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變奏曲

台北   慧軒

慈心基金會除推動有機農業,鼓勵農友生產有機蔬果外,並成立「南京食品加工店」。這是由一群能吃苦耐勞的義工朋友,秉持慈心理念,付出他們的心力與愛心,以手工方式製做不放化學添加物的安全食品,供應北區各里仁店。

年糕是過年的應景食品,今年他們為了方便消費者,更希望提高產量,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製作的過程中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變,不料發生了一段插曲││年糕未熟透。而對這個變化,南京店義工們同心協力、絞盡腦汁,採取應變措施,最後終於化險為夷。以下這個故事就是面對變奏曲的心路歷程。

里仁委託南京食品加工店製作的年糕,料純又Q,去年是搶手的年貨,不少人沒買到很失望。里仁今年提前接受訂單,擴大產量服務顧客。元月第一周南京店就忙著備料,做年糕的紙模。而且為了提高產量,也方便主婦把每塊年糕方方正正煎炸上桌,將以往圓形的年糕模子改為方形。

元月八日,第一批年糕出爐了,溢得箱籠、模子到處黏糊糊的,義工忙著清理,還沒有發覺有異。第一批貨送到賣場,有人搶先買了一塊請大夥兒吃,沒想到一切開,中間還有點白白的,亦即俗稱「炊嘸熟」。南京店接到反應,小心翼翼地蒸了三個半小時,產品還是一樣。賣場對這七十幾塊年糕皺起眉頭,賣這樣的東西會砸了誠信的招牌!

南京店頭大了,第三天戒慎、忐忑地蒸了四個小時,產品依然沒改善。這些義工,去年、前年也蒸年糕,都很順利。今年原料、步驟都一樣,問題出在哪兒?終於有人發現——唯一不同的是模子!以前蒸籠裡圓模子與圓模子之間有空隙,自然能讓水氣透過來,今年的方模子擺在方籠中,排得密密的,沒顧慮到透氣的問題,四周受熱膨脹的糯米糕堵住了水氣,以致於中間的糯米粉吸不到水氣,蒸再久,粉末依然是粉末。為了解決問題,大家腦力激盪,又請糕餅專家楊先生過來指導,於是出現好幾種建議:有人建議加大模子之間的間距,有的建議抽走一部分模子以利通氣、也有人提議蒸好再放到模子裡。負責此事的龔文和讓每一種建議都有實驗的空間,並記下所需的時間與成效。當然,最後年糕都蒸熟了。

這件事對別人而言或許是失敗,然而對龔文和以及所有義工而言,此次經驗是突破生產量的必經關卡。南京店成立雖已四年,每年才蒸一次年糕,所以這個經驗彌足珍貴,因為每個失敗的教訓都是邁向成功的墊腳石。

至於這些有瑕疵的年糕呢?里仁賣場的工作人員也知道食用安全無虞,索性把它從中剖開,直接把欠火候的地方呈現出來,打折銷售,顧客買不買自行決定,這樣既不失誠信,也不暴殄天物。這些年糕在一周內出清,賣場的義工看到人性的光明面:購買者體念廠商擴大服務的努力,包容實驗過程的不圓滿,雖然買回家的產品不夠完美,消費者的心可是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