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趟評鑑之旅

桃園 觀融

全省里仁商店的有機蔬果是來自八十多位農友辛勤耕種的成果,每位農友都經過慈心基金會的評鑑認證後,蔬果才能通關上架,評鑑的過程從面談、教育訓練、農場勘查、水土檢驗……層層關卡,來回也要三至六個月,農友才能榮登「慈心耕者」之列。以下我們帶大家一起走趟評鑑之旅,了解評鑑人員如何為消費者把關。

種有機水果有七、八年經驗的林茂盛先生,自信滿滿的說:「我的有機香蕉雖然有蟲咬,但是很香很甜,拿到傳統市場賣,最後市場都不賣有農藥的水果了。」林先生從小務農,白天上班,下班後種田,他希望退休後做個全職專業的有機農友,所以在親友的介紹下,想請慈心基金會為他的農場評鑑評鑑。

基金會的評鑑員首先親自到農友家拜訪,以了解農友的想法。負責中區評鑑的鄭振滄先生,從台中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來到雲林刺桐林茂盛的家。這裡沿途都是農田,環境幽雅,也沒有工業污染,的確是種有機的好地方。

林茂盛夫婦親切熱誠的招待這位遠來的訪客,大家閒話家常後,鄭先生想了解為何林先生想種有機。農友特有的樸實誠懇都展露在林先生臉上,他認真的說:「現在的楊桃要噴很多次藥,殺蟲、除草、催花、催大……都要噴,我感覺很可怕。現在的農藥愈來愈複雜,我就試著留一株楊桃不噴藥試試看,別人全年採收,我收兩次就好,結果三年下來,品質愈來愈好……。我常想為什麼大自然的樹林,沒有用藥卻茂密高大,人種的樹卻一定要用藥?」這番智慧之語出自一位農夫,格外踏實感人。對評鑑員而言,訪談是評鑑的第一關,也往往是生命經驗的學習。

接著,農友將參加一系列的教育訓練課程。要做個有機農友可沒那麼簡單,不僅要有理想、有抱負、會拿鋤頭外,還要上課讀書!這堂課主要是認識慈心的有機理念、評鑑認證內容及農委會規定的有機生產基準。基本上只要農友願意遵循有機耕種的施行辦法,並參加教育訓練,第一階段——對農友(人)的評鑑就算通過了。

評鑑專員告訴我們,農友的理念先於技術,一個有理念、愛大地的農友,會考慮如何使大自然生生不息,技術也會逐漸改善。如果是為了利潤或是時勢所趨,那麼這條路很難長遠走下去。所以基金會每年也會舉辦教育訓練課程,與農友共識有機的理念與目標。

第二階段是針對農地相關的狀況評鑑。例如:水土是否有重金屬污染;使用的肥料是否是天然資材;鄰田若有噴灑農藥,必須做圍籬……。鄭先生再次到農地勘查,看看林先生的圍籬做得還不錯;而且他用豆渣作肥,取代化肥;用稻殼覆土,則不用除草劑……,的確符合有機回歸自然的精神。

林先生不想用保麗龍、塑膠袋污染環境,他說:「我的香蕉不套袋,但是芭樂不套袋不行,我就用不加蠟的紙袋。」林先生的確是位有心人。隨後,評鑑員採了一份水、土的樣本,打算送回中興大學檢驗重金屬殘留狀況。現在就等水、土檢驗報告出來後,再經由評審委員會通過,林先生的這塊農地就可以成為合格的「慈心農地」了。不過到此評鑑的工作還沒結束。評鑑人員會不定期及三個月定期的到農場複勘,一方面關心農友生產的問題,增進基金會與農友的了解,一方面了解農地、作物、鄰田環境種種的變化。同時不定期抽驗農產品有無農藥殘留。原來評鑑是沒有完結篇的,這條有機之路要與農友一直走下去。

乍聽「評鑑」二字,會以為評鑑就像警察、判官一樣,裁定有機是真是假、檢查農友有無噴藥,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評鑑人員笑著破除我的誤解:「不不不,如果只是種一把沒農藥化肥的菜給人吃,實在太可惜了,檢查把關只是評鑑的部分功能,評鑑真正的精神是和農友共同回復這片土地的生機,讓萬物自然和諧共存,唯有從長遠、宏觀的角度對待有情萬物,人才有真正的健康。」

「回復大地元氣,饒益世代子孫」這份使命何其偉大!農友有理念、評鑑有使命,身為消費者的我,卻只為自己不被農藥所毒,而要求檢驗、把關。聽完這席話後,再拿起這把有機菜時,願祝福這片大地生生不息、有情萬物身心健康,也向所有為這片土地努力的勇士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