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風霽月之家 -司馬光父子三代行誼

高雄 侯淑貞

  中國歷代名臣很多,但能夠像司馬光一樣,使敵對國的使臣,每到中國來,必定拜見他,向他請安,並主動告誡守邊的官吏:「現在宋朝的宰相是司馬光,不要輕易的挑起事端,引發邊境戰爭。」這種以人格感召夷狄,安疆睦鄰的人,古來大概沒有幾人。

  他曾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曾有不可對人言者耳。」這種「自少到老,語未嘗妄。」的人,在歷史上也不多見。

一生誠信 勤儉傳家

  司馬光一生最了不起的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和操守,宋史記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這應是歸功於他的家庭教育成功。他父親司馬池曾做過御史、三司副使,官位不小,但生活卻是極端儉樸,一向以「清直仁厚著聞」,少年時,喜好讀書,曾把家產數十萬,毫不吝惜地讓給他的叔叔伯伯。司馬光從小就不喜歡華靡,生活儉約,他在《訓儉示康》中曾提到小時後長輩會給他穿華美的衣服,他總是害羞臉紅而把它脫下。二十歲考上進士,皇帝請吃飯,只有他沒有戴花,同榜的人告誡他,皇上的恩賜,不可違背,才勉強戴上一朵花。這種「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的生活哲學,應是得力於父親的身教。

  他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鑑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闢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鑽天,司馬入地。」他平生清廉儉約,天下共知。夫人去世,家中蕩然無物,只好將田地拿去抵押來辦喪事。這種儉樸的家風,一直延續到他兒子司馬康,司馬康為官廉潔,有乃父之風,絕口不談財利之事,司馬光過世,他一切遵照禮經家法,不隨俗舖張,所得財物,全部拿來幫助族人,甚至皇帝遣使賜白金兩千兩,他也推辭不受,使臣堅持留下,他仍命家吏送回京城。

  司馬光一生誠信,應該也是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姊姊想幫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你做的。」他欺騙姊姊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一直到死,沒有說過謊言。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誠」,成了他一生為人處世所遵循的信條。清人陳宏謀說:「司馬光一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後人對司馬光蓋棺論定之語,也是一個「誠」字。

忠孝兩全 鞠躬盡瘁

  司馬光一生侍親至孝,當他的父母相繼病歿後,他「毀瘠如禮,哀不自勝」,既傷痛父母雙亡,更深感孝道重要,於是閉門註解孝經。曾說:「孝經文字雖不多,然立身治國之道,盡在其中矣。」司馬光的孝行,深深影響兒子,司馬康生性至孝,母喪時,三天三夜滴水未進,父喪時,更是「居廬疏食,日寢於地」。

  所謂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司馬光在宋仁宗時為諫官,屢次陳述當時時局及國家弊端,上疏皇上修心的重要,應該涵養仁、明、武三德,治國應留心任官,信賞必罰……都是針對時弊而發,十分剴切。司馬光一生剛正廉直,為官以利益天下蒼生為己任,不能則寧可引退。當宋神宗時,任命他為樞密副使,光希望神宗能下詔廢止王安石推行的青苗助役等法,利益百姓。他說:「陛下之所以起用我,是覺得我是一位狂狷率直的人,希望能對國家有所助益,如果只是用俸祿官位尊榮我,又不採納我的建言,這是把天官當作私人的賞賜,卻又賞給不適當的人。如果我只是以祿位來榮顯自己,又不能解救天下百姓的痛苦,那就是盜竊名譽地位來謀私利。」由此可知他的忠心和率直了。

  司馬光常覺得以往各朝的史書太繁雜、瑣碎,怕皇上不能全部閱讀,於是寫了一部八卷的「通志」獻給英宗皇上,使能知古鑑今,體察時政,英宗很賞識這部書,命令在秘閣開設史局,繼續修撰,宋神宗時,這部書被命名為資治通鑑,表示是一部可幫助治道的書,神宗還親自撰寫「序」交給司馬光,並讓他每日進宮講通鑑,可見皇上的重視。就如同『司馬光呈表』自謂:「鑒前代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捨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此書可說是司馬光對歷史最大的貢獻了。今人錢穆先生說:「今日所發生的問題,大多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答案,資治通鑑一書實有其歷久而彌新的意義與價值。」司馬光亦說:「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可見其對歷史和治道的用心了。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召司馬光為相,他本想推辭,但哥哥司馬旦對他說:「你一生最崇拜堯舜治道,一直想為國君效命,現在有為國家做事的機會,卻再三推辭,不合乎作臣子的進退之道,於是司馬光幡然就位,就位之後,親自操持政務,晝夜精勤,有人便舉諸葛亮食少、事煩心力勞瘁而死的實例,勸他引以為戒,不要操勞過度,他卻說:「死生,命也。」更加賣力做事,經過幾個月,舊疾復發,一病不起,臨終前嘴裡還斷斷續續講些像夢囈般的話,所說盡是朝廷天下之事。

  司馬光一生誠、信、恭、儉、孝這種光風霽月的人格,遺留給後代子孫就是孝以侍親、忠以事君、誠以待人、儉以養德的家風。無怪乎當時追隨司馬光學習的人,私下與其子司馬康談論,無不覺獲益良多,道路上的人見到司馬康的舉止行為,就算根本不相識的人,也知道他是司馬光之子。司馬光所寫《訓儉示康》,垂教後代子孫以儉立德,至今仍為訓誡類的典範,影響千千萬萬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