隊第一天學習完「關愛教育」,就趕回實驗室看學生,「暑假期間,他們願意待在燠熱的實驗室用心做研究……」倏地,陳教授的心情好不清涼歡喜:「一天課程,就讓我觀待學生的心改變了!」

  大專組學員除了課程內涵的收穫,也體會到,教育是群策群力、整體合作的過程。當大學教授看到有這麼多各學程老師,努力在校園學習與推廣生命教育,心生感動之餘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因為,這些幼、小、中、高老師正在培養未來他們要教導的大學生。

  另方面,大專教授們的各自家庭中,也有不同學程的孩子。一位台大教授為了想教好讀中學的孩子,而興起回任中學教師的想法,他很感激營隊中這麼多中學老師用心推展生命教育,讓他覺得他的孩子很有希望。他因此在台上對各個學程的老師深深一鞠躬。

  許多習慣理性思考的大專教職員因為兩天半的課程,建立了正確的概念,學到了正確的方法,對未來的教學生涯更見希望。他們從講師們的分享中體會到,得自己先學會關愛教育、觀功念恩等概念,而且將這些概念落實到自己的生活裡面,先改變自己,才可能心對心地的教育學生,帶領學生豐富他們的生命,成為真實「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與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