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座感恩的橋樑

慈心基金會農管股 李逢祺口述

中壢 黃志蒼整理

  李逢祺學過機械,後來又學計算機工程,接著在台糖做過技術員、銷售人員。學了五花八門,就是沒種過田。這樣一個對農務一竅不通的人在里仁擔任農管工作,當農友和里仁賣場的橋樑。他如何在抱怨聲中建立信任?如何讓自己透過歷練成長?且看他兩年來一路走來的甘苦談。

好事輪不到我

  剛接農管負責人的時候,剛好里仁制度正在建立,許多與產銷相關的規定、制度都正好開始實施;這些相關的規定與做法,都必須靠站在第一線的人去與農友溝通、說明,因此剛開始農友的抱怨都往我身上發:「前一個農管義工就可以這樣,為什麼換成你就不可以?」農友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常常是:「你又帶來什麼不好的消息!」當時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又不是我願意的,我也很無奈,制度與規定就是這樣,因此,那時也常自怨為何好事輪不到我。但是,想到制度的建立是為了誠信,就長期來看對農友及消費者雙方都是有利益的,再怎麼樣也要硬著頭皮去跟農友做相關的溝通。

  有一次要到某位農友家,由於有幾次的經驗,覺得他太太十分精打細算,打電話心裡總是有點害怕,深怕他太太來接。當天到了他家門口,一個腳步是千金重,內心不斷問自己:「我今天是為什麼目的而來,我能帶給他什麼利益?」在一番思惟後,說也奇怪,當天的訪談雖然不是很順,但卻不會很僵,至少談得下去。

外行人的努力

  其實我對農管是一竅不通的,接任前在台糖工作,接觸的都是與農事無關的工作。每當盛產時看到樓梯走道堆滿了菜,或天災沒菜賣時內心就很惶恐;因此我下定決心要把它弄清楚,內心盤算著,不是農友有什麼菜就收什麼菜,一定要做到供需平衡。但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季節要請農友種什麼菜,哪一種菜在哪一地區種最適合,對農友成本效益最好?哪一種菜消費者最喜歡?要求農友改種,我要怎樣讓農友信服?改種技術問題可否解決?這些對我這門外漢都是挑戰。

  首先我到各地去拜訪農友,很真誠的請教,了解當地能在什麼時候、提供怎樣的蔬菜、數量,並把里仁的理念及消費者的需求提供農友參考。在多次的往返互動中,我掌握了各區農友的資訊,也了解里仁與消費者的需求,但是為了供需的平衡及滿足菜色的多樣化,這些是不夠的。調配變成了下一個問題,比如好種的菜,農友都很喜歡,可是不能所有的農友都種同一種菜,必須做好了調配計畫,才不會造成同一種菜過多,其他的菜沒有。為此就到各地農友處拜託,請他們改種;當然,有些農友會提出異議,可是經過誠懇的溝通與理性的分析後,大部分農友都可以接受。

  比如北部某農場,在溫室裡種木瓜,雖然品質不錯,但產量不多,因此我建議他改種小黃瓜,小黃瓜盛產於夏季,但秋冬兩季量少價俏,他的溫室正好派上用場。同樣的設備拿來種木瓜,則投資報酬率太低,農友一聽,這個建議真的是為他打算,自然欣然接受。

送蓮霧配故事

  農管小組要負責蔬果供需的調整,沒貨固然煩惱,貨多銷不出去也要傷腦筋。去年剛好蓮霧盛產,蓮霧如潮水般的運來,遠超過里仁的需求量,看到這批因技術經驗成熟所種出的蓮霧,既大又甜,農友憂喜參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好努力設法協助尋找有機商店銷售。前年基金會輔導的有機蓮霧首次在里仁登場,卻發現果實中百分之七、八十有蟲,不忍心農友受到退貨的挫折,因此就協請里仁賣場、發動義工開始削蓮霧,裝袋出售。剛好福智之聲(福智之友姐妹刊物)中刊載了「蓮霧的故事」,記載的就是將蓮霧改為不用農藥栽種的心路歷程,我想到剛好可以利用這機會將團體的理念推展出去,所以就自掏腰包買了一箱,又把「蓮霧的故事」影印了一些,送到原來的公司請老同事吃。我跟他們說,蓮霧請你們吃,但是有個條件「要吃蓮霧配故事」。這麼一來,大家吃的很高興,也了解團體的用心,慈心理念就隨著這些禮物傳開了。

感恩的橋樑

  九十年納莉颱風來襲,台北停電、停話幾天,許多農友都透過種種方法跟我們取得聯繫,主要是關心我們受損的情況,聽了很令人感動。也有一位農友擔心我們的法味義工沒菜可煮,主動送我們芽菜。回想剛開始推動制度時,雖然有些小摩擦,但是透過誠懇的互動,讓農友真正了解我們的理念與作法;譬如我們要帶給他們怎樣的環境;我們是如何處理他們所種的菜,如何發動義工處理各種過多的菜,如:削蓮霧、削柿子、處理失血的西瓜、將過多的高麗菜做成高麗菜包等等,讓農友真正體會到我們團體的力量,讓農友了解到我們的用心,與要帶給他們的是什麼?事實可見,有互動才有體諒,有體諒才有感恩,且感恩要彼此互相,我樂於搭起這座感恩的橋樑。

