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在今昔》

成人之惡

編輯室整理


  楊詢,性巧媚,善揣人意,慫之以得其歡。

  丹陽尹楊開,性暴橫,果於決賽。與詢最厚,每事必訪。詢明知其非,不敢有所忤,一切贊美而已。開一日盛暑中,杖公吏及繫囚四十餘人。二人死,詢猶盛稱其快。

  後夢至一處,金紫者譴之曰:「成楊開之惡者,汝也。罪當坐汝。」數日,果中惡疾而死。


譯文:

  楊詢,個性奸巧諂媚,善於揣摩別人的心意,一旦察知對方心意,就會加以慫恿,以博得歡心。

  丹陽縣令楊開,個性凶暴強橫,斷案主觀果決,和楊詢感情深厚,每件事都會和他商量。有時楊詢明明知道他的做法不對,卻不敢直言,深怕有所違逆,對楊開所做的一切一味贊成稱好。有一天,天氣非常炎熱,楊開用杖刑處分公吏和四十多個囚犯,其中有二人當場被打死,楊詢竟然還稱讚他處分明快。

  後來楊詢夢到自己到某個地方,有一位陰間判官譴責他:「成全楊開惡行的人,就是你。他的罪行應該連坐到你。」過幾天,楊詢果然得到惡疾而死。


按語:

  我們常說交朋友要講信義,義就是合宜的行為,朋友間,只要是合宜的行為,就應該主動積極去關心、盡心盡力去協助。反之,朋友有過失就應該誠懇規勸,不可隱瞞,更不可隨聲附和。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才是真正的益友;多附和,巧言令色的人就是損友,因此交朋友不得不謹慎,我們還得警惕自己不做別人的損友。

  賀燦然不在其位,其實可以不必管饑荒的事,但他看到遍地哀鴻、民不聊生,因而生起悲憫眾生疾苦的心。但因自己位卑官小,意見無法上達,於是草擬疏文,請巡按大人趕快上奏,請求賑災,因此救活了千萬人的性命,這是真正合乎公理正義的事。反觀楊詢,明知朋友所做的事是不對的,為保護自己,為討好對方,不管事實真相,不敢忤逆,反而稱讚他,失去了正義,連陰間判官都譴責他,因此得到惡疾而死。燦然所為,善有善報;楊詢所為,惡有惡報,天理昭彰,值得我們省思。

  姚思仁雖居高位,卻不能體會上天有好生之德,草菅人命,自以為執法公正嚴格,在陰間還狡辯自己並不好殺。冥王從「心」來斷定思仁罪無可赦,幸好當時他從善如流,接受燦然的建議,挽救了千萬人的性命,也救了自己一命。雖然當時或許心力不是很強,但功德卻有他的一份。楊詢個性諂媚、愛拍馬屁,與楊開感情深厚,卻是他的損友,若當時能勸導楊開,也不至於刑求致人於死,所以閻王責備楊詢必須承擔楊開的罪過而受懲罰。透過這兩個案例,讓我們了解「與人為善」或「與人為惡」都得共同承擔責任,能不慎乎?從現在的法律來看也是如此,譬如綁架案,其中一人只是把風而已,沒有實際參與綁架行為,但他是從犯,仍得受法律制裁。

  古代人深信因果,不敢胡作非為,現代人因果觀念非常淡薄,因此天不怕地不怕,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造了許多惡業卻不自知,反而自鳴得意,等到惡報現前才追悔莫及。因此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認真思考它所導致的嚴重後果及長遠的影響,不論好事、壞事,因果的推動都是公平的。在生命相續中,這一生唯有正確的抉擇,對來世才有真正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