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之後的幸福

台北 慧沛

  剛結婚時,婆婆總會在週日上午打電話要我們過去吃飯,我心中總百般不願意,覺得她只是想關心兒子,才要我們去。回來後便開始胡思亂想:她是不是怪我懶惰不煮飯,沒有照顧好她兒子?跟我說話還不是因為想了解兒子的生活……想了一堆,愈想愈氣,心生抱怨,也認為公婆討厭我。

  婆婆仍常熱心地要我們過去,我常找藉口,以「先生睡過頭」來拖時間,實際上是我不想去;有時勉強答應,但要去之前又變卦了。婆婆也約略感受到我的態度,漸漸也較少主動來電。

  學佛以後,我的師長日常法師常提到「孝順」,想到父母遠在南部,不能照顧他們,想常回去也有困難。一日想到:為什麼不將公婆當成自己父母般去關懷,種下也有人會照顧我的父母的因?於是我開始練習:主動要求去婆婆家,帶有機食品給公婆吃,也會耐著性子聽婆婆說那已講過多遍的老故事。但有時也會有些不想聽而心不在焉,應付了事。回到家,會為自己跨出一步而歡喜,但也因沒有用心聽而感到有些抱歉。

  慢慢地,我養成每隔兩、三周就回去的習慣,特殊節日婆婆也會來電叫我們去吃飯。我甚至開始可以跟婆婆聊天,講好久的話──談她操心誰,向她請教如何選菜、煮飯等方法,愈聊愈愉快。婆婆是惜福的人,我也習慣吃剩菜,就跟婆婆在飯桌上,你一口、我一口,邊吃邊聊許久。回家還可以向先生說說公婆的身體狀況。

  我這才發現自己好幸福,遇上這的好公婆,對我那麼包容與關懷,如同父母一般。而先生回南部時,對我父母也是非常體貼與關懷。如果沒有師長的引導,我只會順著自己的喜好與習氣做事,傷害他人卻不自知,反而怪別人對我不好。我真心感謝師長讓我的生命轉了一個彎,並體會到幸福的滋味。