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皆學問

◆台南 蘇莞珍

  對有機農業完全是個門外漢的我,因為對於能不噴灑農藥化肥的耕作方式極感興趣,所以來到「慈心有機農夫學校」。

  在這兒,我們學習種植有機稻米。由於剛好碰上了破布子和洛神花產期,有機會學習從剪果到醃漬破布子、蜜漬洛神,及製作洛神果醬的方法。在傳統技藝日益衰微的此時,還能經驗這些過程並將之學習下來,真讓人感動。

  農場裡,除了種植水稻的兩塊田地外,另有一塊是給學員自由種植蔬果,我打算學習種玉米和小葉菜類。那時,正好颱風過境,田裡淹大水,原本用中耕機犁鬆並做好的畦,因泡水過久而變得堅硬。由於田地前段已種植其他作物,中耕機不便再進入,因此必須自己鬆土,重新作畦。

  當下自恃年輕力盛,覺得這點「小」活不算什麼,於是拿起鋤頭下田作畦,還同時撒基肥。但實做未久,才發現小小的面積已讓我汗如雨下、筋疲力竭。直至今日,那種勞動和氣力用盡的感受,仍被身體每一寸肌肉和細胞深刻記憶著。

  原來,人的體力確實有其極限,若想量產,勢必得機械化種植。然在這之前,我總以為只要堅持,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但即便堅持達陣,會累到讓自己懷疑為什麼要這麼堅持,也會漸漸侵蝕自己的信心和初衷,進而可能被擊垮而放棄──所以,選擇適合的操作方式很重要。

  此外,一塊田地的種植,事先必須盡可能的通盤考量和規劃,不然會發生如前述作物種植和犁田時間不能配合而事半功倍的事情。不過也很感謝這樣的「魯莽」學習,很多時候,自己碰一鼻子灰所親身經歷的,可能比前人的經驗勸說,更讓人願意修正腳步、調整前行的方向。

  五個月,是穀米長成秧苗,持續生長,再結出穀米的時間長度。這段時間,我看到同儕身上的許多優點,特別是「身體力行,馬上去做」的實驗精神。例如課堂上告訴我們,植物會受到人類言語和意念的影響,而產生顯著差異的生長情勢,因已聽過諸多這類實例,就直截相信了,但同儕間就有人去做實驗。又例如《一根稻草的革命》作者、「自然農法」創始人福岡正信,提到手作黏土丸子來防止鳥啄食種子的方法,同儕間便有人實際操作。

  看到同儕身體力行的當下,對自己從來只是坐而言,未曾起而行,感到震驚和羞愧。震驚的是,為什麼我從沒想過要去驗證課堂或書上所學,而總想著「以後」再去做呢?羞愧的是,對不起為了我們的學習而付出心力的每個人。因此,期勉自己也能成為一個身體力行所學的人。

  同儕也讓我感受到付出的喜悅。某日農場服務,大家都察覺到有位同學心情不佳,服務學習中,老師提到:「我們常說想要利益有情眾生,其實不只不灑農藥才算利益有情,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利益有情眾生啊!」這番話如春風般點醒了我。「如果我不能改變讓同學糾結的事情,那除了默默陪伴之外,至少還可以做點什麼讓他不那麼鬱悶吧?」於是我找些話題和他聊天,並發現在付出的同時,自己也更快樂了。

  有機農業這門課極其深廣,初接觸的我僅略懂皮毛,結業證書也僅代表一階段的結束,還有更多相關知識等著我去學習。希望自己以後能朝向半農半X的生活前進,也希望台灣能有更多年輕人投入有機農業的種植,一起為光復大地盡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