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情深

台北 小榛

  「八十二年我把所有的錢投資到有機農業,血本無歸,八十三年回到山上老宅安身,姐姐弟弟沒有譏諷責怪,默默地接濟我們。女兒上大學,讀高中,學費都是二姐代繳的……當我建議把祖父典押出去的地買回來,姐弟無異議地拿出積蓄,共襄勝舉,不足的再貸款……在這大樹下,兩代圍者石桌,自助式的有機餐吃得津津有味,算是他們對我們種有機的理念一種肯定和認同吧。」

  張好款娓娓道來,細數手足待她的深情,聽得讓人羨慕他們的父母是怎麼教的,姐弟五人能這麼淳厚,不計較地互為支柱。再追問下去,方知這份真情是患難中點滴磨出來的。

  排行老三的張好款,前面兩個姐姐各差五歲,小學就送到萬華去讀書、做事,所以她自己五、六歲時經常就要照顧兩個弟弟。鄰人看到瘦小的她抱著弟弟的模樣,常比喻成「老鼠拖布袋」,可是這個小姐姐是全心全意護者弟弟的。山上難得有人來兜售零食,她拿出阿公賞的一角只能買到一點點,怕弟弟吃不夠,自己都不吃的。後來山上真的難討生活,母親到萬華幫人家洗衣服,一大盆一大盆的衣服,姐妹幾人圍著水槽搓揉擠壓,更淬勵出他們互相扶持、不計較、同甘共苦的情感。

  張好款讀中學時,學費都是姐姐出的,可是她不是只顧課業,啥事都不管的人。除了幫忙家事外,二姐的孩子一個個出生,可是二姐夫妻生意忙,她便是義務的保姆兼家教,而孩子也都明理受教,沒有變壞。二姐感念這份情,當張好款有困難時,投桃報李,資助兩個外甥女繼續升學。

  雖然姐弟五人分住基隆、台北、淡水,但假日時常不約而同地回老家尋根,下一代常聚在一起,彼此也很親密,還記得有一年這群孩子全部集中到基隆,在海邊磨了一個暑假,當主人的大姐大弟也沒嫌煩。

  張家老么自小受到兄姐的照顧,也常心存感念。張好款他們在苦熬摸索那幾年,他就代付勞保費。原來他幫著二姐看店招呼小孩,後來孩子大了,生意縮編,他覺得任務了了,可以交差離職了,便回山上幫助三姐。

  老么說:「人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以前看店,晚睡晚起,日夜顛倒,和自己孩子相處的機會很少,還搞得健康亮起紅燈。現在回山上工作,健康大為改善,又有充裕時間陪孩子;況且踩在土地上,做的是讓人健康的事,心裡踏實多了。三姐他們做得辛苦,我來幫他們墾地,算是回饋幼時對我的照顧吧!而且還可以留給子孫一片乾淨的活動空間。」張好款對這個接水電、修理器械,樣樣自己來的好幫手,當然非常感謝老天的恩典啦!

  張氏一家五指連心,敦厚傳家,純樸互助,在世態炎涼,常見為錙銖鬩牆、翻臉的社會中,實屬難得,堪稱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