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習勞 現學現賣


台北 採訪組


  惜福、習勞對現代孩子來講,是個遙遠的口號。這次營隊的生態教育探討水資源、環保問題,孩子們上了課後,在老師用心帶領下,有許多現學現賣的小故事……

感恩的蓮霧

  有一天午餐後的水果是蓮霧,許多小朋友在草草啃食之後,沒吃乾淨就扔了,浪費掉的「殘渣」全被老師們裝袋,在午睡之後當教材在用了:「各位同學在飯前都說『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爸媽、感謝農夫…』如果農夫看到大家這樣浪費他們辛苦種出來的蓮霧,他們都要哭了呢…」老師乘機把有機耕作的理念告訴了小朋友。小朋友雖然不可能掌握有機理念的重心,但至少他們模糊地體會了一些農人們的艱難與刻苦,在心裡產生了一滴滴的感恩之心。

  無獨有偶的,還有好幾班也犯同樣毛病,這種物質豐裕,孩子不知珍惜甚至浪費的普遍情況,真是令人憂心忡忡,於是麗珍老師更說出她當年在泰緬邊境難民營教書的點點滴滴與大家分享。當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小朋友沒得吃、沒得穿,瘦成皮包骨的時候,心裡又是一個震盪,這種苦日子是他們難以想像的!經過老師們的善巧引導後,小朋友們或許還是「體會」不到當年父母親,拿著剩下的蓮霧「殘渣」又吸又吮、捨不得丟掉的模樣,但至少從今以後,蓮霧對他們而言已不同於以前了,其中多少會加上一點點「感恩」的滋味吧!

珍惜點滴

  是現學現賣,也是知而後行,有些班級在上完生態教育後,午餐時就主動熄燈吃飯了。這種落實節省資源的動作,雖然有些小朋友覺得怪怪的,但能立刻真實體驗簡樸的生活,大家也覺得滿新鮮的呢。事實上,中午時分,日正當中,教室內光線良好,吃飯根本不需開燈,到了上課時間,才又開燈。

  老師還鼓勵小朋友,飯後將自備的碗筷沖一下就帶回家再仔細清洗,主要是考慮到借用的場地。基金會對出借場地的學校已是十分感謝,這會兒更代學校著想,希望大家別多用了校方的水,這一切的尊重,都基於「感恩」而來。基金會的「用心」與「身體力行」,也成為教育孩子們的最佳教材。

  在家裡,父母怎捨得讓小孩吃苦?又有多少機會,能讓孩子學習到體諒與感恩?—激越蟬鳴下的「西松」,在孩子心目中更好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