擦槍走火學共識

  身為農友與賣場之間的橋樑,一方面要傳遞農友的辛勞,一方面又要了解里仁賣場調度的辛苦,加上許多外來因素的影響,難免在互動中產生摩擦。

  有一次我為了省時間和油料,接續拜訪同一線上的幾個農友,連著兩夜睡在車上,實在太疲累了,剛回來就聽到里仁儲運股的同仁說:這地瓜量很多,儲存起來的話會失重,所以要先預扣二%,我聽了很不高興,就跟他們說:「你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農友,難道你們不知道農友的辛苦嗎?農友見到你們這樣的計算,是找我不是找你們,我怎麼跟農友交代?」然後就有人說:「應該怎樣驗收的方法,你難道沒有跟農友講清楚嗎?」一陣不愉快的對話後,再經仔細的檢討問題是出在哪裡,原來是少了一份彼此的尊重,事實上我應該很用心的把儲運股的處理原則詳細告知農友,比如這批貨我要抽驗多少?A級貨於運送過程中損毀變成B級,應如何計算等等,也要讓儲運股的同仁知道我是怎樣跟農友談的,也可跟同修分享農友栽種過程的用心,讓彼此更接近些。這次的擦槍走火之後,儲運的義工也留給我很大空間,要驗收以前一定商討知會一下,我也告訴他們驗貨時儘管多切幾個,以確保品質無虞,再分等級。兩組之間的互動,便更順暢了。

誰最辛苦

  剛接農管時,常聽到里仁賣場反應:「菜怎麼這麼醜?」「唉呀!怎麼這麼大?怎不種些小一點、嫩一點的?」我初時也會嘀咕:「怎麼這麼沒理念?有機無農藥種得成,已經很辛苦了,你們可以想想辦法,教教消費者嘛!」就這樣雙方心裡都卡卡的。

  後來我替賣場想一想,面對顧客的挑剔以及銷售的壓力,真的很辛苦。每一次菜色不管多差,他們只能無奈地接受,的確很委曲。為了解決這件事情,我想了又想,終於反省到自己太輕忽,應該把里仁賣場當客戶一樣尊重。

  於是每次進貨到賣場前,我先用電話打一聲招呼。「這次颱風肆虐,農友的菠菜長不大、比較醜,麻煩你們跟消費者解釋一下。」多這一個尊重的動作,兩組的互動就順暢多了。我也常把農友的辛苦當面轉達給賣場,多了這些了解,他們真的很諒解地配合,把這些訊息轉給消費者了。

  其實消費者也很辛苦,為了支持慈心理念,我看到有人看哪種菜盛產,他就專買那一種,買了分送親朋好友,天天吃這種菜,也不嫌煩,令人感動。

  農友的辛苦自是不在話下,有一次一個農友坐下來,數落了四個小時,我於中間忍不住躲進廁所去「喘一口氣」,直到他向我告別才能關門回家,走不到二百公尺,我憋著的氣突然不見了;這個農友別無他意,他就是傳遞一個訊息—他好苦哇!有人能讓他發洩一下情緒,能繼續走下去,不也很好嗎!

  除了去體會別人的苦,沒菜時我內心起伏也調得很辛苦。剛接任的時候我很怕到里仁店,因為走道上不是堆滿了貨就是少的可憐,冰箱架子上空空的,內心總有些許的歉疚,感覺壓力很大。遇天災時沒菜了,同單位的張素敏問我沒菜了怎麼辦?我會很緊張,到處去張羅,後來想一想:花了這麼多心血找來的菜也不夠上架,上得了架也不過三、五分鐘就沒了,我是以團體為考量?還是只為了滿足少部分人的需求?或是只為了讓冷藏櫃有貨好看些?假如我平時都已經為了平衡供需而努力了,天災來了就讓冰箱空著又何妨?有了這樣的反省與轉折,內心的壓力才慢慢的調整過來了。

理性與感性

  近兩年來與農友相處,我可以體會到農友天未亮就下田的辛苦,尤其是轉作有機,農作期間更是辛苦,抓蟲、拔草、調整土質都是少不了的人工作業。但是要幫助農友轉作,讓他們真正長期受益,事實上,除了分享他們辛苦感性的一面外,少不了要幫助他們做些理性的抉擇。比如:要動腦筋讓他們能接受改種的原因,如何幫他們規劃改種?就像前面說過的,要讓北區的農友,放棄種木瓜改種小黃瓜,我們要分析優、缺點給他們聽以外,也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我們真誠想幫助他們的用心,讓他們做些理性的抉擇。以自己來說:我要是太過於感性的陷於農友的辛苦面,是沒有辦法長期利益農友的。

  因此當我每次要去拜訪農友時,我會仔細想今天來的目的是什麼?我要帶給他們什麼訊息?如何以長期的合作來幫助他們;也就是說:要讓他們看到遠處的一千元,必須把眼前的兩個十塊錢拿掉!辛苦是感性的,抉擇是理性的。

菜多菜少不麻煩

  現在的產銷平衡問題已經比往年改善很多,這些除了感謝農友的配合外,也感謝儲運股的努力;而消費者不挑剔也是幫了很大的忙,有人到里仁店買菜時一定問:「今天什麼菜最多?」就多買了一把,除了讓我感覺很溫馨外,更讓我體會到彼此相互尊重的重要,今天有這樣的改善也不是個人的努力,是三方(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合作的成果。因此現在不管是菜多或菜少,我都不會覺得麻煩,因為我們已經有互動良好的農友,也有一群有理念的消費者,更有一個幫助我學習誠信、互助、感恩的和合團體。就像納莉颱風來襲,冰箱空空如也,但我已不怕再去面對「空冰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