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格局


  是什麼樣的情形下,一個十二歲男孩憤怒到殺死自己的祖母?親情灰飛煙滅,人倫消失殆盡。又是什麼一個情形,父母殺死三個孩子,自導自演一家五口的滅門疑雲?一件接著一件,讓人看了喘不過氣來,上一個事件還沸沸揚揚時,下一個事件又席捲過來。就像羅生門,漫天疑惑,到底我們的社會出了什麼問題,答案自在人心。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天下太平;就怕父不父、子不子,越禮悖德,焉能不亂!

  大家庭社會逐漸成為歷史名詞的同時,不管老中青,每一代都覺得彼此之間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也才不過短短數十年,工商業社會取代農業社會,小家庭躍升為主流,自由成為不可侵犯的偉大城牆。加上新科技如雨後春筍,怎麼努力學習,永遠跟不上流行的腳步,於是,老一輩的經驗變成昨日黃花,在競爭的大洪流中,被無情的淘汰。十二歲的男孩要求自由、充份的隱私,一旦老人家想關懷,噓寒問暖就變成嘮叨、干涉;彼此如同水火不容,一個不爽,一個無辜,卻爆出可怕的火花。老者亡矣,少者則要面臨法律的刑期,一陣子陷於痛苦懊惱的深淵。

  舊的未必全廢,新的也未必全收。只要是有益於身心靈提升,何必分新舊?以大家庭而言,本是人生經驗傳遞的場所,使老者安之、少者懷之。可是時代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很難再走回頭路,少者該如何懷之?本期福友特別介紹「福智暑期青少年營」,其中一篇「德育大家族」,講的是從三歲到十八歲的德育營如何運作。上午的課程,幼稚園到高中,各有不同的適齡分班教學,下午則打破編制,重新組合幾個「家族」,高中生是阿公阿嬤,國中生是父母,國小以下是小寶貝。平常在家的嬌子嬌女,在德育家族中各安其位,長幼有序,學習敬老尊賢,也學習愛護幼小。這種生活學習,生命格局也將隨著開展。

  德育,不是名詞,它與生活、生命息息相關。生命本是一堂一堂待學的課程,我們毋須把學習定位在知識、技能的小框框中,學習不只是謀衣謀食,更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胸懷。

  台灣已經走過「思想起」的年代,吃苦當吃補的過往,對年輕人而言既陌生又遙遠。伊朗影片「天堂的孩子」獲得世界影迷極大的佳評,片中故事恰似早年的台灣,許多人看了,喚起腦海甘苦的回憶,「心靈地圖」單元,有數篇「思想起」的故事,如同月琴揚起,幾許滄桑在筆端重現。天堂不是虛幻的避難所,「天堂的孩子」一頻一笑都是那麼扣人心弦,苦味轉甜的心路歷程,曾經走過的人應會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